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8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543篇 |
专业分类
17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雌二醇对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β-防御素(sBD-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相对表达量0.000 740~0.001 758,与对照组0.000 19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小于10-8 mol/L雌二醇添加浓度与sBD-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骨肉瘤是一类主要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主要特征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不成熟的骨或骨组织。患者具有严重的疼痛症状和软组织肿胀,严重的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肉瘤侵袭性较高和转移较快,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且患者具有较高的癌症致死率。尽管目前在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关于骨肉瘤的生理、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作为非编码RNA的一种,在各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侵袭以及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耐药性和预后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明确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所形成的已淹区段、未淹区段以及留存原有植被的对照样带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已淹区段地表植被分属47科71属100种,未淹区段84科163属223种,优势科主要为菊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莎草科。地上植被的物种生活型,已淹区段以生长周期短、适应性较强的1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和乔木共占19%;未淹区段中1年生草本占20.45%,多年生草本占36.36%,灌木或藤本占28.18%,乔木占15%;对照样带中1年生草本占23.24%,多年生草本占41.32%,灌木及藤本占32.02%,乔木占17.05%。与对照样带相比,已淹区段地表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明显降低,未淹区段地表植被却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只有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降低;已淹区段、未淹区段土壤种子库分别具有物种79种和108种,分别比对照样带增加了9种和38种;已淹区段种子库密度为(12667±2225.25)粒/m2、未淹区段为(38013±9796.04)粒/m2、对照样带为(18715±8234.77)粒/m2,与对照样带土壤种子库总密度相比,已淹区段降低了32.32%,未淹区段增加了103.12%,都以草本植物占绝大多数比例,且1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大于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土壤种子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地表植被变化相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消落带已淹区段、未淹区段、对照样带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共同出现的物种数分别为9,40和15种,土壤种子库和地表植被间Sorense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28,0.241,0.186,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区域整体相似系数较低,这与消落带形成时间短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以胶原蛋白过量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纤维化是临床肺部疾患常见的病理现象。该研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TNF-α和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IL-13Rα1、IL-13Rα2和Ⅰ型胶原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sIL-13Rα2分泌量;羟脯氨酸法定量分析各组肺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生成情况。结果发现:在实验剂量条件下,TNF-α和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IL-13Rα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两者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IL-13Rα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TNF-α对胶原蛋白的表达有下调作用,IL-13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Ghrelin在绵羊体内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ghrelin是否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进程,本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绵羊卵母细胞和体内早期胚胎中ghrelin蛋白的表达定位和ghrelin mRNA水平相对表达变化规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ghrelin蛋白主要分布于卵母细胞胞质内;实时定量RT-PCR结果揭示绵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ghre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据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即在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胚胎期和8细胞胚胎期显著高于未成熟卵母细胞和4细胞胚胎期(P<0.05),囊胚期表达量最高。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ghrelin蛋白的表达及ghrelin mRNA特定的表达模式,揭示这一新型分子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6.
已有研究表明:L-脯氨酸对玉米疏松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谷氨酰酶和天冬氨酸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报道不多。本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适当的浓度和比例对保持类型Ⅱ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生长状态具有明显的作用。取不太典型的疏松胚性愈伤组织在含2.0mg/L、2,4-D、146mg/L 谷氨酰胺,150mg/L 天冬氨酸的 M 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后转移至含2.0mg/L 2,4-D 及0、75、150、300、600mg/L 谷氨 相似文献
27.
【背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致病菌。Xcc中DSF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依赖的群体感应系统和RpfB介导的群体感应退出机制均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目的】分别检测18种氨基酸对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的影响,为研发新型生物防治方法提供思路。【方法】添加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到ΔrpfC菌株XYS培养体系中,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DSF信号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DSF和BDSF浓度。【结果】18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能有效降低ΔrpfC菌株培养体系中DSF和BDSF水平,抑制效果与氨基酸浓度密切相关;3种氨基酸对DSF信号分子的抑制作用存在叠加效应;甲硫氨酸、色氨酸或胱氨酸不影响ΔrpfCΔrpfB双突变体菌株中DSF和BDSF水平。【结论】首次发现了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通过RpfB诱导Xcc退出群体感应状态。 相似文献
29.
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1株外生菌根菌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了生长能力,拮抗作用,生态适应性,激素分泌等系列筛选实验。所筛选出的Suillus frevillei(KI.)Sing.能在3种类型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对Rhizoctonia solani Kuhn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各种生态条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离体培养能产生乙烯和玉米素。实验表明,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的S.grevillei固体菌剂,对油松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筛选程序与准则。 相似文献
30.
伊洛河流域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