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挖掘镍耐受性强、产铁载体活性高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研究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作用及其对花生吸收镍的影响。【方法】利用CAS(Chrome azurol S)培养基对花生根际产铁载体细菌定性筛选及定量测试获得产铁载体能力强的菌株,16S r RNA基因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产铁载体细菌,并用含Ni~(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测试细菌对Ni的耐受性;通过花生盆栽实验,测试花生的株高、根长、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及镍含量来分析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影响。【结果】从花生根际分离筛选产铁载体芽孢杆菌5株,其中HSGJ1产铁载体能力最强,培养2 d后产156.56 mg/L的铁载体。HSGJ1对Ni~(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最小致死浓度为150 mg/L。在50、100 mg/kg的Ni~(2+)盆栽基质中,HSGJ1能够有效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并使花生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镍含量降低。【结论】产铁载体芽孢杆菌HSGJ1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可应用于镍污染农耕土壤的作物种植中,以提高作物在镍胁迫下的抗逆性,降低作物对镍的富集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对犬科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烈性传染病。近年随着CDV在灵长类动物中暴发,研究者开始关注CDV是否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目前虽然无直接证据证明CDV可在人体内定殖,但CDV在体外能感染人源细胞,且人体内CDV关键受体SLAM和Nectin-4与灵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CDV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本文对CDV分子结构特征、CDV感染宿主靶细胞过程、CDV入侵宿主所需关键受体以及CDV野毒株体外感染人源细胞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CDV对人是否具有潜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
工业真菌是酶制剂的重要生产微生物,其菌种改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产酶工业真菌的应用、突变育种技术进展和高效产酶机制的分析策略,尤其是基于组学水平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分析等,最后总结了高产机制在菌株改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相对重要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 两个航次调查共鉴定鱼类504种, 隶属于2纲31目129科294属; 其中北部湾口海域出现鱼类301种,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出现鱼类357种。优势种数量较少, 多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且季节间变化较大。春季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 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出现的大量鱼类为补充群体, 而许多种类在秋季有向较深海区移动的趋势;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这主要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造成的。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 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低于春季, 而且两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结构都偏离平衡状态, 主要是由鱼类的洄游和不同适温性鱼类的迁入迁出造成的。综合来看,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均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在努力控制资源可捕量范围的同时, 可合理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棕榈害虫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的产卵忌避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各提取物中,以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效果最好,两者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3.64%和44.20%,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51.60%和59.20%。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显示,各溶剂提取物均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校正孵化率最低,仅为53.39%,而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引起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42.64%。在薇甘菊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结论】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具有用于红脉穗螟的生态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
重组葡激酶和水蛭素融合蛋白的血栓靶向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释以凝血因子Xa(FXa)的识别序列为连接肽的葡激酶和水蛭素的融合蛋白(命名为SFH)在体内的强溶栓和低出血的特征,研究分析了SFH的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首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体外分析了由水蛭素游离的C末端赋予的SFH对血栓的靶向性,结果显示SFH对凝血酶和富含凝血酶的血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为阐明SFH抗凝活性在血栓部位的靶向性释放,构建表达了仅在水蛭素N末端连接FXa识别序列的水蛭素衍生物(命名为FH).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完整的FH无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发挥抗栓作用,且出血副作用较低,这些结果说明FXa的识别序列可以封闭水蛭素的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由于FXa的成功裂解而释放其抗凝活性,且其抗凝活性可能仅局限于血栓局部.这就间接说明了SFH的抗凝活性可以在血栓局部进行靶向性释放.以上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是SFH在体内发挥更高溶栓效率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75个中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11个美国分离物进行PCR扩增。在7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8个,占87.2%。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3为阈值,86个分离物被划为12个RAPD遗传组,其中J组有54个分离物,占总数的62.8%,包括44个中国分离物和10个美国分离物。在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内,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组结果未表明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病原菌毒力基因构成之间和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证明中国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在与大豆品种的互作中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DNA遗传进化方向和毒力基因演变的多样性。美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间遗传距离较近,而中国分离物在总体上与美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远,表明中国大豆疫霉菌具有比较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98.
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蛋白是指那些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可能介导了病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布鲁氏菌的毒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分泌蛋白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利用蛋白质组的方法来寻找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首先用TCA-丙酮法提取布鲁氏菌培养上清中的分泌蛋白, 双向电泳进行分离, 然后用质谱来鉴定这些蛋白, 最终鉴定到40种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ABC转运系统的底物结合蛋白、外膜蛋白和热休克蛋白。这些蛋白的识别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理解, 而且也可为  相似文献   
99.
结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实时定量PCR芯片(qPCR array)为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度灵敏、可靠的方法。在基因功能分类基础上,结合qPCR准确定量的特性,qPCR array可同时定量分析上百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是研究一组特定功能基因表达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采用随机矩阵理论方法研究了肝癌的基因表达网络。通过标准误差分析,得到了从富含噪声的肝癌基因网络中分离出真实肝癌基因网络的、去躁最充分的关联系数,分析了由此获得的基因表达网络的13个基因功能模块,发现这些模块与肝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方法克服了以往模块识别方法带有主观因素且不能去除噪声因子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去除随机噪声、识别基因模块、简化基因网络的方法。由于基因数目的众多及细胞生物过程的复杂性,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研究肝癌基因表达谱,对理解肝癌分子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