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电场诱导营养缺陷型酵母原生质体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单倍体菌株; Jz-25,a,ura。和Jz-22,a,trp’ade一的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改进的大尺寸电融合小池,以频率为1MHz,强度为450V/cm的正弦交变电场作电介质电泳,使原生质体沿电力线方向排列成串,建立起质膜间的紧密接触;接着以高强度4.5kv/cm、短时程40μs的Rc放电脉冲触发并列质膜的可逆电击穿,引起膜的通透性瞬时增大,从而导致原生质体的融合.为了进一步增大从电极间取出的融合体数目,而克服由于增高交变电场引起的使溶液过热的副作用,实验中还设计了以PEG聚集原生质体后,加高强度7.0kv/cm短时程45μs的可逆电击穿脉冲触发融合的程序。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电融合程序的融台频率都要比以相同材料所作的纯PEG对照实验的融合频率有所提高。通过对融合产物作交配型检验和测量细胞的尺寸,初步可以证明融合子在质融后已发生核配,产生出二倍体菌株。看来细胞电融台方法可成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52.
常琦  岳峰  郭雪娜  何秀萍  张博润 《微生物学报》2012,52(11):1360-1368
[目的]了解絮凝基因FLO1中重复DNA序列A对酵母菌絮凝能力及其遗传稳定性的影响,为构建遗传性能稳定、工业应用前景优良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融合PCR方法构建了FLO1中全部重复DNA序列A发生缺失的衍生基因FLO1a,以含有FLO1基因的大肠杆菌为筛选模型,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及质粒快速分析获得FLO1内重复DNA序列A不同程度、不同位点缺失的系列衍生基因FLO1a1 -FL01a5.完整FLO1基因和上述衍生基因转化非絮凝型酵母YS58,得到重组菌株YSF1、YSF1a及YSF1a1 -YSF1a5,分析了上述不同酵母菌株絮凝特性及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絮凝基因FLO1中重复DNA序列A完全缺失使酵母细胞完全失去絮凝能力,部分重复DNA序列A发生缺失导致絮凝能力降低,絮凝基因中重复DNA序列A的个数与细胞絮凝能力成正相关,但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其中衍生基因FLO1a3含有的重复DNA序列A是FLO1基因的33.3%,但菌株YSF1 a3的絮凝能力可达YSF1絮凝能力的71.4%.而且菌株YSF1 a3的絮凝特性比菌株YSF1的絮凝特性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结论]重复DNA序列A是絮凝基因中非常活跃的序列,是导致絮凝特性遗传不稳定的关键因素,该序列的部分缺失不但可以使酵母细胞呈现适度的絮凝能力,而且使絮凝特性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该研究为通过对絮凝基因内衔接重复序列的合理调控,促进酵母絮凝特性在发酵工业及其他生物化工过程和环境修复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3.
富铁酵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生物有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综述了富铁酵母的研究进展、吸铁转运机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酵母菌细胞完整性信号途径及其上游调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低等真核生物 ,其细胞壁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亚细胞结构 ,在决定细胞形态、维持细胞结构完整性、细胞的存活及胞内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合成、降解及结构的组装均受到严格的调控 ,既与细胞周期有关 ,又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 ,感应环境条件的改变 ,从而使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学过程。这种感应过程是通过细胞内外信号的传递实现的。酵母细胞中存在着多种信号传递系统 ,其中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  相似文献   
55.
酒类酒球菌mleP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酸通透酶具有协助苹果酸 乳酸发酵 (MLF)的重要功能。以酒类酒球菌 (Oenococcusoeni)优良菌系Oenococcus Lee SD 2a的总DNA为模板 ,用PCR方法克隆到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 ,构建了重组质粒pBMmleP。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 99%。为使目的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表达 ,以大肠杆菌 酿酒酵母穿梭质粒YEp35 2为载体 ,以PGK1强启动子和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YEpmleP ,并转化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YS5 8。酵母转化子用含有亮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的YNB平板筛选鉴定。获得的转化子在添加了L 苹果酸 (5g L)的培养基中培养 4d ;取培养液上清用HPLC检测 ,结果显示重组转化子YSP的培养液中L 苹果酸剩余含量均低于空载体转化子YS35 2 ,因此所得酵母重组转化子对苹果酸的转运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6.
用BamHI和PstI双酶切质粒pMTIIa-91s,获得光滑球拟酵母金属硫蛋白基因(MTIIa)片段,将其亚克隆到M13载体,扩增并回收MTIIa基因片段,经Southern杂交验证插入片段正确后,分别将MTIIa基因片段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和大肠杆菌一酵母菌穿梭载体YIp352中,转化大肠杆菌DH5a,使其对CUSO4的抗性提高0.7mol/L左右;转化酿酒酵母受体菌YS59,使YS59对CUSO4的抗性提高1.5mol/L左右。结果证明光滑球拟酵母MTIIa基因在  相似文献   
57.
采用经试验所筛选出的菌种组合,通过试验,获得了苹果渣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接种比例为1∶5-1∶10,接种量15-30% ,料水比10∶7-10∶8,p H 值为6-7,发酵时间 3-4d,静止发酵料层厚度不超过30m m 。发酵产物测定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达到2930% ,提高了4577% ,蛋白质含量达到2756% ,提高了8288% ,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327% 。测定结果还进一步显示,所选菌种具有明显的脱毒作用,棉酚含量降低9063% 。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发酵原料显著增加,蛋白质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8.
酒酒球菌苹果酸-乳酸酶基因的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苹果酸乳酸酶是乳酸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关键酶。以携带酒酒球菌(Oenococcusoeni)优良菌系OenococcusoeniSD2a的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的重组质粒pLmleA作为测序质粒,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mleA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99%。mleA基因序列中有2个碱基与报道不同,其中1614碱基的改变导致错意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报道的Asp变为Glu,这一改变使得原有的BamHI位点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59.
麦角固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酵母发酵法生产麦角固醇的过程中,菌体生长、糖消耗、酒精生成与消耗以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动力学。提出了两段动力学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0.
摘要:【目的】研究ERG6基因编码的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和ERG2基因编码的甾醇C-8异构酶在酿酒酵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克隆到酿酒酵母甾醇C-8异构酶的编码序列及其终止子序列,以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以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启动子为上游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PERG2;同时,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ERG6表达质粒pPERG6的基础上,构建了ERG2和ERG6共表达的重组质粒pPERG6-2。将表达质粒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依据营养缺陷互补筛选到重组菌株YS58(pPERG2)和YS58(pPERG6-2)。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重组菌株甾醇组分和含量。【结果】在ERG6高表达的重组酵母菌中,甾醇中间体和终产物麦角甾醇的含量均比对照菌高;而在ERG2高表达的酵母菌株中,无论甾醇中间体,还是麦角甾醇的含量均明显降低。ERG6和ERG2共表达重组菌株YS58(pPERG6-2)的麦角甾醇含量是对照菌株YS58(YEp352)的1.41倍,是ERG2单独高表达菌株YS58(pPERG2)的1.92倍,是ERG6单独高表达菌株YS58(pPERG6)的1.12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是酿酒酵母麦角甾醇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限速步骤,该酶活性提高不但补偿了ERG2高表达对甾醇合成的负效应,而且使麦角甾醇含量进一步提高,为构建麦角甾醇高产酵母工程菌株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