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从黑曲霉糖化酶高产株T21分离总Poly(A)+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建立cDNA库。以糖化酶基因片段为探针从cDNA库进行筛选,阳性率达1.6%。由限制酶酶切图谱确定30%的阳性克隆携带全长的糖化酶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T21虽经多次诱变获得,但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文献报道的黑曲霉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序列一致。从菌株T2l构建的cDNA库中含糖化酶cDNA插入片段的克隆的高比率充分证明,菌株T21中稳态糖化酶mRNA含量很高,显然这是突变株T21糖化酶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2.
为探索杉木容器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对不同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该文通过设置6种不同缓释肥处理(0、200、400、800、1 000、1 200 g·m-3),研究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杉木容器苗生长的施肥水平,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缓释肥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及植株总生物量的积累。(2)与对照相比,缓释肥处理可显著增加杉木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实际量子产量(QY)值。(3)缓释肥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养分的积累,其中锰、铁和锌积累量变化最显著。(4)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当缓释肥用量为1 000 g·m-3时...  相似文献   
303.
本文提出一种热声、光声双模态乳腺肿瘤检测成像系统。本装置中,脉冲微波和脉冲激光分别为热声、光声激发源,产生的热声、光声信号被同一个超声探测器、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接收,用同一种成像算法重建出图像。该系统可同时获取多种互补的诊断参数,提高检测早期乳腺肿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4.
铜藻苗种繁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 以浙江省南麂岛马祖岙的野生铜藻作为亲本, 详细观察了铜藻繁殖特性、胚胎发育和幼孢子体的早期发育过程, 开展了铜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条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等)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 南麂岛铜藻的自然繁殖盛期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 室内海水温度为13—18℃, 较适宜于雌雄生殖托的形成。在试验条件下, 铜藻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0—20℃, 盐度是20—30, 在该培育条件下, 经过48h的孵化, 受精卵可以大批量同步化发育成具有假根的幼孢子体。人工育苗结果表明, 适宜的环境因子(温度20℃, 盐度20—30, 光照强度4500 lx, 光照时间12—18h/d)较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铜藻幼孢子体的前期培育连续流水和充气为宜, 经18—20d的室内培育, 幼孢子体可发育成具有2—3叶片的幼苗。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铜藻幼孢子体的附着和生长, 可满足后期藻场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5.
以‘全年油麦菜’尖叶莴苣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3个浓度(0 mg·L-1、0.1 mg·L-1、1 mg·L-1)Ni2+在22.4 mg·L-1 N处理下对尖叶莴苣氮素吸收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显示:(1)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T1(0 mg·L-1 Ni2+、112 mg·L-1 N)相比,T2处理(0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叶片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植株鲜重、干重、根冠比、根系长度、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根数、叶片表面积和体积在T3处理(0.1 mg·L-1 Ni2+、22.4 mg·L-1 N)下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1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其叶片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其根尖数和分根数表现出一定抑制性。(2)随着Ni2+浓度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均在T3处理下显著提高。(3)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逐渐上升,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下降,且T3处理叶片的Gs显著高于对照,其Ci最低,Pn最大。(4)施加Ni2+对尖叶莴苣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有显著影响,在T3处理下有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5)T3处理尖叶莴苣根系中N及叶片中B和Ca含量较高;根系中Ni含量高于叶片,T3处理叶片中的Ni含量较低,Mg含量较高;植株体内Cu含量随Ni2+浓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外源Ni2+处理能影响低氮条件下(22.4 mg·L-1 N)尖叶莴苣幼苗生长及生理状况,适宜浓度(0.1 mg·L-1)Ni2+可有效提高尖叶莴苣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施用量,促进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并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改善植株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06.
授粉诱导蝴蝶兰雌蕊中乙烯合成和ACC氧化酶基因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蝴蝶兰(Phalaenopsis “Generalku”hor.)在授粉后乙烯的合成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授粉后12、24 和48 h,柱头和花柱中乙烯的产生和ACC氧化酶m RNA 的积累显著下降,而子房中则明显上升,表明授粉后雌蕊中乙烯的产生与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此外,授粉后雌蕊的柱头中合成的乙烯相对量最多,花柱次之,子房中则较少  相似文献   
307.
有机锗对绞股蓝愈伤组织生长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的嫩茎以MS+2mg/L2,4D+ling/LBA的培养基诱导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继代数次后再以MS+0.5mg/L2,4D+0.2ms/LBA并加入不同浓度有机锗(Ge-132,由南昌大学化学系有机锗一132研制组提供)的培养基进行培养,20d后测定皂音含量[何心亮.中草药,1987,18(10):15]、鲜重和干重。结果如下:门)薄层层析显示各种样品均呈现与人参皂着Re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图略)。(2)有机锗促进绞股蓝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皂苦的积累,与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时效果更佳。有机锗的适宜浓度为5…  相似文献   
308.
本研究对广西崇左冲塘新石器时代的4个个体作了组织学切片的年龄鉴定.根据股骨、胫骨骨干的骨单位和骨间板数量的增龄变化证实M02、509和S10的年龄分别是32岁、17岁、35岁(±6岁).通过牙齿牙骨质生长线的观察证实S08是51岁左右.  相似文献   
309.
关于小麦上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的观察与研究报导在国内还不多。1957年4—6月,作者在江苏灌云县国营东辛农场工作时,发现在小麦苗拔节期受本种蓟马为害叶片呈卷缩或发黄现象,个别地区小麦损失不少,兹将其形态、生活习性及为害情况简述于后。 一、形态 卵:极小,呈白色,稍带黄色,且有光泽,似透明,宽约0.11毫米,长约为宽的一倍。  相似文献   
310.
为害水稻的螟虫主要的有二化螟和三化螟两种。这两种螟虫的分布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浙省东部多种双季稻和早中稻,春耕期比较早,所有绿肥田都在谷雨前後於三化螟蛾尚未发生前就进行翻耕灌水,故对三化螟虫起了极大的消灭作用。二化螟虫的越冬处所不仅局限於稻根里,有的年份在稻草内越冬的比稻根中还多,此外在菱白和杂草中越冬的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