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456名患有动脉硬化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n=1012)和无颈动脉斑块组(n=444),分别采用经典的标准差方法(SD法)和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个体法)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压波动,回顾性分析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结果:SD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白天SBPV、夜间SBPV以及24 h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而白天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 SBPV、白天SBPV、24 h DBPV以及白天DBPV水平较无颈动脉斑块组均明显升高(P0.05);夜间SBPV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SD法测定SBPV最多的是10-15 mmHg(n=541),其次是大于15 mmHg(n=399);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最多的是0-8 mmHg(n=490),其次是8-10 mmHg(n=350)。结论: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方法均可测定血压波动,但以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病因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9~84岁年龄段并已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及没有进行过治疗或服用药物者120例。所有患者按照IPSS评分中夜尿频率从0~5分为6组,记录和测量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和排尿量(V)。结果:夜尿频率为0~1次者共38例(31.7%),平均QOL评分为2.43;夜尿频率为2~3次者共50例(41.7%),平均QOL评分为3.87;夜尿频率为4次以上者共32例(26.7%),平均QOL评分为5.23。不同组的夜尿频率BPH患者间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PH患者的年龄和PVR是夜尿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而TPV和Qmax与夜尿频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尿频率的增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老年人的年龄、残余尿量的增加,夜尿频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前列腺的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生与盆腔炎症的相关性,并为相应人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诊治的盆腔炎患者280例及60名健康妇女进行了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比较两组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盆腔炎症组中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58.5%,支原体感染率为26.2%,衣原体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为12.4%。健康妇女组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2%和4.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症患者组中,30岁人群中单纯衣原体感染和单纯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1.3%和26.4%,均要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症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盆腔炎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针对临床上盆腔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94.
在疗效化妆品中,常常需要对护肤品的性能和效果进行分析。皮肤纹理的检测是客观衡量疗效化妆品的有效手段。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皮肤纹理分析,对拍摄的皮肤图像要进行图像预处理,增强图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采用经过微调的定向的Gabor滤波器进行增强图像,通过实验得出Gabor滤波器不仅抑制噪声的效果好,还保留了皮肤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95.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甲烷氧化能力.填埋覆土甲烷氧化菌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覆土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甲烷氧化机理及动力学机制、甲烷与微量填埋气体的共氧化机制以及影响甲烷氧化的环境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6.
家畜高繁殖力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栋  朱化彬  程金华  冯金梅  郝海生 《遗传》2005,27(3):487-491
家畜繁殖力是一个对畜牧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数量性状,文章从基因组和mRNA表达两个水平综述了家畜高繁殖力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家畜高繁殖力受许多基因影响,而该性状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表达与相互作用的一个综合结果。两种水平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基因组水平的研究相比,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仅关注在某一时期某一组织表达的基因,从m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能够找到对性状形成有直接贡献的基因。现在的研究多采用基因组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还会为这一性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但将来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可能是多个水平综合进行的。  相似文献   
97.
HM0332和HM48-3菌株纯培养条件下解磷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研究结果说明,解磷细菌HM0332和HM48-3菌株以磷矿粉为磷源,在纯培养条件下产生有机酸,分解转化磷矿粉,有效磷转化率即解磷强度分别为8.28%和7.26%。  相似文献   
98.
Zn诱导的菹草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超微结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培养在不同浓度梯度Zn 溶液中的菹草为材料, 研究Zn 对植物的影响。培养第5天, 测定叶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低浓度(<20mg/L)在短期内(5d)未对菹草产生影响, 各生理指标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浓度为50mg/L 时SOD 和CAT 活性达到峰值, 而其他指标则下降:其中POD 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 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比对照低。100mg/L 培养浓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同时电镜观察发现过量Zn 损伤了细胞的超微结构。当培养浓度大于50mg/L 时, 叶绿体被膜断裂, 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脊突膨大, 线粒体空泡化。细胞核核膜断裂, 核仁散开。这说明过量Zn 削弱了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 同时对细胞超微结构产生致死性损伤,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9.
10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黑啄木鸟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1984、1986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Dryocopusmart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以下初步观察。一、工作方法数量统计:每年统计黑啄木鸟在繁殖前(4月)和繁殖后(8月)相对数量。共统计182个小时。每小时行程2公里,左右视野各50米。每次统计的时间、路线基本一致。样地鸟巢统计:每年5月,在调查区选定样地10~15公顷,统计其巢数,计算每公顷的营巢密度。卵和雏鸟的测定:黑啄木鸟在树洞中产卵和育雏。可在其洞口向下适当处,凿一专供测定卵和雏鸟的窗口(不破坏巢内主要结构部位)。每次测定后,将窗口用凿下来的原木块堵塞,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