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 level 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林丹的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的丰度与对照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种群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其中作为优势类群的鞭毛虫、肉足虫平均数量最小时仅为CK对照的0.3%、2.5%,而对污染最为敏感的纤毛虫则在土壤中完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受典型POPs物质污染的土壤,即使其含量很低,也对原生动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2.
伊洛河流域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研究半干旱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苗期FMS在0—2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比CK提高1.4—3.5℃,但孕穗到灌浆期正午地表地温比FM和CK分别降低5.3—6.4℃和3.1—4.3℃。FMS和FM使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33.1和29.3 mm,且可促进小麦对深层水分(100—200 cm)的利用,FMS成熟期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比播前下降44.4—69.6 mm,较CK高8.4—145.5%,但FMS在休闲期补充土壤水分77—127 mm,分别较FM和CK增加4.5%—40.9%和12.8%—109.5%;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作物耗水的影响,FMS的产量达1750—3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 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和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因此,FMS改善了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水热条件,调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提高降水休闲效率,使小麦生育期耗散的土壤水分在休闲期得到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4.
褛裳夜蛾的交配行为及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观察了褛裳夜蛾成虫的交配行为,利用风洞、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通过林间诱蛾试验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褛裳夜蛾性信息素的精确提取及性信息素组份分离、鉴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均发生在暗期,有一定的节律性:雌蛾在羽化3d以后开始求偶,1周左右表现最为强烈,3-4日龄雌蛾在暗期4-6h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在暗期6-8h;5-9日龄在进入暗期就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出现在暗期4-6h。风洞试验表明,3-7日龄的雄蛾对性腺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性行为反应,5日龄雄蛾在暗期4-6h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最为强烈。3-6日龄的成虫在暗期4-6h开始交配,而7-8日龄的成虫于暗期2-4h开始交配,6日龄的成虫交配率最高,交配高峰在暗期4-8h。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也有一定的节律性:雄蛾对4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开始有电生理反应,对6-7日龄暗期5h性腺提取物反应最为强烈。林间诱蛾试验测定了性腺提取物的引诱活性,7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量最高,引诱高峰在暗期4-6h,该结果也验证了褛裳夜蛾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相似文献   
55.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废水处理厂外排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特征,估算了石油类污染物不同归宿途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的减少与迁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但各族组成(烷烃组分、芳烃组分、极性物质)的浓度与比例变化的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为沉淀作用(39.5%)与迁移输出(60.5%);以冬季沉淀作用为参考,夏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贡献率分别为39.5%(沉淀作用)、42.4%(降解作用)18.1%(迁移输出),且污染物族组成的各归宿途径贡献率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56.
& 转录因子CBF在植物抗寒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克亚  叶妙水  胡新文  郭建春 《遗传》2006,28(2):249-254
低温能够诱导植物许多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植物具有抗寒性,这种现象称为冷驯化。对于植物冷驯化的分子机理,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CBF转录因子调控的信号转导途径,其作用途径可归纳为: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CRT/DRE(C-repeat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基序→COR基因表达→植物抗寒性增加。研究CBF转录因子在抗寒中的作用机制,能为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培育抗寒作物品种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7.
酵母海藻糖酶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烨  肖冬光  和东芹  郭学武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01-1307
[目的]构建酵母海藻糖酶缺失突变株,并进行耐性分析,进一步研究海藻糖与酵母耐性之间的关系,为商业生产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了编码酸性海藻糖酶的ATH1基因和中性海藻糖酶的NTH1基因,构建了酸性海藻糖酶缺失突变株(△ath1)、中性海藻糖酶缺失突变株(△nth1)和双缺失突变株(△ath1△nth1),并进行了耐性分析.[结果]结合PCR和Southernblot的结果,验证了突变株构建的正确.所有突变株的海藻糖积累量和细胞密度均高于亲本,冷冻、高温、高糖和酒精耐性提高了.[结论]说明海藻糖含量与酵母耐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突变株耐性的改善,表明它们在酿造和烘焙产业中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8.
康氏木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常规DNA提取方法提取瑞氏木霉基因组DNA。结果表明:冷冻研磨CTAB法更适合此真菌DNA的提取,试剂盒提取的总DNA纯度和浓度也较高,但是价格昂贵,饱和酚抽提法提取的DNA浓度不高,且易有降解现象,不适合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了从17种不同品种野鸟的207分标本中,血凝阳性的27份中24份为甲型流感病毒,1份为副流感I型病毒,2份为NDV。而在24份甲型流感病毒中,有2份其血凝素是新类型的,暂将它们命名为:甲/京科/150/78(Havx Nav)和甲/京科/62/7B(Havy Nav·)。证实了在我国野鸟中流感病毒的分布是极复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和同一群野鸭中可分离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甲型流感病毒,说明在自然条件下流感病毒双重感染和重组的可能。同时证实了盲传能大大提高阳性的分离率,有利于克服标本的污染问题。此外并对本文结果与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之间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