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通过合成生物学的BglBrick方法快速构建不同种类HSA/ Exendin-4长效融合蛋白,为进行各HSA/Exendin-4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筛选比较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质粒,构建pPICZαA-E4和pPICZαA-HSA两种基础Brick表达载体,运用BglBrick方法,实现了不同数目Exendin-4分子在HSA的不同末端的快速组装。将构建出的10种HSA/Exendin-4融合蛋白,转入毕赤酵母菌KM71H中,用甲醇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用BglBrick方法构建的HSA/Exendin-4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都成功诱导表达出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利用BglBrick方法能够实现HSA长效融合蛋白的快速组装。  相似文献   
22.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动物及植物正常微生物群的新学科。正常微生物群对其宿主不但无害 ,而且有益 ,并具有众多的生理效应。这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长期共生的进化结果 ,是微生态平衡状态的表现。但是 ,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微生态平衡就要遭到破坏 ,发生微生态失调 ,并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疾病。微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与外源性两个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调、定位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菌的侵入 ,形成新的感染。感染如果在群体中有传播性 ,这就是传染病或传播病 (communicabledis ease)…  相似文献   
23.
防止香蕉茎尖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霞  黄学林  高东微   《广西植物》1999,19(1):78-80
在香蕉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AC)或与维生素C(Vc)配合使用均能改善外格体褐变情况。其中以AC2.0g/L+Vc0.1g/L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24.
任涛  丁子微  林稚兰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4):218-220
对我国广西某地尚未开采的黄金矿床中风化程度不同的黄金矿石进行微生物分离,结果分离出6株霉菌和6株细菌,未发现酵母菌、放线菌和专性厌氧菌。三种风化程度不同的矿石中均分布有蜡状芽抱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  相似文献   
25.
经各学科组推荐,学会评审组评议和二届三次理事会讨论通过,李前裕等6位青年微体古生物工作者荣获1988年青年优秀成果奖。在1988年10月19日于洛阳召开的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授奖仪式。现将获奖者及获奖成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6.
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淑德  线薇微  刘栋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84-2292
根据1999年5月和2001年5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浮游生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 域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采获的11 540 个鱼类浮游生物隶属11目18科32种,其中凤鲚、鳀、六丝矛尾鰕虎鱼、白氏银汉鱼、松江鲈为优势种,占总丰度的92.49%. TWINSPAN分类将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划分为3个类群:1)以凤鲚为优势种的河口群组;2)以 松江鲈和白氏银汉鱼为优势种的沿岸群组;3)以鳀和六丝矛尾鰕虎鱼为优势种的近海群组.CCA排序给出了各群组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表明影响这一海域鱼类浮游生物分布的主 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深度、溶解氧和悬浮物.  相似文献   
27.
正肠道是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与感染、肝病、消化道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为各类相关疾病,甚至是肿瘤免疫治疗提供诊断工具与治疗策略[1]。微生态干预在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综合治疗中也受到了高度重视。高通量宏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研究发现,肠道内可能栖息着种类更多的细菌,其总生物量接近于  相似文献   
28.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用途、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本文就以颜色词为例,重点讨论在中英两种语言当中其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9.
建立个青皮、四花青皮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为完善不同规格青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流速为每分钟0.30 mL,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μL;建立15批个青皮和15批四花青皮的特征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并结合光谱分析,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个青皮和15批四花青皮的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两种规格青皮的差异,寻找差异性成分;并对两种规格青皮药材5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个青皮和四花青皮特征图谱均有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峰,分别为辛弗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HCA和PCA将青皮药材按规格不同大致分为两类,OPLS-DA发现3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峰1(辛弗林)、峰4和峰2(橙皮苷)。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个青皮中辛弗林和橙皮苷的含量高于四花青皮,四花青皮中川陈皮素的含量高于个青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别不同规格的青皮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于2008年10月下旬在广西北海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120多人。代表中有老一辈的专家,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者和学生。本次会议顺利完成了理事会的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由2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