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16S rDNA建立种特异性PCR快速检测鸭疫里默氏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用表型指标鉴定鸭疫里默氏菌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检测该菌的种特异性PCR法。利用已登录的鸭疫里默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鸭疫里默氏菌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190f和843r,分别以基因组DNA和菌落提取液为模板,从1~19型鸭疫里默氏菌参考菌株和代表亚型、变异株和可能新型的国内分离株共26株细菌中均扩增出大小为654bp的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大肠杆菌、鸭沙门氏菌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感染鸭的常见细菌的结果均呈阴性。分别将鸭疫里默氏菌基因组DNA和菌落提取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量为50pg,菌落最小检出量为15CFU/mL。结果说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快速鉴定鸭疫里默氏菌。  相似文献   
142.
在为编写《Flora of China》伞形科而进行的修订工作中,提出了11个新组合,即矮小丝瓣芹Acronema minus (M. F. Watson) M. F. Watson & Z. H. Pan, 短柄丝瓣芹A. brevipedicellatum Z. H. Pan & M. F. Watson, 川西当归Angelica sinensis var. wilsonii (H. Wolff) Z. H. Pan & M. F. Watson, 云南细裂芹Harrysmithia franchetii (M. Hiroe) M. L. Sheh, 钝叶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 var. obtusifolium (Wall. ex DC.) F. T. Pu & M. F. Watson, 中华天胡荽Hydrocotyle hookeri ssp. chinensis (Dunn ex R. H. Shan & S. L. Liou) M. F. Watson & M. L. Sheh, 普渡天胡荽H. hookeri ssp. handelii (H. Wolff) M. F. Watson & M. L. Sheh, 锐棱岩风Libanotis grubovii (V. M. Vinogradova) M. L. Sheh & M. F. Watson, 美脉藁本Ligusticum likiangense (H. Wolff) F. T. Pu & M. F. Watson和线叶藁本L. nematophyllum (Pimenov & Kljuykov) F. T. Pu & M. F. Watson, 无管藁本L. nullivittatum (K. T. Fu) F. T. Pu & M. F. Watson和二色棱子芹Pleurospermum bicolor (Franch.) C. Norman ex Z. H. Pan & M. F. Watson.; 发现了1个新种,即短柄丝瓣芹。此外,还为Pleurospermum govanianum var. bicolor Franch.指定了后选模式。  相似文献   
143.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古丝绸之路的上游地区,是连接东亚和中亚地区的主要通道.为了在遗传背景上评价该地区的基因融合,研究了该地区5个少数民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多态性,采用测序和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采自河西走廊地区的三个人群和邻近的新疆两个人群总共242个无关个体进行单倍型分型,并且把得到的数据同以前报道的东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欧洲特异单倍型和东亚特异单倍型同时存在于河西走廊地区人群中,从而揭示了从欧洲经中亚向河西走廊的基因流动.河西走廊地区人群在遗传上分布于中亚和东亚人群之间,这意味着中亚和东亚人群对该地区的母系遗传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更加完整地展示了沿着丝绸之路地区从欧洲经中亚到丝绸之路上游的河西走廊的基因流动和基因融合事件。  相似文献   
144.
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头骨量度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诗宝   《兽类学报》2004,24(3):211-214
全球共有7种穿山甲。本文报道的是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的头骨形态学资料,涉及头骨特征描述和一些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基底长、腭长、眶间宽、后头宽、鼻骨长、鼻骨宽、脑颅高、听泡长和下颌长,并且在这两个物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这两个物种头骨形态十分相似,但马来穿山甲头骨细长,听泡长小于10mm(n=12),鼻骨狭长,前后部宽窄相似,两鼻骨外侧缘内凹或平行,鼻骨宽长之比值小于0 3000(0 2025~0 2811,n=12);而中国穿山甲头骨较粗短,听泡长大于11mm(n=46),鼻骨宽短,后部较前端宽,外侧缘外凸,鼻骨宽长之比值大于0 3000(0 3154~0 5325,n=33)。这些异同之处,可以作为区分这两个物种的依据。(2)中国穿山甲华南亚种与海南亚种头骨各变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 05),用颅全长是否大于83mm来区分这两个亚种不能成立,但海南亚种头骨上颌骨的颧突和鳞骨的颧突通常越过眶颞窝完全相接触,如果不是这样,则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小的骨质棒状结构将它们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5.
146.
未能充分成熟的油菜远缘杂种种子可在B_5 NAA0.1mg/L(单位下同)培养基上顺利萌发;附加 6-BA2.5可促壮无菌幼苗。采用MS NAA0.1 6-BA5 培养基可从无菌幼苗茎尖诱导大量丛芽;在继代培养中不同浓度6—BA诱芽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随6-BA浓度的增加,丛芽由壮变弱,出现黄化以至黑化。  相似文献   
147.
耿越  王开发 《植物学报》1998,15(Z1):29-31
 论述了近十年来有关准晶体结构在生物组织中的研究和发现,对Kedves提出的生物聚合体准晶体结构和其三维构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指出其结构存在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8.
湖北省马尾松精准适宜性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尾松作为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研究其适宜性精准空间分布对其退化评价、造林选地等具有生产指导价值。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克里金模型利用R语言对湖北省降雨量、气温等15个气象因子进行30×30m的空间插值,插值结果作为气象因子空间变量,插值的交叉检验结果≥90%。利用30m的DEM提取坡度、坡向、高程3个地形因子空间变量。首先利用年均温、最冷月最低温、年降水量、高程、土壤类型等限制性因子进行空间叠加排除不适宜的空间单元,然后在可能适宜的空间单元内,再基于18个空间变量和294个样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每个格网的适宜性指数,最后按照适宜指数进行适宜性分类。区别于以往大尺度区域研究,其结果是落实到地块尺度的精准计算。结果表明:ROC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较好水平(ROC=0.826),高程、土壤、降雨相对标准差、最湿季降雨量、坡度、年均温为湖北省马尾松的适宜性主要影响因子,马尾松中、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东北部及中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高程低于1200m、坡度在40°以下、年均温13-18℃的区域,中等及以上适生区面积共计4.65万km~2,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5.01%。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和对比白茶、绿茶和红茶粗制多糖(crude tea polysaccharides,CTPs)的降血糖效果及机理。方法: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制备粗多糖。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粗制茶多糖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葡萄糖耐量和胰腺组织病变情况的影响,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TPs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红茶多糖的空腹血糖下降率分别为47.0%、47.8%、36.7%;CTPs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下调Foxo1、G6Pc、PEPCK和TXNIP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本实验剂量条件下,研究所选粗制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多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0.
瘦素(leptin)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食物摄入和能量代谢的功能。为了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瘦蛋白,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草鱼脑垂体中扩增出瘦素的c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序列,用于构建pGEX4T-1-CiLEP重组质粒(带GST标签),并将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在47 kD处有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融合重组瘦蛋白(即含GST标签的草鱼重组瘦蛋白)。体内注射试验结果表明,与注射GST标签蛋白相比,纯化后的融合重组瘦蛋白的注射对草鱼脑垂体和肠道的瘦素受体基因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草鱼重组瘦蛋白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深入了解草鱼瘦素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