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8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1976年扎伊尔和苏丹同时发生了严重的由未知病原体引起的出血热,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以上.其病原体后来被鉴定为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依博拉病毒(Ebolavirus,又译埃博拉病毒),依博拉是扎伊尔西北部一条小河的名字.  相似文献   
63.
减蛋综合征病毒100K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常规方法提取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分离株(AA2株)病毒DNA,分别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SphⅠ、PstⅠ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并对其中100K蛋白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EDSV100K蛋白基因位于减蛋综合征病毒基因组55.7~64.8物理图谱单位(m.u),共2091个核苷酸(nt),其编码产物由696个氨基酸(aa)组成,推测其分子量为77.7kD。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EDSV100K蛋白与人腺病毒(Ad2、Ad5、Ad12、Ad41)、Ⅰ群禽腺病毒(CELO和FAV10)的同源性为32.3~34.4%之间,而与羊腺病毒(OAV)的同源性达到56.4%。  相似文献   
64.
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法(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对志贺氏菌属鲍氏(S. boydii)亚群共18个血清型代表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组成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该亚群基因组的“共有骨架”包含2552个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12同源的ORFs. 比对K12基因组, 该亚群所有菌株基因组共同缺失ORFs为199个, 主要涉及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和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 而属于亚群特异性的ORFs主要以噬菌体基因和未知功能ORFs为主, 一些参与铁离子代 谢、运输和Ⅱ型分泌系统基因在大多数的鲍氏菌株中存在. 以比较基因组杂交法得到的进化分析显示: 鲍氏亚群18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可分为4组, 其中13型与其他菌株有较大的差异. 这种分组结果与某些代谢相关的基因分布情况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对该亚群“共有骨架”、缺失基因和株特异基因, 以及进化分类等方面的分析, 以期探索该亚群基因组的进化规律, 并为志贺氏菌属鲍氏亚群的致病机理、疫苗研制和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定位诱导缺失突变技术,经137个单核苷酸缺失,将串联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和重组干扰素αA(rhIFNaA)基因融合成编码单一蛋白的基因。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后,活性检测证实,存在一旣具有TNF抗肿瘤、又具有IFN抗病毒双重活性的蛋白质。融合蛋白的活性较TNF和IFNαA分别低24倍和15倍。分子筛分析证实,融合蛋白分子量大于25kD。  相似文献   
66.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VP1,转化Pichiapastoris酵母宿主菌GS115,甲醇诱导表达。SDS 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4kD,与天然VP1大小一致。凝胶薄层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表达量占培养上清总蛋白的60%以上。ELISA实验表明,重组蛋白VP1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使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能够较特异性地与EV71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产生反应,而且与抗柯萨奇病毒A16特异性抗体不产生反应。通过利用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对156份血清的检测初步证实,重组蛋白VP1可以作为检测EV71感染的的检测用抗原。  相似文献   
67.
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2,BST-2,又称Tetherin、CD317、HM1.24)是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组成部分,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的释放,HIV-1的辅助蛋白Vpu可通过跨膜区与BST-2的跨膜区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将其降解,下调其在细胞表面的数量,拮抗BST-2的抗病毒功能。本研究将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与BST-2的N端连接,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nhanced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EYFP)与Vpu的C端连接,分别构建质粒RB和VE,使两种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共表达,产生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n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信号,进而建立稳定双表达细胞系,以BST-2和Vpu的跨膜区相互作用为靶点,应用BRET技术,建立两种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筛选模型,以期通过BRET信号变化筛选出相互作用抑制剂,发展新型的艾滋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8.
69.
病原菌全基因组表达谱研究是阐明其致病机理的必要的基础 ,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然而由于难于从感染的组织中快速固定并分离细菌RNA ,从而极大的制约了该研究的进展。介绍一种从感染的细胞中分离细菌RNA的方法———冷酸酚法 ,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可以破碎真核细胞但不影响细菌细胞完整性的SDS浓度 ,实现了从感染的细胞中快速分离完整的细菌 ,减少了宿主细胞RNA的污染 ;(2 )在将细菌从细胞中分离的同时即利用苯酚 乙醇混合液将其总RNA快速固定 ,既减少了RNA的降解 ,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细菌在哺乳细胞内原有的表达模式 ;(3)可以从 10 8个菌体中提取到至少 30 μg的总RNA ,足够用于反转录等其他研究。该方法将为利用DNAMicroarray技术进行的病原菌表达谱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0.
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雷  金奇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5-7,11
在当今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时期,病毒受体的研究日益成为重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病毒受体的特点,病毒与其受体结构的方式,病毒受体和病毒受体的配体的模拟分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