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GDF-15表达情况,采取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GDF-15在子宫正常内膜组织和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7%(2/30)和69.2%(3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7,P=0.000);GDF-1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浸润深度达≥1/2肌层组中阳性率是90.0%(18/20),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的阳性表达率56.3%(18/32,χ2=6.581,P=0.010);GDF-15在FIGO分期Ⅲ以上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11/11),显著高于在Ⅰ-Ⅱ期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1.0%(25/41,χ2=6.201,P=0.013);GDF-15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57.6%(19/33,χ2=5.759,P=0.016);,年龄、月经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学分级均与GDF-15表达无关(全部P0.05)。结论 GDF-15表达上调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检测其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一组降解纤维素细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稀释法从腐殖泥中分离菌株,根据它们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直径及对滤纸的崩解能力,获得7株纤维素分解细菌(编号:B-37、B-35、B-31、B-25、B-17、Z-a和Z-b),其中菌株Z-b的纤维素崩解能力最强,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它与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16S rDNA序列有99.8%的同源性,初步确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适合7个菌株生长的C源为马铃薯浸出液,无机盐组分为:CaCl_2 0.20、MgSO_4 1.25、NaCl 5.00、(NH_4)_2SO_4 1.30、KH_2PO_4 1.35、FeSO_4·7H_2O 0.015、Na-EDTA 0.02g/L。在滤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Z-b的滤纸酶(FPase)和CMC酶(CMCase)活性最大,为0.099 U/mL和0.075 U/mL,而在固体PSA上,菌株B-31和B-37的FPase和CMCase活性最高,为0.131 U/mL和0.175 U/mL。7个细菌单独发酵,Z-b对滤纸的崩解能力最强,滤纸块完全崩解成粉未状;与真菌34混合发酵,菌株组合Z-a+34、Z-b+34、B-31+34、B-25+34将滤纸完全水解为水溶性物质。可见,各菌株的纤维素酶活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某些真菌、细菌间存在协同作用,它们混合发酵可大大提高纤维素的水解效率。  相似文献   
103.
果园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是害虫天敌多样性的基础。以广西横县境内莲州路荔枝果园为样本,调查其中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群落物种的4个特征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集中性指数)来分析果园植被多样性状况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同时调查分析果园栖生昆虫的种类、数量和4个相关性指数,探讨果园植被多样性与昆虫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9月间,果园植物多样性指数在0.842~1.370之间;物种均匀度指数在0.445~0.659之间;优势集中性指数在0.326~0.518之间。昆虫与植被多样性指数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同步,都在5~6月间。植被多样性指数较小起伏可导致昆虫多样性指数较大波动,说明栖息地植被多样性变化对昆虫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产生较大影响,昆虫多样性与栖息地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辅酶Q10很有前景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辅酶Q10产生菌的种类、生物合成机制、辅酶Q10产生菌的改良以及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 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 2.5 μL,2.0~3.0 mmol·L-1 MgCl2,150~300 μmol·L-1 dNTPs,Taq酶1.0~1.5 U,引物0.4~0.5 μmol·L-1,DNA模板5~320 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按94℃变性40 s,50~54℃退火45 s,72℃延伸120 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中国木犀科苦丁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6.
软质与硬质地表对树木花粉日飘散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郄光发  杨颖  王成  牟少华 《生态学报》2010,30(15):3974-3982
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白皮松(Pinus bungean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被试树种,对比研究了春季静风晴朗天气中软质与硬质两种地表条件下不同树种在距树10m高度1.5m处花粉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在相同地表环境的花粉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同一树种花粉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在软、硬两种地表条件下的差异明显。软质地面一天内空气中花粉浓度最大值出现14:00时前后,04:00时花粉浓度最低,这与全天内空气温度的变化正好一致,而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恰好相反。硬质地表近地空间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则呈现"双峰型"日变化特征,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时和20:00时,硬质地面花粉浓度20:00时晚高峰的出现时间与硬质地面温度日峰值一致。(2)分析硬质地表20:00时花粉浓度高峰出现的原因可能与硬质地面的散热特性有关,硬质地面夜间释放积蓄热量的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近地面空气的对流运动,并辅助空气中的花粉粒子不断飘散,形成花粉浓度晚高峰。(3)相对于软质地面来讲,硬质地表对空气中花粉飘散的影响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致敏花粉的危害时间,加剧了致敏花粉的污染程度。研究还进一步在花粉致敏树种栽植、地表覆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建议花粉症患者根据花粉污染发生规律合理规避花粉浓度聚集高峰期出行,从而有效缓解致敏花粉对易感人群的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107.
岩黄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岩溶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及医药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由于生存环境脆弱和人为采挖的影响使得野生岩黄连资源面临枯竭,因此被列入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探索该物种濒危的原因,该文研究了种子保存方法、化学试剂前处理、温度、光照、干旱、pH以及混沙保湿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保存能够延长岩黄连种子的活性,保存2 a的种子萌发率仍能达到30%。(2)化学试剂HCl及NaClO对种子的前处理使其发芽率提升50%~60%;种子在20℃时萌发率能达到50%,而30℃时基本不能萌发;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周期性光照条件;萌发率随着干旱程度加深不断下降;萌发率在pH值3.0~8.0的条件下无显著变化。(3)混沙保湿冷藏使种子发芽势和萌发率显著提高,萌发率达到对照的2倍。综上认为,岩黄连种子在室温条件下易失活且不能在30℃以上高温萌发的特性与其濒危有较大关系;高效的种子萌发方法可以为岩黄连保护与产业化应用提供有效途径。该研究结果为野生岩黄连的保育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为其大田栽培和产业化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8.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资源昆虫,主要用于处理粪便和餐厨余垃圾,虫体也可作为蛋白源进入下游的牲畜饲料。本研究以黑水虻幼虫为试验对象,设置5个不同配比的黑水虻饲料配方,探究进境小麦下脚料用于黑水虻饲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黑水虻幼虫抗逆性极好,不同饲料配方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均超过95%。幼虫干虫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进境小麦下脚料所养殖的幼虫蛋白成分可达45%,油脂含量可达30%,比常规蛋白饲料豆粕的44.2%蛋白含量稍高。综合黑水虻幼虫鲜重、干重、干重率以及饲料降解量的养殖结果,小麦下脚料含量为60%的饲料配方具有最佳的转化产出。  相似文献   
109.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树冠覆盖被认为是城市森林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衡量指标.针对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的现实需求,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概念、分类与评价、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研究方法和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与城市森林规划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该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包括4个方面,首先,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已经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日常生态、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其次,高分辨率(米级以下)卫星影像在城市森林树冠调查与制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第三,像面向对象的影像解译方法与激光雷达(LIDAR)等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为了最终实现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的目标,在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实施决策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普及.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