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记述中国瘿蜂科纹瘿蜂属1新种:锥栗纹瘿蜂Andricus henryi Pujade-Villar,WangGuo sp.nov,该种致瘿于壳斗科的锥栗上,并首次发现其寄瘿瘿蜂为栗客瘿蜂Synergus castaneus Pujade-Villar,BernardoViggiani,2013。本文报道该新种的鉴别特征、分布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22.
【背景】β-淀粉酶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工业上使用的β-淀粉酶主要从植物中提取,生产成本高,限制了β-淀粉酶的应用。微生物生产的β-淀粉酶尽管早有报道,但由于产酶水平低下,因而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目的】实现巨大芽孢杆菌β-淀粉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诱导表达,缓解碳分解代谢物阻遏(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CCR)对该重组酶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克隆枯草芽孢杆菌木糖诱导启动子,构建木糖诱导表达载体以介导巨大芽孢杆菌1514的β-淀粉酶编码基因amyM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定点突变位于amyM信号肽编码区的分解代谢物响应元件(Catabolite responsive element,CRE),降低碳源代谢对重组β-淀粉酶施加的阻遏。【结果】构建了诱导表达β-淀粉酶基因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同义替换amyM-CRE保守碱基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碳源所施加的CCR效应,重组酶的表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重组酶的分子量为57 kD,水解可溶性淀粉主要生成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其中麦芽糖含量为72%。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C,最适反应pH为6.0。Co2+、Ca2+对重组β-淀粉酶具有激活作用。【结论】通过木糖诱导表达系统和碳代谢去阻遏实现了β-淀粉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酶活最高可达97.16 U/mL发酵液,比amyM基因来源菌巨大芽孢杆菌1514的β-淀粉酶产量提高了440倍,为β-淀粉酶发酵生产的工业化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3.
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浙江省竹林害虫竹镂舟蛾Loudonta dispar(Kiriakoff)和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Stl)的寄生蜂进行调查,共发现16种寄生蜂。其中3种是首次记录寄生这两类害虫的寄生蜂:寄生于竹镂舟蛾的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以及寄生于竹卵圆蝽的中国蝽卵金小蜂Acrodlisoides sinicus HuangLiao和双斑平腹小蜂Anastaus bifasciatus Geoffroy。本文提供了这3种寄生蜂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其主要寄生生物学,并提供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我院100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PHC组)与9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ERα-29位基因多态性并对两组间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PHC组ERα-29位基因的TT、TC和CC基因型分别有31例(31.00%)、45例(45.00%)和24例(24.00%),T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50%和46.50%,对照组ERα-29位基因的TT、TC和CC型基因型分别有11例(11.58%)、39例(41.05%)和45例(47.37%),T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11%和67.89%,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发生PH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43倍(OR=2.43,95%CI:1.37~4.32)。结论:ERα-29位基因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T等位基因可增加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5.
[背景]羊肚菌是全球广泛分布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其根际微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究甘肃省不同地区野生羊肚菌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酶活性相关性.[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量,进而分析其多样性,最终揭示细菌群落-土...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甘肃不同采样点野生羊肚菌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以及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真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揭示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的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差异较大;9个采样点共有的OTU(operational taxono...  相似文献   
27.
玫瑰犁瘿蜂Diplolepis rosae(L.)原产于北美地区,首次在中国发现。该外来入侵种在甘肃地区危害苦水玫瑰(Rosa serrata×R.Rugosa),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种幼期、成虫及其虫瘿的形态特征、编制该种近缘种的检索表。同时,发现该种的天敌之一——玫瑰瘿长尾小蜂Torymus bedeguaris(L.),并对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长尾小蜂可有效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8.
麦棉套种模式的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多作套种技术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本文对该技术在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括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复合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共生生物群落的组分和结构,分析了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复合生物配置的生态系统功能与作物之间的互作效应.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复合生物共生循环配置模式,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9.
顾峰雪  黄玫  张远东  李洁  闫慧敏  郭瑞  钟秀丽 《生态学报》2016,36(17):5379-5390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通过沉降和施肥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氮素持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氮沉降区,同时也是最大的化肥消费国。氮输入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系列过程都相互联系,碳循环及其格局也受到氮输入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氮输入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对土壤碳库产生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和氮沉降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碳的变化不仅对于土壤肥力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碳收支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模型,基于我国能源消费、施氮数据和降水数据生成了一套中国大气氮沉降的时空网格数据,结合大气CO_2浓度、气候、土地覆被、土壤类型和质地的时空数据,模拟评估了1961-2010年氮输入对中国东北地区土壤碳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0年东北地区的平均氮沉降速率为1.00gNm~(-2)a~(-1),年增长率为0.047 gN m~(-2)a~(-1)。东北农田总氮输入速率达到5.78 gN m~(-2)a~(-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显著增加。(2)氮输入促进了东北地区土壤碳的蓄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密度平均增加了135 gC/m~2,50a氮输入共增加土壤碳蓄积0.16 PgC。(3)氮输入引起的东北地区土壤碳蓄积量的变化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土壤碳密度增加量超过了300 gC/m~2。(4)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碳密度对氮输入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农田土壤碳密度平均增加了230 gC/m~2,森林、灌丛和草地则分别增加了76、169 gC/m~2和89 gC/m~2。氮输入的空间差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氮输入响应的差异共同决定了东北地区土壤碳增加量的空间格局。通过本研究阐明了氮输入对东北农田土壤碳蓄积的影响,从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和农田土壤碳氮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0.
张博  张倩  郭瑞  吕淑霞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5):2191-2203
二步发酵法是工业化生产维生素C (vitamin C, Vc)的主要方法,其中第二步由伴生菌与产酸菌(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组合进行混菌发酵产生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luonic acid, 2-KLG)的机制,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高通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揭示生物系统中各个组分相互作用关系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组学技术解析Vc混菌发酵中两菌互作关系、解除发酵系统的氧化胁迫、伴生活性物质、产酸菌群体感应、外源添加物、基因工程改造产酸菌促进产2-KLG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为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