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活肾汤辅助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肾汤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8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9%和66.7%(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肾汤辅助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为揭示AM真菌对宿主滨梅(Prunus maritima)的作用特点及对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从江苏傅家边丘陵山地滨梅根围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观察滨梅AM菌根结构,测定了AM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及有效磷、碱解氮含量,着重分析了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滨梅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共生体为泡囊-丛枝结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最高,均出现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下降;AM真菌侵染率与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脲酶活性无相关性;AM真菌孢子密度与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但AM真菌侵染率仅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之间无相关性。可见,滨梅AM真菌侵染率与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并与土壤因子尤其是某些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且AM菌根的形成是滨梅适应丘陵山地干旱贫瘠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93.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竹筴鱼的饵料生物有124种(包括未鉴定种),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依次是麦氏犀鳕(IRI%=39.2%)、长尾类糠虾幼体(IRI%=18.4%)、短尾类大眼幼体(IRI%=7.6%)和太平洋磷虾(IRI%=6.6%)等.季节和叉长对东海竹筴鱼的摄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东海竹筴鱼春季摄食强度最高,而冬季最低;叉长140~159 mm的竹筴鱼摄食强度最高,叉长45~99 mm的幼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鱼摄食强度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叉长100 mm是东海竹筴鱼摄食取向的拐点.东海竹筴鱼四季的平均营养级为3.51,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4.
李湘  蒙江明  邓上勤  韦晓宏 《蛇志》2013,25(2):121-123
目的 探讨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流程和管理,以提高危重艾滋病患者的识别及抢救成功率,实现安全救治.方法 收集急诊抢救的235例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实施了系统的急救管理,其有效性与未实施系统管理进行对比.结果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样,常因为呼吸衰竭、休克、意识改变、出血等被送入急诊科;收入急诊科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为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多低于50个/μl,常出现多个部位的症状.实施系统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减少,污染物品处理和细菌学监测全部合格,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 晚期艾滋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应加强识别;建立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安全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亚抑菌浓度(亚-MIC)穿心莲内酯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连续稀释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棋盘格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XTT减低法评价亚-MIC穿心莲内酯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内细菌代谢及初始黏附能力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用药后表皮葡萄球菌形态和生物膜结构改变.结果 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MIC大于1000 mg/L,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FIC指数(联合抑菌分数)>2;亚抑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及膜内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对悬浮菌和膜内菌代谢作用表现为拮抗.结论 亚抑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及膜内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及膜内菌代谢存在拮抗,提示临床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96.
乳酸杆菌是一群生活在机体内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它维护人体健康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而对于乳酸杆菌里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具体成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大量资料显示乳酸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可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乳酸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功能、诱导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免疫介质的释放,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乳酸杆菌肽聚糖在免疫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绿化设计关乎施工用苗、施工效果和施工成本,花卉品种的应用影响后期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宿根花卉品种多样而且花期有早有晚、色彩多样、季节性强,合理搭配三个季节都有花期。宿根花卉适应能力很强管理成本低一次性种植多年生长收益,管理简单成本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是园林绿化栽培的主要花卉品种;灌木在园林绿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观赏花、观赏叶子、观赏果实的,灌木更具有其它园林绿化用品种不可替代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8.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必要的基本技能同样可以得到训练。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是生物科学实验的根本目标,它并非不目标性的行为,而是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年龄不高于35岁的137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有116例入组,初步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1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3年OS和PFS为94.6%和79.1%。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和Ki67水平与预后的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数目、Ki67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及预后较为特殊。淋巴结转移情况、Ki67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PECAM-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00例,收集肝癌患者HCC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取10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si RNA)构建低表达的PECAM-1,并转染至肝癌细胞中抑制PECAM-1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中PECAM-1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ECAM-1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CA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PECAM-1 si RN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提示PECAM-1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