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境异质性对刺五加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祝宁  郭维明 《生态学报》1996,16(4):408-413
本文通过定位观测研究了中国东北红松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下重要灌木刺五加种子在异质生境中转化为幼苗的差异,人工落叶松林下模拟种子库的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林下的转化率最高,为16.8%。以下顺序为蒙古栎林下为4.l%,白桦林下为2.7%,人工红松林下为0.8%,硬阔叶林下为0.5%。人工落叶松林下模拟种子库中刺五加种子的寿命为4a。幼苗输出率第2年为14.5%,第3年为10.1%,第4年为1.8%。其它输出为:腐烂33.l%;生理衰老22.3%;鼠类捕食14.1%,但其很不稳定,这与鼠类种群数量动态有关。昆虫和土壤动物捕食最少,仅1.27%。  相似文献   
22.
栽培菊花与矶菊属间杂交亲和性及F1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菊属栽培小菊‘奥运火炬’、‘意大利红’与亚菊属矶菊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性,以及杂种F1自交、回交和开放授粉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栽培菊花还是矶菊为母本,父本花粉在柱头上均能很好萌发,但结实率较低,‘奥运火炬’和矶菊杂交结实率为每花序3.72粒,‘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结实率分别为每花序1.20粒和0.87粒。回交组合(‘奥运火炬’×矶菊)F1ב奥运火炬’结实率为0~1.24粒;‘意大利红’与矶菊正反交F1无论是以‘意大利红’还是以矶菊为回交父本,结实率均较低,为0~1.37粒;‘早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F1自交不结实,‘奥运火炬’×矶菊杂种F1自交仅有少数单株有一定结实性,但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均较高,最高达每花序47.5粒,说明F1雌配子发育良好,回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远缘杂交障碍,而自交结实率低可能由自交不亲和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23.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重点对菊科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原生质体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4.
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起源与进化、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主要功能是指示传粉者和保护花器官。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色素在花瓣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光的作用是花色表现的解剖学和光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是花色表现的植物生理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25.
花烛离体培养中的壮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花烛离体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长期培养导致再生苗生长势退化的现象,研究了如何恢复再生苗生长势,获得健壮的无菌苗.结果表明,花烛离体培养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外源生长调节剂浓度应逐步降低直至0;活性炭对无菌苗生长势的恢复有较显著效果.无菌苗茎尖是离体培养体系重建中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的MS 1.0 mg·L-16-BA 0.1 mg·L-1 2,4-D;TDZ诱导芽的效果明显优于6-BA,MS 0.01 mg·L-1 TDZ较适合于芽诱导.  相似文献   
26.
菊花不同部位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连作障碍比较明显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Tzvel.)栽培种高压太子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对盆栽同种菊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抑制了盆栽菊花生长,受体菊花花枝长度、直径与花枝粗度比对照显著减小,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根系脱氢酶、硝酸还原酶、抑制PAL的活性.同时促进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抑制蛋白质的含量水平,尤以地上部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自毒作用是导致菊花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周凯  郭维明  徐迎春 《生态学报》2004,24(8):1776-1784
对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菊科植物中至少有 39个属存在化感作用 ,特别是一枝黄花属、向日葵属、胜红蓟属、银胶菊属、蒿属植物等有较多的研究报道。鉴定出的化感物质多为萜类、聚乙炔类、酚类、有机酸类等 ,这些化感物质对多种受体植物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抑制或促进的效应。其化感作用机理表现在破坏受体膜系统的稳定性及水分平衡关系、抑制氧化磷酸化、促进或阻滞叶绿素的合成、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等。并对菊科植物化感物质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除草剂和生物杀虫剂 ,或人工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探讨。本文显示菊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将在控制外来恶性杂草及维护生态平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当前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 6个方向 :(1)化感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关键酶的特性研究 ;(2 )具化感潜势物种资源的调查评价及利用研究 ;(3)化感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演变规律 ;(4 )菊科重要作物自毒的生化机制及克服途径 ;(5 )具应用前景的菊科植物化感关键酶的基因克隆和转基因 ,并对受体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进行研究 ;(6 )化感作用在可持续发展农业应用上的研究与开发 ,特别是作为天然除草剂及杀虫剂  相似文献   
28.
文章综述了植物花色基因工程改良的前提、策略和特殊性。植物主要花色色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和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已基本研究清楚,关键酶的基因已被克隆。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遵循一般植物基因工程规律,而且是系统工程,要求花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基本策略为抑制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导入调节基因或新的外源基因。花色基因工程可能成为获得雄性不育的方式之一,应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当然也存在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中国鸢尾属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中国鸢尾属现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的情况进行了总体概述。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该属现赏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的思考。加快现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优良的绿化地被类鸢尾的立接利用;系统收集和保存野生资源,建立野生活植物资源圃,并对其资源进行包括DNA分子标记研究手段在内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特性以及亲缘关系等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和技术档案;充分有效地利用优良植物(基因)资源,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种质改良——遗传育种与基因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花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创造新花色是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基因工程技术 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上可弥补传统育种技术的缺陷,因此它在花色育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发 展迅速。本文从花的成色作用和花色素种类入手,介绍了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并从花色基因 的种类和克隆、花色基因工程操作的策略和方法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观赏植物花色基因工程 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我国观赏植物花色基因工程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