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为研究大叶桃花木(Swietenia macrophylla)的柠檬苦素类成分,采用柱层析的方法从大叶桃花心木的枝叶中分离得七个柠檬苦素分别为swimacronoid A(1)、mahonin(2)、methyl angolensate(3)、methyl 6-hydroxyango-lensate(4)、methyl 6-acetoxyangolensate(5)、swietmanin(6)、deacetylsecomahoganin(7)。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evodulone型的柠檬苦素,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的。  相似文献   
482.
植物GDSL脂肪酶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DSL脂肪酶是一种新的脂肪酶家族成员,由于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植物GDsL脂肪酶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它们的很多功能和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DSL脂肪酶催化位点非常灵活,在与底物结合后其构象会改变,因此,该类酶具有多种潜在的功能。目前,已经克隆和鉴定了部分植物GDSL脂肪酶基因,分析并鉴定了一些基因的功能。对植物中GDSL脂肪酶的功能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油脂代谢和抗逆性反应等。文章介绍了植物中的GDSL)N肪酶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3.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3 ~ 28日龄鳜(Siniperca chuatsi)味蕾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8日龄鳜口咽腔组织味蕾类型与数目。结果表明,未开口期(3日龄),鳜口裂未张开,味蕾尚未分化;开口期(7日龄),鳜口裂张开明显,味蕾呈椭圆形,突起高度平缓,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上皮上,舌、咽、鳃弓上皮上有少量分布;稚鱼期(14日龄),味蕾呈圆锥形,突起高度上升,舌和咽上味蕾数目增加;21日龄,味蕾呈近梯形,突起高度不变,下颌、舌、咽上味蕾数增加,鳃弓上味蕾数目显著增加;28日龄,味蕾发育完全,口咽腔味蕾数继续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鳜味蕾主要有3种类型:Ⅰ型味蕾近球形,含有大量微绒毛,突起高于上皮,味孔向外突起;Ⅱ型味蕾含有少量微绒毛,突起略高于黏膜上皮,味孔向内凹陷;Ⅲ型味蕾微绒毛含量最少,突起几乎与黏膜上皮共面,味孔平坦或凹陷。上下颌、咽、鳃中以Ⅰ型味蕾数量最多,Ⅱ型味蕾最少,舌上主要分布Ⅰ型味蕾,无Ⅲ型味蕾。结果表明,鳜早期味蕾结构发育与其摄食关联,推测其主要通过Ⅰ型味蕾和Ⅱ型味蕾对食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成分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484.
为研究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 CAM)联合藏红花素(crocin)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PC3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转移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实验显示,hepaCAM过表达腺病毒与藏红花素均可有效抑制PC3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者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加明显(p0.01)。Q-PCR显示,过表达hepaCAM联合藏红花素组与单独处理组相比,MMP-2、MMP-9及波形蛋白(vimentin,VIM)mRNA表达水平下调更显著(p0.01);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m RNA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过表达hepa CAM组或藏红花素组相比,两者联用组MMP-2、MMP-9、VIM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E-CA蛋白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01)。因此得出以下结论,hepaCAM过表达腺病毒联合藏红花素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侵袭转移,作用机制或与EMT和MMP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5.
吸烟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皮钙粘附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吸烟时间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表达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显微荧光光度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吸烟1h后呼吸道上皮细胞Ecd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调(P<001),46W后降到最低水平。以后逐渐上调,吸烟8W后Ecd表达恢复正常,气管上皮细胞表达高于正常(P<001)。提示,Ecd表达的动态变化在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6.
目的:探究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22例,采用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中的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超声下卵巢体积(Vol),窦状卵泡数(Fo)水平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血清FSH、E2水平及Vol、Fo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AMH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少,下床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保证育龄女性卵巢功能的完整,促进各基础性激素水平的恢复,尤其是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出血少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487.
DCPTA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昌7-2’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模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10%、12.5%、15%、17.5%、20%、22.5%、25%PEG-6000)及15%PEG-6000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5、10、15、20、25、30mg/L)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筛选出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PEG-6000浓度,为玉米自交系苗期的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后,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SPAD)含量均下降,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积累量增加。且当PEG-6000浓度达15%时,以上各指标变化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在15%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DCPTA处理均使玉米幼苗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SPAD)含量和生物量提高,而MDA含量降低,并以15和20mg/L浓度效果较佳。研究认为,室内水培条件下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适宜浓度可初步确定为15%;DCPTA处理可促进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强其抗旱性,其适宜浓度为15和20mg/L。  相似文献   
488.
猪屎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猪屎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提出在化学成分、构效关系、药理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9.
沙芥属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3个种:沙芥(P.cornutum (L.)Gaertn.),距果沙芥(P.calcaratum Kom.)和斧翅沙芥(P.dolatum Maxim. var. dolabratum)的子叶和真叶表皮特征及气孔指标,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沙芥属植物表皮形状多为无规则形,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气孔类型均为不等细胞型。气孔保卫细胞呈肾形,内壁加厚,但加厚程度不同,斧翅沙芥>距果沙芥>沙芥。气孔缝呈纺锤形,气孔均下陷;气孔日开闭规律均呈双峰曲线。斧翅沙芥和距果沙芥的气孔性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这两个种与沙芥的气孔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沙芥属植物叶片气孔稳定性状和形态可以作为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的重要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490.
蕨菜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及其药理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蕨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同时检测蕨菜多糖的药理学活性。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液料比、浸提次数、超声浸提时间、超声功率四因素对蕨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ct 10.0软件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提取条件,对蕨菜多糖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和抑制结肠癌细胞(HTC-8)增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蕨菜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6.2∶1;浸提次数:4次;超声浸提时间:43.1 min;超声波功率:240 W,在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效果最好,提取得率达8.60%。各因素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浸提次数>液料比>超声浸提时间>超声功率。通过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本实验获得的蕨菜多糖具有脾细胞免疫增值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