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71.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人给予降纤酶10u加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用药期间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及肝肾功能。结果 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84.4%,在发病24h内给药部效率92.3%;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早期、足量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2.
植物源物质诱导的斜纹夜蛾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植物源物质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培养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了印楝素、喜树碱等9种物质各自对SL-1凋亡小体的浓度效应及时序性。结果表明:印楝素0.1~5.0 μg/mL和喜树碱0.5~20.0 μmol/L处理SL-1,24~48 h后均产生大量典型的凋亡小体;茶皂素、蓖麻碱、黄樟油、丹皮酚、烟碱、苦参碱和博落回碱0.1~20.0 μg/mL处理SL-1后,整个观察期72 h内均无明显凋亡小体出现,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印楝素0.75 μg/mL诱导SL-1 细胞凋亡,从凋亡小体判断,处理后0~36 h属细胞凋亡早期,36~60 h属细胞凋亡中期,60 h后为细胞凋亡晚期。喜树碱 5.0 μmol/L诱导SL-1细胞凋亡,处理后0~24 h属细胞凋亡前期,24~54 h属细胞凋亡中期,54 h后进入细胞凋亡晚期。初步认为印楝素和喜树碱对SL-1有凋亡诱导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序性。  相似文献   
173.
印楝素对SL-1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 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胞膜气泡化,与邻周细胞脱落,胞浆浓缩,胞膜突起,细胞器密集,核染色质浓缩并凝聚在核膜周边,出现大量凋亡小体;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内致密明亮黄绿色荧光和亮绿色或橘黄色的凋亡小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皱缩、微绒毛消失、染色质浓缩和边缘化、核膜皱缩界限模糊、部分线粒体嵴结构消失和数量明显增加的吞噬泡等细胞凋亡典型形态学特征;TUNEL实验可见大量被标记为小圆形或环形黄绿色或绿色荧光的阳性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印楝素0.75 μg/mL处理后48 h凋亡率最高达11.45%,比对照提高381.3倍;而喜树碱以1.72 μg/mL处理亦对SL-1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处理后36 h凋亡率最高达到17.4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处理后,SL-1细胞表面没有形成明显的“孔"、“洞"、“门"之类的结构破坏。推测印楝素与喜树碱对SL-1的凋亡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不同,导致细胞凋亡时序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4.
取多价绿脓杆菌(Psetltz‘,lll‘,lltlm对川组_,PA刚成抗原,免疫美国特种母鸡,并从其所产卵的蛋黄中分离制备抗绿脓杆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首先采用水稀释法分离得到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mrnUndeulinofyolk;IgY)组提物,进而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电泳纯IgY此IgY具有抗PA抗体的特异性,fi.免疫应答迅速(免疫2周后送开始产生抗体),持久性长(达11个月)。免疫母鸡的成功率为100%。取SD大鼠进行烧伤肠源性感染防治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及抗一PAlgY预防组),烧伤后24h-c48h测户]…  相似文献   
175.
176.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 "洋061"为研究对象,设置五个不同遮荫处理:不遮荫(CK)光强1157.82 μmol m-2 s-1、30%遮荫(T1)光强856.31 μmol m-2 s-1、55%遮荫(T2)光强542.68 μmol m-2 s-1、70%遮荫(T3)光强382.08 μmol m-2 s-1、85%遮荫(T4)光强219.56 μmol m-2 s-1,比较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不同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和苗木质量指数均随光强减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苗高和根冠比分别在T3和T1时最大,其余指标均在T2时最大,而地径则随光强的减弱逐渐变小;(2)土壤SOC含量对遮荫响应存在差异,T3处理下SO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T4时显著高于CK,遮荫不同程度降低土壤TN含量,但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碳氮代谢酶对不同遮荫处理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CK相比,不同遮荫处理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纤维素酶(S-CL)、土壤蔗糖酶(S-SC)、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S-LiP)活性在T4处理时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NAG)、土壤几丁质酶(S-C)则在T3达到最大值;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在T1处理下最大;T2遮荫强度时,土壤淀粉酶(S-AL)、土壤亚硝酸转化酶(S-NiR)活性最高;但遮荫还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脲酶(S-UE)、土壤硝酸转化酶(S-NR)活性。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对SOC、TN的解释度高达76.61%,表明S-LiP、S-AL、S-AI、S-PPO、S-CL与SOC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S-UE、S-NR对TN影响较大。综上所述,30%-55%遮荫即光照强度为542.68-856.31 μmol m-2 s-1是较适宜杉木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这与该处理下提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改善碳氮养分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7.
本文对麦蒲螨Pyemotes tritici(Lagreze-Fossat et Montagne)侵染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和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1836)的症状进行了扼要的记述,同时介绍了该螨的主要寄主及分布情况.这是该螨寄生麦蛾柔茧蜂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8.
为分析vjbR在布鲁氏菌毒力中的作用,构建了vjbR的突变株和互补株,并分析了它们在巨噬细胞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16M的vjbR(BMEII1116)基因,得到了vjbR的缺失突变株16M△vjbR。将vjbR基因的ORF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然后将其转入到突变株16M△vjbR中得到互补株16M△vjbR-C。用16M、16M△vjbR和16M△vjbR-C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它们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及小鼠毒力。研究结果表明vjbR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和小鼠体内的毒力减弱,存活能力下降,说明vjbR基因是布鲁氏菌16M的毒力相关基因,对于布鲁氏菌建立慢性感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9.
As landscape architects, sometimes we are committed with architecture designs within landscape projects. Our proposal always tries to merge architecture with landscape. Views, planting, experience and topography related to the sites are always our starting point of design. The Restroom in the Mountains is a meaningful practice, where a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 i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site condition. This method coordinates site selection, communication with client, design process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seamlessly.  相似文献   
180.
蓝如料  钟秀珍 《蛇志》1999,11(1):37-38
我院1988年1月至1998年11月收治经血培养出需氧菌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8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经血培养确诊为需氧菌感染的败血症患儿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男∶女=1.75∶1;足月儿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