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5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择山羊9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在肺腺癌PD-1和PD-L1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35例肺腺癌手术和肺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双染检测结果显示35例肺腺癌中,6例呈PD-L1和PD-1双阳性。PD-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淋巴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被标记呈红色(GBI-久红),PDL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着色呈棕黄色(DAB)。结论以DAB和GBI-久红作为显色剂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实验结果对比直观,提供的诊断信息量比传统单染高,更加利于病理医生判别。  相似文献   
63.
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对植物内生真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中单端孢霉烯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tri5、tri12启动子进行克隆,分别利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以及荧光素酶表达系统对启动子核心区域进行鉴定,发现tri12的启动子片段12-f1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的启动效率最高,tri5的启...  相似文献   
64.
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钟莉娜 《生态学报》2017,37(12):3982-3990
在土地整治中融入景观生态学理念是推动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阐述了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相关文献变化和研究重点,总结了中国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提出了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1)重视土地整治中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体系;(2)加强土地整治的景观动态与生态效应机制研究,建立适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影响的方法和模型;(3)强化土地整治的多尺度和长序列景观生态研究,揭示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尺度效应和多尺度耦合机制;(4)加强土地整治中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集成与优化,强化用于指导土地整治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以期为深化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5.
为了获得含人14号染色体的DT40细胞,用于人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本研究利用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将A9细胞中的人14号染色体转移至DT40细胞中.首先,摸索秋水仙胺诱导A9细胞微核形成最佳浓度与最佳时间,以终浓度为10 mg/mL的细胞松驰素B破坏细胞骨架,离心分离微细胞,获得的微细胞依次经8μm、5μm、3μm滤膜过滤后与受体细胞DT40融合,细胞铺板后加入G418筛选.然后,对长出的抗性克隆进行基因组DNA检测及FISH杂交,分析人14号染色体在DT40杂合细胞克隆中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含人14号染色体的DT40(#14)细胞,三轮试验共获得抗性克隆30个,人14号染色体有效转移率为1×10-6.实验结果表明,人14号染色体完整的自A9细胞转移至DT40细胞,获得的DT40(#14)细胞可用于制备含人抗体基因的人类人工染色体,用于人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66.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67.
根据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c的保守序列,搜索小麦EST,由拼接的序列设计引物,从普通小麦‘川麦107'幼苗总RNA中克隆出1102bp的小麦eIF3c1基因片段命名为WeIF3c1.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两个拟南芥、水稻、甜樱桃、人类、线虫、老鼠等物种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c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69、61%、85%、72%、38%、36%和38%.  相似文献   
68.
对影响红豆杉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属菌株H619生长的11个发酵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生长的C源、N源、C/N、pH值、Ca~(2 )和Mg~(2 )浓度分别约为蔗糖、玉米粉、25:1~35:1、7~8、1.5‰、0.07‰;最优培养条件约为装料比50 mL/250 mL、接种量10%、转速176 r/min,温度25℃,发酵周期7 d。探讨了各因素影响菌丝生长的显著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奶山羊转基因供核细胞的再饥饿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转基因奶山羊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率,将经转染外源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饥饿培养(含0.5?S的DMEM)5天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细胞-80℃或液氮冻存,试验前复苏后直接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Ⅰ),或复苏后恢复培养(含10% FCS的DMEM)2-5天后再饥饿5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Ⅱ);第二部分细胞作传代培养(含10% FCS的DMEM)2天后再饥饿5 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Ⅲ)。将上述不同处理的供核细胞进行细胞周期与存活率的检测,并将该供核细胞移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山羊MⅡ期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化学激活后,将核移植(NT)胚胎经0.8%琼脂糖包理后移入临时寄母输卵管内,培养6天后回收并观察NT胚胎的早期发育。结果,试验组Ⅱ所用供核细胞中G_0/G_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其存活率分别为95.68%、99.9%,均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88.66%、80%);试验组Ⅱ的桑椹及囊胚期NT胚胎的发育率(66.09%)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2.00%)与试验组Ⅲ(50.51%)。将以上发育的NT胚胎分别移入同步发情的受体后,35 天作B超妊娠诊断,试验组Ⅱ的受体妊娠率为45.83%,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0.00%)与试验组Ⅲ(9.58%)。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后的供核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恢复培养2-5天,再经饥饿处理,能显著地提高G_0/G_1期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存活率;应用该细胞所组建的NT胚不仅具有较高的桑椹与囊胚期发育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妊娠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随餐口服沙棘全果浆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症状和大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双盲,每阶段干预期35d。38位受试者在两阶段的干预期中随三餐服用沙棘全果浆或安慰剂90mL/d。每阶段开始和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受试者随访前7d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和大便性状,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沙棘全果浆干预后,受试者GSRS总分由2.58±2.53变为2.42±2.37,安慰剂干预后,GSRS总分由2.53±3.57变为2.82±2.49,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1.05±1.33、1.05±1.52;安慰剂干预前后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0.79±1.51、1.29±1.35,干预效果沙棘优于安慰剂(P=0.046);但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大便性状的变化不显著(P=0.428),安慰剂干预前后,统计结果倾向于受试者大便性状发生变化(P=0.096)。结论:随餐服用沙棘全果浆不会诱发或加重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不适,尤其是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