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藓类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沙伟  李晶  曹同  苏晓明 《植物研究》2004,24(4):482-485
本实验针对RAPD 反应体系中Taq 聚合酶、dNTP 、模板和引物等影响较大的因素, 设计了一组4 因素4 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筛选出了藓类植物RAPD 反应体系中这4 个因素的最佳浓度配比, 并在此基础上从10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0 条显示藓类植物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相似文献   
92.
植物名称:四季樱草 (Primula, obconica),又名仙鹤莲或报春花。材料类别:取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四季樱草幼叶,经自来水冲刷后,用70%酒精溶液浸泡2分钟,然后用0.1%升汞溶液再浸泡6分钟左右,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沥干后;用剪子将其剪成(0.8~1cm)~2的小块,用于接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 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 例乳腺肿块进 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 例,非典型性导管 上皮增生(ADH)32 例,导管内癌12 例,浸润性癌28 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 95.83%(46/48),ADH 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 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 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 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 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4.
万鹏  李晶  姜北  巩平  黄伟 《生物磁学》2014,(4):768-771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例,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ADH)32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癌28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5.83%(46/48),ADH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6.
赵欣  张梁威  宋福平  张杰  李晶  彭琦 《微生物学报》2021,61(5):1222-1232
【目的】rocE基因编码精氨酸降解途径中的精氨酸通透酶,通过分析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rocE基因的转录活性,明确rocE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通过RT-PCR确定rocE基因所在基因簇的转录单元;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分析rocE基因启动子(ProcE)的转录活性;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BtHD73菌株的rocE基因;通过融合His标签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RocR蛋白的HTH结构域;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明确RocR与rocE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作用。【结果】在M9培养基中,精氨酸可诱导ProcE的转录活性;在SSM培养基和精氨酸诱导培养基中,与出发菌株HD73相比,ProcE在sigL (编码Sigma54因子)突变体和rocR突变体中的转录活性显著下降。RocR-HTH蛋白与ProcE有结合作用。rocE基因的缺失对菌体生长和Cry1Ac蛋白产量无显著影响。rocE缺失突变体的芽胞形成率为65.5%,HD73出发菌株为85.7%,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P0.05)。【结论】rocE基因的转录活性受Sigma54的控制,并受RocR正调控。rocE基因的缺失影响菌株的芽胞形成率。  相似文献   
97.
通过形态结构和早期发育过程的观察, 结合分子分析, 对采自青岛(模式标本产地)的缢基蜈蚣藻(Grateloupia constricata Li et Ding)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直立, 单生或丛生, 呈红褐色或紫红色, 质地黏滑, 软骨质, 高10—30 cm, 主枝扁平; 1—3回羽状分枝, 小枝对生、互生或偏生, 基部缢缩; 藻体由皮层及髓部构成, 皮层由7—10层细胞组成, 厚80—120 μm, 髓部由不规则排列的髓丝组成, 雌配子体的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分别由6个和5个细胞构成, 为典型的Grateloupia(6cpb—5auxb)型; 四分孢子囊经十字分裂形成。上述特征均与亚洲蜈蚣藻(G.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2)缢基蜈蚣藻孢子的早期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 其早期发育过程与亚洲蜈蚣藻一致。(3)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8个缢基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青岛和大连的亚洲蜈蚣藻均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和日本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分别为2 bp(0.17%)和3 bp(0.25%), 均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8个缢基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于韩国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通过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缢基蜈蚣藻与亚洲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缢基蜈蚣藻作为亚洲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8.
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低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测定其含量可为烟叶质量评价和多酚代谢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将25 mg新鲜烟叶冻干粉末样品经5 mL 50%甲醇超声20 min提取后离心,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分析.研究发现,咖啡酸、阿魏酸、莨菪亭和香豆素等4种低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新绿原酸、莨菪苷、山奈酚、山奈酚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5种中等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2~4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等3种高含量多酚化合物在5~2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12种多酚的回收率在84.7%~102%,相对标准偏差(n=6)在1.9%~5.7%,定量限在0.5~8.0μg/g.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好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新鲜烟叶中12种多酚含量的高通量分析,可为新鲜烟叶代谢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9.
目的:SARA/SBD是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原核表达、纯化含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转导域(PTD)的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TAT PTD-SARA/SBD基因克隆入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PM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穿膜能力,及与TGF-β1信号通路中Smad2因子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纯化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且以可溶形式表达,经Ni2+-NTA纯化后,所获蛋白纯度高于95%(HPLC归一法);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穿过胞膜,主要定位于胞核,且与Smad2因子具有核内共定位。结论:表达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0.
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鉴定与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0种来自5个不同厂家的酸奶,通过细菌基因组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PCR,rep-PCR)结合16S rRNA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菌种鉴定.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针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用PCR特异性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每个样品中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耐药基因(包括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A、erm B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K、tet S、tetQ、tetO、tetL、tetW).[结果]10种市售酸奶中分离到100株乳酸菌.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23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6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30株,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0株.药敏实验发现所有100株乳酸菌均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4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没有菌株对头孢氨苄,四环素,红霉素以及土霉素耐药.在28株经过16S rRNA测序的乳酸菌中检测到5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在8株乳酸菌中检测到erm B基因,4株检测到tetK基因,2株菌检测到tetL基因,4株菌检测到tet M基因,2株菌检测到tet O基因,没有检测到erm A,tet S,tet Q,tet W基因.28株乳酸菌中有15株(53.57%)检测到耐药基因,其中有4株L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检测到2-3种不同的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在市售酸奶中除了检测到商品标签上标注的L.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和S.thermophilus以外,还检测到商标上没有标注的乳酸菌;作为常用发酵剂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更容易检测到耐药基因;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均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却检测到相应的耐药基因,再一次证明了没有耐药表型的菌株也可能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