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低剂量组(50 mg/kg),共5组,每组8只,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制备银屑病样皮炎模型,监测各组小鼠PASI评分,并采用ELISA测定小鼠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皮炎中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增加(P<0.05),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皮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明显减少(P<0.05),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下调(P<0.05);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通过抑制皮肤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来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  相似文献   
72.
关节软骨(AC)由于缺乏血管、神经和淋巴,一旦损伤无法自我修复.虽然以外源性细胞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再生关节软骨,但仍然存在手术间隔长、供体有限、细胞体外培养易去分化和病原体传播等风险.成人膝关节存在许多类型干细胞/祖细胞(SCPCs),当软骨损伤时,就会被动员,迁移到损伤部位,参与再生修复.因此,基于趋化...  相似文献   
73.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癌等,广泛用于营养保健领域。自然条件下,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以糖苷形式存在,带有各种糖基化修饰,而花青素糖基转移酶是专门负责催化这种糖基化反应的酶,能够把糖基供体转移到花青素不同的位点,形成了不同的花青素种类,从而改变这些分子的特性,影响生物活性和药用功能。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花青素糖基转移酶的分类和修饰反应特点,以及主要花青素资源植物中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挖掘和鉴定植物中花青素相关糖基转移酶,解析其催化和调控机理,为花青素生物合成、富含花青素的植物资源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
浓度高于毫摩尔级的铯离子即可对一般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多株可以耐受铯离子的细菌,一些细菌耐受铯离子的浓度甚至超过200毫摩尔,这对于揭示细菌耐受铯离子机制,开展微生物修复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在筛选耐受铯离子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这些菌株耐受高浓度铯离子的分子机制,展望利用微生物进行铯污染环境修复的前景,以期为探索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泉水  阎洪  徐德应  王兵 《生态学报》1998,18(5):484-488
在红松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生态信息系统GREEN,找出适宜红松林分布的地理气候参数区间,并以此确定了红松林适宜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预测的203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就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仅占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红松分布面积的3.4%,局部地区变化的情况是: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增加;在辽宁省的西南部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减少。红松林现实分布区的南界将向北移动0.1~0.6个纬度,北界将向北扩展0.3~0.5个纬度,黑龙江省境内的红松林分布区的西界将向西扩展0.1~0.5个经度。我国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由当前气候条件下的2.9×107hm2,增加到3.0×107hm2。就当前气候变化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要地理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泉水  阎洪 《生态学报》1998,18(5):484-484
在红松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生态信息系统GREEN,找出适宜红松林分布的地理气候参数区间,并以此确定了红松式适宜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预测的203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就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就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  相似文献   
77.
双CSTR耦合系统中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分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运用现代分岔理论方法,研究了双CSTR耦合系统中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多定态和振荡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口糖浓度大于某值时,多定态普遍存在.同时振荡受到底物浓度S_0、两耦合反应器的体积比V_(12)及稀释率D的影响.同单CSTR相比,双CSTR加强了反应深度,并通过适当改变V_(12),产率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8.
在人肝癌细胞7721中研究了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和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佛波酯(PMA)]和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活力的影响,以探讨TPK和PKC对GnT-V的调节。结果发现,EGF或PMA处理细胞48h后,GnT-V的活力明显增高;蛋白激酶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在抑制TPK和PKC的同时,抑制GnT-V的基础活力,并完全阻断EGF或PMA对GnT-V的增高作用;TPK的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25和PKC的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分别应用时,各自只能部分地取消EGF或PMA对GnT-V的诱导。但当Tyrphostin-25和D-鞘氨醇同时加入培养基中则可完全阻断EGF或PMA对GnT-V的诱导激活。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和蛋白激酶抑制剂作用相仿,不但可抑制GnT-V的基础活力,也可完全消除EGF或PMA对GnT-V的激活。以上结果提示EGF或PMA通过蛋白激酶调节GnT-V的酶蛋白合成,并且GnT-V受到膜性TPK和PKC的双重调节,其中m-TPK较m-PKC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CD4(Th1)和CD8(Tc1)T细胞对肝癌患者的AFP的应答反应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重点分析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对HCC患者的AFP-衍生肽的反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IFN-γ进行检测。结果:抗AFP的Tc1反应检测阳性结果在对照组为28.5%,在OkudaⅠ期的肝癌患者中为25.0%,在Ⅱ或Ⅲ期的HCC患者中为31.6%。抗AFP Th1阳性反应仅在HCC患者中检测到。抗AFP Th1阳性反应在44.4%的Child-Pugh A级的HCC患者中检测到,但是在Child-Pugh B或C级中仅15.4%。Tc1型反应在Child-Pugh A级肝功的患者中为16.7%,在Child-Pugh B或C级患者中为46.2%。结论:抗AFP Th1应答更多出现在早期肝硬化的HCC的患者中,而抗AFP Tc1应答更可能出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这些结论为抗肝癌疫苗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内源性Orexin-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禁食诱导大鼠合成内源性OXA。血浆OX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前大鼠注射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的作用。迷走神经切断术用来观察迷走神经的介导作用。胃排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消化间期胃运动通过在胃窦部植入一应力传感器测量。Orexin前体(PPO)在胃和下丘脑组织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确定。结果:禁食18 h后,血浆OXA水平和PPO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在禁食36 h组达到最高水平(P0.01)。内源性OXA促进胃排空(P0.05),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P0.05)。外周注射SB334867均能阻断上述胃动力效应(P0.05),但对PPO表达没有影响。迷走神经切断术不能阻断内源性OXA的介导作用(P0.05)。结论:禁食能诱导内源性OXA的合成,内源性OXA能加速胃排空,同时它又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