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对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5型及志贺氏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iae)1型两株与刚果红结合突变菌株的大质粒pSF5及pSD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pSF5全长136694 bp, 包含165个ORFs, 其中133个功能明确, 32个功能未知. pSD1全长182726 bp, 共有224个ORFs, 其中181个功能明确, 43个功能未知. pSF5中IS序列为53787 bp, pSD1中为49616 bp, 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39.3%, 27.2%. 二者中共有22种不同类型的IS出现, 其中ISEc8, ISSbo6在志贺菌大质粒中为首次报道. 与pCP301相比, pSF5和pSD1都发生了大范围基因缺失, 并在多处发生基因片段倒置等现象. pSF5中除与侵袭相关ipa-mxi-spa基因岛完全缺失外, 与O-抗原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shf-rfbU-msbB基因也部分缺失, 而在pSD1中上述基因则完整存在, 但pSD1中与侵袭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virF基因缺失. 结果表明, 在pSF5和pSD1中与侵袭相关的调控因子及侵袭基因的缺失是导致刚果红结合突变的原因之一, 但是否是唯一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进行了全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尾)7406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SHZH03株与其它肠道病毒71型毒株相比,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其5′UTR和3′UTR区的长度和序列有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在P1区SHZH03株与SHZH98株、中国台湾流行株(TW2086、TW2272)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2.5%,90.1%和87.9%),与新加坡流行株SIN5666、SIN5865及标准株MS、BrCr的同源性则在81%左右,而与Coxsackievirus A16(Cox.A16)的同源性最低(63.6%).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在P1区SHZH03株与Cox. A16的同源性最低,但在P2和P3区SHZH03株与Cox.A16的同源性最高.P1区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HZH03株和中国台湾1998年流行的EV71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型(genogroup),而与标准株BrCr和MS的亲缘关系较远.上述结果有助于肠道病毒71型的基础研究和中国对于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分离虫媒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从新疆地区的蚊、蜱和病人血清分离了多株病毒,为了明确这些病毒的分类地位,对其中的20株病毒进行了组织培养细胞感染实验和血清学检验,对部分毒株做了动物接种实验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果显示:20株病毒均可使BHK-21细胞病变(1-3天),主要表现为细胞圆宿、聚集,融合,破碎,脱落等;致Vero细胞病变为2-4天;15株病毒致C6/36细胞病变(2-4天),5株病毒对C6/36细胞连续观察7天未见细胞病变。11株病毒对乳鼠2-4天致死,对成年鼠2-5天致死。选取6株病毒进行理化性质鉴定,4株病毒(90260、91002、91004和91028)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敏感,提示为有膜RNA病毒;一株病毒(90265)对5-氟脱氧尿苷、乙醚和酸均敏感,提示为有膜DNA病毒;另一株病毒(9059)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也耐受,提示可能为无膜RNA肠道病毒。20株病毒中,17株病毒与甲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不反应,提示这些病毒中可能不存在甲病毒、黄病毒和布尼亚病毒;3株病毒(90260、91002和91004)只与甲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反应,与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不反应,提示这三株病毒为甲病毒。  相似文献   
14.
肠道病毒71型中国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98基因组建立了覆盖全基因组的5个首尾重叠的克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7408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数据分析表明,SHZH98株与其他EV71毒株相比,5′UTR和3′UTR的长度和序列有一定的差异.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免疫源性密切相关的P1结构蛋白基因与台湾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欧美流行株的同源性较低,P2,P3区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与Coxsakievirus A16及MS,BrCr株较高,而与台湾流行株相比则较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HZH98株结构蛋白基因与台湾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而非结构蛋白基因与Coxsakievirus A16及MS,BrCr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对肠道病毒71型中国分离株进行分析,并探索了中国分离株的可能进化途径,有助于肠道病毒71型及整个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我国对于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对痘苗病毒基因组的一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天坛株全基因组由189274个碱基对和碱基组成,与其它痘苗病毒株相比,在病毒基因组旁侧区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C,B及中央区Hind Ⅲ-A片段出现多个DNA片段的缺失和新的DNA片段的插入,这些片段中编码的某些多肽目前已知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关,对阐明痘苗病毒疫苗株与非疫苗株毒力上的差别及正痘病毒属成员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线索.除此之外,有关病毒启动子、开放读码框架的分布特点、G+C含量及密码子使用频率等基因组结构特点的分析,也为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利用该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曾力宇  金奇 《病毒学报》1997,13(4):351-356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弱毒株AA-2,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组建了完整的限制性内切酶PstI及Hing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并对其中HindⅢ,-SacⅠ进行了序列测定。同源比较分析证明:其L链含编码病毒末端前体蛋白,容量为580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读码框架。  相似文献   
17.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ggDropSyndromeVirus,EDSV)巯基内肽酶的基因序列分析曾力宇1金奇1朱雷1章金钢2殷震2侯云德1关键词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巯基内肽酶(Thiol-endopeptidase),核苷酸序列分析EDS病毒...  相似文献   
18.
2005年, 在中国四川局部地区爆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 因其感染人数多, 病死率高引起关注, 为了确定该致病菌是否发生变异,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PCR扫描方法(WGPScaning)、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 比较分别来自本次疫情中的病人和病猪、以前流行期间感染的病人分离的菌株以及网上公布的来自欧洲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 结果显示各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相似, 毒力相关基因没有差异, 所有菌株都属于ST1序列群, 说明本次引起四川疫情的菌株未发生明显的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对禽减蛋综合征病毒 (Eggdropsyndromevirus :EDSV -76 )中国分离株AAV 2的基因组进行了部分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的分析 ,构建了完整的基因文库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包括末端结构在内共 32 838个碱基对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 ,数据分析表明 :AAV-2株与其他腺病毒相比 ,在基因组结构及开放读码框架 (ORF)的分布等方面差异较大 ,该病毒株基因组中没有明显的E1区、E3区和E4区样结构 ,其中位于基因组两端的 2个长度分别为 1 .1和 8.3kb的片段与其他腺病毒基因组无任何同源性 ,此外 ,AAV-2株基因组中缺失编码E1A ,pV和pIX等腺病毒共有的编码早、晚期蛋白的ORFs.上述结果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EDSV -76作为禽Ⅲ群腺病毒唯一代表株与其他禽腺病毒的差别 ,将有助于禽腺病毒乃至所有腺病毒的研究 .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蛋白酶是红色毛癣菌致病的潜在毒力因子。在构建红色毛癣菌6个不同时间段cDNA文库的基础上,共获得了9683条uniqueEST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得到了18个可能的分泌性蛋白酶的EST序列,包括4个分泌性肽酶、1个分泌性金属蛋白酶、2个细胞外丝氨酸蛋白酶、1个分泌性天冬氨酸蛋白酶、9个分泌性枯草杆菌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1个空泡丝氨酸蛋白酶。这些分泌性蛋白酶在红色毛癣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分别与其获得营养、扩大侵袭范围及激起宿主免疫应答有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色毛癣菌感染和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