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荔枝开花与正常成花诱导期的休眠程度密切相关。低温和缺水看来会限制营养生长,并促进花蕾形成。但是也有许多例外的情况,因此可列举出各种因素(结果量、植株营养等)相互作用的例子。业已证实,缚扎枝条(环割)和外源生长素可抑制营养生长和提高开花率,但结果不甚一致。提高开花率最理想的前景,看来是选择能适合于比原产地中国的自然环境更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开花的基因型(或许是长势不旺的基因型)。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深入研究在非诱导条件下,能限制营养生长,并促进营养生长休眠的处理技术,即缚扎枝条、施用生长抑制剂以及控制灌溉和施肥。  相似文献   
52.
目的:报道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治疗中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人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行经皮內镜下空肠造口术,术后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支持?峁?28例患者均操作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9.5±4.6)min,无严重导管相关并发症。术后第2天开始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平均术后(7.3土1.6)天完全摆脱肠外营养支持。术后平均(19.4土7.7)天恢复胃动力夹闭胃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35.8士11.8)天,拔管时营养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中能够起到有效的胃减压和营养支持,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突变的血小板融合细胞系,探讨12S r RNA 1555AG和CO1/t RNA~(Ser(UCN))7444GA突变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首先,采集携带12S r RNA 1555AG和CO1/t RNA~(Ser(UCN))7444GA双突变、单突变及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构建血小板融合细胞系。其次,对构建成功的血小板融合细胞系进行一系列功能研究,包括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生成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蛋白质水平和t RNA稳态水平的分析。通过对各组血小板融合细胞系的线粒体功能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细胞内ROS生成量显示,仅携带m.1555AG单突变组细胞ROS上升66.54%,仅携带m.7444GA单突变组细胞ROS上升83.09%,而同时携带m.1555AG和m.7444GA双突变组细胞ROS上升131.08%;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示,m.1555AG单突变组的ΔΨm水平下降32.86%,m.7444GA单突变组的ΔΨ水平下降0.66%,m.1555AG和m.7444GA双突变组的ΔΨm水平下降29.8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突变样本的CO1、C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仅携带m.1555AG单突变组中ND4、ND5和ND6差异不明显,而仅携带m.7444GA单突变组和m.1555AG和m.7444GA双突变组中ND4、ND5和ND6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m.7444GA对t RNA~(Ser(UCN))稳态水平的改变并不是很明显。提示CO1/t RNA~(Ser(UCN))7444GA突变可能只是12S r RNA 1555AG突变的病理效应的修饰因子,但在耳聋的发生过程中,还是12S r RNA 1555AG突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郭艳合  刘立  蔡荣  钱程 《遗传》2008,30(1):28-34
microRNA (miRNA)和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真核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对siRNA和miRNA研究的不断深入, 最近科学家在研究大鼠雄性精子时发现哺乳动物睾丸内存在另一种新型的小RNA分子, 该分子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 该种小分子RNA被命名为piRNA, 在功能、分布和分子特征等方面piRNA较miRNA和siRNA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对piRNA深入研究有望揭示出机体内在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由2名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师前瞻性地对80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或可疑早期浸润癌的患者进行妇科盆腔检查,共同决定分期和手术可行性。对可直接手术或经先期治疗后有手术可能的患者,于开始治疗前2周内(平均6.5d)行盆腔和腹膜后MRI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将MRI分期与临床分期进行对比,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诊断检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3项指标分析MRI判断宫颈癌分期、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度为88.7%,对浸润性癌(Ⅱa及Ⅱa以上)诊断准确度为86.7%。MRI对宫旁侵犯的判断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5%,准确性为85.1%,MRI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58%,特异度为96%,准确性为90%。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可做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6.
星豹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地,主要活动于干旱地区。能捕食麦田、棉田、谷子、玉米以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害虫。由于它具有种群数量大,分布广,体型较大,捕食量大,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游猎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有利用价值的蜘蛛。现将1982—1983年的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通过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mRNA在感染状态下的特征性表达,探究ISG15与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可能联系,为探索特异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宿主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本研究共收集15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  相似文献   
58.
感染性分子克隆是研究病毒复制和致病机制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应用PCR诱变技术解决了外源片段易于自连的难题,成功将2个PCV2SD1株全基因组(DQ346683)头尾相接插入到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SK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pSK-2PCV2;另外课题组成功构建含单个PCV2全基因组的pSK-PCV2和自身环化质粒ds-PCV2。将所得3种质粒分别转染无PCV污染的PK-15细胞系,经10次连续传代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显示三者均在细胞核中聚集大量的病毒抗原;经RT-PCR检测都有PCV2特异性基因转录;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约为17~20nm的典型PCV2病毒粒子;经测序鉴定所拯救出的病毒与亲本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100%。拯救出的PCV2与亲本病毒具有相同的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应用PCR诱变技术成功构建PCV2双拷贝感染性克隆,并经体外拯救证实其具有感染性,为进行PCV2分子特性及致病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大班授课,小班辅导”为核心的微生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在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欠缺时的一种平衡教学的有益尝试。“大班授课”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小班辅导”则主要进行回顾性串讲、案例分析和随堂测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被动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血清P53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血清中的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以指导对临床上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分析,用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正常组30例,肺良性疾病组10例,肺癌组45例,肺癌全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10、30、60和90天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23例肺癌病例于手术后120天,15例病例于手术后180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肺良性疾病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正常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结果:血清P53抗体、CYFRA21-1和CEA在正常人组、良性疾病组、肺癌组术前阳性率的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经X2检验,在肺癌组分别与正常人组和良性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病例组和正常人组之间无显著行差异(P>0.05)。并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相关。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及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手术前后动态测定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疗效,监测预后和指导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