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开发出一种新型气升式外环流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将其应用于钝顶螺旋藻的高细胞密度培养,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对磁致生物效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光生物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主体(气升管道、下降管、除气室)、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以及磁处理、光照、热交换和供所系统组成。结果表明,采用该生物反应器在0<H<320kA/m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培养钝顶螺旋藻,不仅能显著加快藻细胞生长速度,而且可提高最大细胞干重浓度。钝顶螺  相似文献   
982.
探讨蛋白酶ICH1 与凋亡基因bcl2 的关系及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鼻咽癌组织中ICH1 (ICH1L和ICH1S) 和bcl2 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1 例良性病变中2 例ICH1L阳性, 1 例ICH1S阳性。46 例鼻咽癌中16 例ICH1L阳性, 22 例ICH1S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348% 和478% , 各组织学分型间无明显差异(P> 005)。癌细胞ICH1 表达较良性病变增加, 但ICH1L与良性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良性鼻咽上皮bcl2 阴性。46 例鼻咽癌中38 例bcl2 阳性, 阳性率为826% , bcl2 表达与组织分型也无明显关系 (P> 005)。ICH1L与bcl2 呈反向表达关系。提示ICH1 和bcl2 表达异常可能与鼻咽上皮的癌变有关。bcl2 对ICH1L表达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83.
几种因素对非洲菊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4种花色非洲菊的花托在 20 mg· L~(-1)6-BA+ 0 2mg· L~(-1) NAA的 MS培养基中培养,均获得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不同配比激素或相同配比激素下不同花色花托愈伤组织的芽分化有异。IBA促进根的发生而硫酸腺嘌呤有利幼苗生长。花托诱发愈伤组织快于茎尖。纯白花托的繁殖速度最快,桔红和深红的次之,鲜黄的最慢。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血链球菌A19培养上清液对脑膜炎球菌的定量抑菌作用。方法:将血链球菌A19培养上清液抽滤除菌,加入含一定浓度脑膜炎球菌培养液37℃作用24、48、72小时后分别进行活菌计数。结果:作用24小时后对照组细胞数增加,而试验组细菌数减少,抑菌率为98.93%;48小时后为84.10%;72小时后为66.67%;结论:血链球菌A19对脑膜炎球菌的抑菌作用是由于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抑菌成分,若提纯此成  相似文献   
985.
一种新的甲型流感病毒重配株(H1N2)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株H1N2亚型毒株基因分析表明,它们仅HA基因节段类似于A/广东/6/91(H1N1)病毒,即PR8类似毒株,而其他7个基因节段均类似于1995年人群中流行的H3N2毒株,故可认为新分离出H1N2亚型毒株是由PR8类毒株与1995年人群中流行的H3N2毒株通过基因重配而来.由于1995与1998年分离到的H1N2毒株间基因组非常相似,故可认为1998年分离到的H1N2毒株并不是由PR8类毒株与1998年人群中流行的H3N2毒株重配而来,而是由1995年H1N2毒株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986.
在福州地区分离到一种高致病性的白斑病病毒 ,该病毒仅存在于细胞质中 ,完整的病毒粒子有囊膜 ,一端略圆 ,一端稍尖 ,直径约为 80~ 10 0nm ,囊膜与核衣壳之间的间隙约为 2 0~ 2 5nm。该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含体 ,但有些可形成封入体。负染观察到的病毒核衣壳呈直杆状 ,但长度和直径相差较大 ,最长的病毒超过 6 0 0nm。这些特征与其它已报道的白斑病病毒有所不同 ,因此暂将它称为“对虾白斑病病毒福州分离株”。  相似文献   
987.
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序列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干细胞因子 ( human stem cell factor,h SCF)在多种哺乳动物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居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改进的 PCR体系 ,从人类基因组 DNA中扩增出自 h SCF基因编码起始位点( + 1 81 )至 5′旁侧 - 1 1 90位点共 1 372 bp的片段 ,将其克隆至 p GEM- T载体中 ,经序列分析证明无误 .为探寻此片段中对转录调控起作用的具体区域 ,用基因缺失技术从 - 1 62 ( Bst X )位点向上游分别延伸至 - 2 73( Pst )、- 339( Sma )、- 381 ( Sac )、- 44 0 ( Eco R )、- 570 ( H inc )、-853( Bgl )及 - 1 1 90 ( Xho )等位点 ,共获 7个不同长度的 h SCF基因 5′旁侧序列片段 ,随后将这7个片段分别克隆入荧光素酶 ( luc)报告基因载体 p GL2 - Promoter.经阳离子脂质体包埋技术介导转染 He La细胞 ,培养 48h后检测 Luc活性 .结果表明 :h 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区域对luc表达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而 - 339~ - 2 73区域则显示有抑制作用 .分别以包含这两个区域的片段为探针进行竞争性凝胶阻滞实验 ,结果均出现一个或多个特异性滞留区带 ,说明这两个区域存在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实验结果表明 ,h 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区域富含 AT,是一典型基质结合区 ,而 - 339~ - 2 73区域为一新的沉默子 ,在  相似文献   
988.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对16例患有隐匿型冠心病、4全心绞痛的病人应用哈慈五行针进行对照治疗,结果哈慈五行针并药物治疗组比较单药物治疗组提高效10%。  相似文献   
989.
Genetic analysis of three H1N2 viruses indicated that only HA genes of H1N2 virus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A/Guangdong/6/91(H1N1) virus (PR8-like strain), while the other seven genes of them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H1N2 viruses were derived from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However, the genomes of H1N2 viruses were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So the H1N2 viruses isolated in 1998 were not derived from new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8, but derived from the evolution of H1N2 virus found in 1995.  相似文献   
990.
深圳市龙华地区城镇用地动态模型建设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曾辉  喻红  郭庆华 《生态学报》2000,20(4):545-551
在1988~1996年时段景面遥感制的基础上,利用细胞自组织模型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城镇成区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其选择了高程,城率、限最近干线公路的生趣距离,斑块相邻度指数和形状指数等5个变量参与非域镇用地单元的综合转移概率计算,利用1988~1990年的城镇扩张结果确定不同变量的权重参数,利用1992、1994和196年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细胞自组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模拟起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