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入侵植物薇甘菊(菊科)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细胞学特性,研究了薇甘菊在我国广东东南部4居群和台湾2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结果表明,所有居群的薇甘菊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第一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长臂中部具有次缢痕,显著大于其余染色体。广东深圳大学和深圳水库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20m+14sm+2st;广东汕头、阳江和台湾屏东居群为2n=22m+12sm+2st;台湾宜兰居群为2n=18m+16sm+2st。此前有报道薇甘菊深圳大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推断为制片过程中第一对染色体从次缢痕处断裂而导致的计数错误。因此,薇甘菊虽存在非整倍性和多倍性变化,但在广东东南部和台湾的入侵居群中目前仅发现基于x=18的二倍体(2n=36),该种在这些地区的成功入侵与多倍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喹氯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及Th17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倒性与茎秆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9年我们对抗倒性不同的12个杂交玉米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地面上第三节间的茎外围维管束的长宽、维管束下部厚壁细胞的厚度、皮层厚度与田间倒伏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同一视野内维管束数目与倒伏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根据其它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拒盐型盐生植物小花碱茅根部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Actin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UCm-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注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约600 bp,编码198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它植物Actin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84%以上,与其它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分析Gc蛋白亚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技术及免疫固定技术对201名北京地区无关汉族群体的人血清Gc蛋白亚型进行了分型鉴定及基因频率的调查.Gc1F为0.3698.Gc1S为0.2812.Gc2为0.3490.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Σx2=1.057,P>0.70)  相似文献   
17.
核酸体外扩增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体外扩增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靶核酸的直接扩增 ,如聚合酶链式反应、链替代扩增、连接酶链式反应、核酸依赖的扩增、Qβ复制、转录介导的扩增和滚环扩增等 ;另一类是信号放大扩增 ,如支链DNA、侵染探针等。就现有的核酸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快速手术住院制度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传统住院途径管理,60例;实验组,按快速手术住院制度管理,60例。分析2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2组平均住院日与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及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实施快速手术住院制度,规范了医疗工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平均住院日,节约了住院费用,体现了病房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正交实验方法对淫羊藿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内硼酸、硝酸钙、蔗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镁和钾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在正交实验中蔗糖和H3BO3对淫羊藿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而培养基组分间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淫羊藿最适花粉液体培养基为15%蔗糖 40 mg/L H3BO3 40 mg/LCa(NO3)2·4H2O;在pH值为5.0、25℃和600 lx光照时淫羊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长穗偃麦草根中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ACT基因,命名为EeACT。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598 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AC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达90%以上。低温、盐及干旱处理12 h,EeACT在其地上部与根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说明EeACT表达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