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4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485篇 |
专业分类
17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离体培养细胞上探讨BTV(BluetongueVirus,BTV)和BTVdsRNA分子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IFN(Interferon)产生和凋亡的生物医学作用。离体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单层分别施以不同水平的蓝舌病毒(BTV)和脂质体包裹的BTVdsRNA等因素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差异;并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存活率的差异;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含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用量的病毒及不同浓度的RNA脂质体复合物诱导培养细胞产生IFN量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因素和不同水平处理下,Hela细胞IFN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TVdsRNA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能力低于BTV(p<0.05)。BTVdsRNA可显著诱导人宫颈癌细胞产生IFN和凋亡,推断BTVdsRNA具有发展成为新的干扰素诱导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52.
53.
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硫磺菌原变种Laetiporus sulphureusvar.sulphureus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研究发现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是致死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且上清液对果蝇的生物活性受pH值的影响。离子交换树脂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表明草酸存在于硫磺菌原变种培养液的上清液中并且是果蝇致死效应和培养体系pH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硫磺菌原变种在气升式反应器ALR/ff培养体系中草酸的浓度、菌丝体量和pH值呈简单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还有另外一种结构未知、在碱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的色素也具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54.
突触囊泡在钙离子(Ca2+)触发下释放神经递质普遍存在着同步和异步两种形式.突触囊泡膜蛋白(synaptotagmin 2,Syt-2)已被证实是Calyx of Held突触囊泡同步释放的Ca2+传感蛋白,而相关的异步释放Ca2+传感蛋白还有待于探索.虽然锶离子(Sr2+)因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接近Ca2+,且能触发更多的囊泡异步释放成分而成为研究异步释放机制的常用工具,但有关Sr2+触发异步释放的机制存在着争议.本文在胞外以Sr2+替换Ca2+的条件下,通过对野生型(WT)和Syt-2敲除型(Z2B-/-)小鼠Calyx突触囊泡自发和诱发释放的电生理特性分析,发现Syt-2是介导Sr2+诱发的突触囊泡快速释放的传感蛋白,但不是介导Sr2+相关神经递质异步释放和自发释放的传感蛋白;而未知的触发囊泡异步释放的传感蛋白相比Syt-2对Sr2+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同时也介导突触囊泡的自发释放.这一研究为探索并最终发现触发囊泡异步释放的未知传感蛋白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5.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6.
为考察保藏温度对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特性的影响,同时优化保藏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温度参数,本试验首先通过HRT调控进水基质负荷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并采用KHCO3和Na HCO3交替提供无机碳源。然后分别在–40℃、4℃、(27±4)℃室温和35℃条件下避光保藏。结果表明,Na HCO3可代替KHCO3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无机碳源。相比于其他保藏温度,4℃保藏能够较好地维持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同时能较好地维持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颗粒污泥和细胞结构完整性。在保藏过程中,一阶衰减指数模型可拟合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生物量及活性的衰减过程,衰减指数与胞溶程度正相关,而且生物量的衰减比活性的衰减更快。同时,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PN/PS)和血红素不能有效指示保藏过程中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活性的变化,而生物活性与胞溶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7.
58.
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内源表达及工程菌麦角甾醇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保真PCR克隆到含酿酒酵母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序列及终止子序列的DNA片段ERG6, 以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 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启动子为上游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PERG6。通过同源重组, 以铜离子螯合蛋白基因CUP1替换染色体上ERG6基因内部序列获得ERG6破坏菌株YS58-erg6, 其中麦角甾醇的合成被阻断, 同时细胞的生长也受到明显抑制。表达质粒pPERG6转化破坏菌株YS58-erg6后, 不但使细胞恢复了合成麦角甾醇的能力, 细胞生物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这说明表达质粒上的ERG6基因得到了功能性的表达。分别用载体质粒YEp352和表达质粒pPERG6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 获得对照菌株YS58(YEp352)和重组菌株YS58(pPERG6)。重组菌株YS58(pPERG6) 生物量和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对照菌YS58(YEp352)的1.23和1.32倍。可见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基因的高表达可以增强酵母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59.
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螺旋藻对Cr(Ⅲ)的生物富集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化学键较弱的Cr(Ⅲ)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藻细胞浓度一定时,随着Cr(Ⅲ)浓度的增加,单位重量螺旋藻对Cr(Ⅲ)的富集量不断增加,最后趋于饱和;当Cr(Ⅲ)浓度一定时,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螺旋藻对Cr(Ⅲ)的总富集量逐渐增加而单位重量藻体的富集量减少。研究还证实,螺旋藻干粉比新鲜藻能富集更多的Cr(Ⅲ);pH值是影响Cr(Ⅲ)生物富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在7左右;温度升高和加强光强均可加强Cr(Ⅲ)的富集;阳离子对Cr(Ⅲ)的富集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1989年,Fryer等从导致智利海水养殖Coho salmon(Oncorhynchus kisutch)90%死亡率的病鲑组织感染的鲑细胞系中首次分离得到一种类立克次体(Kickettsia like organism,RLO)并命名为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gen.nov.,sp.nov.。近十年来,这种被日益重视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RLO(细胞内的细菌),已被证实为导致鱼类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子.2001-2002年,作者首次发现湖北省某养殖场淡水养殖乌鳢(Op hiocep halus argus C.)突发性大规模发病死亡系RLO感染引起。由于乌鳢细胞系的建立尚在进行之中,因此从病变组织直接进行RLO的分离、纯化对进一步开展病原体分类及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