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8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为探究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生物合成关键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生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已公布的白背飞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结合RT-PCR技术获得SfHMGR全长cDNA序列;采用RT-qPCR技术分...  相似文献   
33.
陈亚丰  王甦  邸宁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21,64(8):967-975
[目的]天敌昆虫和生防菌剂的应用都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在生产中通过两者联合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防控增效作用,然而生防菌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联合应用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4.
记述采自海南的小黄蝠Scotophilus temmincki(Horsfield,1824)体表的寄生革螨1新种:吊罗肪刺螨Steatonyssus diaoluoensis sp.nov,.文中给出了中国肪刺螨亚属Steatonyssus 已知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35.
【目的】叶螨对贵州省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危害日趋严重,为明确菜豆田叶螨及其天敌群落结构特征,对菜豆田叶螨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至8月对菜豆田叶螨及其天敌进行系统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主成分分析法及评价函数对其群落特征、时间格局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菜豆田叶螨及天敌共有7目11科21种,其中:叶螨4种,优势种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捕食性天敌17种,优势种为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 Zheng。菜豆叶螨及天敌复合系统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增加,但在植株生长盛期随着二斑叶螨个体数的剧增而下降,在菜豆生育中后期,由于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个体数发生量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又呈上升趋势。对各时期复合程度的评价表明,中后期复合程度高,初期和末期复合程度低。【结论】复合系统中捕食性天敌对叶螨的控制作用大,优势种天敌表现出一定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36.
记述了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野荷谷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市三堡乡的中国刺触螨科一新纪录亚属:杂刺触螨亚属Mixosperchon Viets,1926及两新种:凹须刺触螨Sperchon(Mixosperchon)curvipalpis Zhang et Jin,sp.nov.和吐鲁番刺触螨Sperchon(Mixosperchon)turfanensis Zhang et Ji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7.
记述了采自广西的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Thomas,1915)体表的寄生革螨1新种:拟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pararadovskyi Tian,Jin et Zhang,sp.nov..新种与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Domrow,1963)近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新种背毛有27对,具有Z3;雌螨生殖腹板具有3根副毛,或部分标本为1根副毛在板的末端,另1对副毛位于板外;雄螨胸生殖腹板上具有4对胸毛和20根腹毛.而雷氏巨刺螨背毛有26对,不具有Z3.雌螨生殖腹板不具有副毛,即副毛均不在生殖腹板上;雄螨胸生殖腹板上具有4对胸毛和18根腹毛.另外,依据采自广西褐扁颅蝠Tylonycterispachypus(Temminck,1840)体表的标本,对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Domrow,1963)的雌、雄螨成体和第1若螨进行了重新描述.所有标本均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38.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10):1161-1167
为正确评估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影响, 本文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毒力, 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9.26 mg/L和19.69 mg/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分别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及其寿命均降低, 尤其LC25处理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F0和F1代雌虫寿命分别缩短了1.80 d和2.62 d,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了52.94粒和78.45粒。药剂处理对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剂量处理后白背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 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 发现LC10和LC25剂量处理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25%和34.41%, 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36.56%和74.57%, 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结果说明, 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可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 大田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时, 可抑制同时发生的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39.
陈浒  金道超  林丹丹  王鹏举  周政 《生态学杂志》2018,29(12):4152-4164
土壤螨类群落监测是生态恢复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退化环境生态恢复的效果.2014年按季节对贵州省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的土壤螨类进行调查,并与原生栓皮栎林和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螨类计有3目35科58属,以单翼甲螨属和威单翼甲螨属为优势属;土壤上层具有较高的属数、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捕食性革螨群落以r对策者为主,甲螨群落结构以有翅孔背甲螨型(P型)为主.中度石漠化生态恢复区土壤螨类个体数量与个体密度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和栓皮栎林,属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但低于栓皮栎林;该区在对照区基础上恢复和新增螨类共32属,占该区螨类总属数的55.2%.在研究区,螨类属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度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分别与速效钾含量以及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石漠化的植被修复有利于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恢复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且螨类优势类群、新增类群和恢复类群能对环境变化进行较好地指示,但土壤螨类群落结构与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揭示以潜在-轻度石漠化为主体和以中-强度石漠化为主体的喀斯特地区及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差异。【方法】分别在以潜在-轻度石漠化为主体的高原山地区和以中-强度石漠化为主体的峡谷区采集潜在、轻度、中度和强度石漠化环境下的土壤螨类,通过标本鉴定和数据分析,判别不同环境下土壤螨类科、属、个体、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72科132属,甲螨是研究区土壤螨类组成的主体。中-强度石漠化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螨类科和属;不同石漠化类型喀斯特地区螨类科、属的组成存在季节变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螨类科、属总体上逐渐减少;不同喀斯特区拥有不同的优势属群,且优势属的分布存在生境和季节差异;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也随环境与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群落多样性指数以中-强度石漠化喀斯特区的稍高,但整体差异并不明显。【结论】不同石漠化主体类型喀斯特地区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石漠化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利用螨类优势属群可以对石漠化土壤环境进行初步指示,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的分布与石漠化等级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