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6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X、Y精子分离纯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明  朱化彬  王栋  张林波  郝海生  杜卫华 《遗传》2008,30(9):1115-1120
对检测分析分离精液中X、Y精子纯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将各种方法的原理、技术操作过程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如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精确性, 降低检测时间, 单精子巢式PCR方法将可能成为一种低成本、常规化的检测手段, 在精子分离方法优化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推动其他单精子遗传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3.
胚胎干细胞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炜峰  华进联  于海生  窦忠英 《遗传》2006,28(8):1037-1042
目前胚胎干细胞(ESCs)建系的取材来源包括桑椹胚的卵裂球、囊胚的内细胞团(ICM)、上胚层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PGCs),甚至从新生鼠睾丸细胞也分离得到类ES样细胞系。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ESCs最接近的体内细胞来源。传统观念常常把ESCs等同于ICM细胞,也有学者认为ESCs更象上胚层细胞,而在已知的分子标记基因方面,ESCs所具有的特征更接近体内早期生殖细胞。不清楚ESCs最接近的体内细胞来源,可能是制约许多品系小鼠和大多哺乳类动物建系成功率提高的原因之一。ESCs系与EG细胞系的分离条件不同表明,加强对ESCs多能性维持基因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ESCs的经典概念及其发展,早期胚胎细胞和生殖细胞发育规律,早期胚胎细胞、早期生殖细胞和ESCs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ESCs可能有多种接近的体内细胞来源。进一步应通过对ESCs建系不同的取材细胞和不同品系的ESCs间进行比较研究,以便弄清ESCs的来源和转化机制,为提高不同物种ESCs建系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4.
发根农杆菌转化怀地黄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根农杆菌15834菌株感染怀地黄组培苗子叶、叶柄和茎切段,建立了有效的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外植体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1/2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用100μmol/L乙酰丁香酮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农杆菌菌液感染子叶获得了46.7%的最高转化频率;在附加0.2mg/L KT和3.0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毛状根能100%形成愈伤组织,51.49%分化出芽;分化芽在1/2 MS培养基上100%生根,形成具有矮化、节间短和根系发达等特征的转化再生植株且移栽后生长旺盛;1个转化毛状根克隆的梓醇含量为0.557mg/g,是鲜地黄梓醇含量的48.5%,是生地鲜重梓醇含量的18%。rolB基因PCR、Southem blot分析、冠瘿碱纸电泳和RT-PCR扩增检测证明农杆菌R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怀地黄基因组中并表达。  相似文献   
45.
滇姜花抗肿瘤活性二萜及其光敏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滇姜花(HedychiumyunnanenseGagnep.)根茎中分离到两个具抗肿瘤活性的二萜成分滇姜花素C及滇姜花素A,前者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及化学方法鉴定。此新化合物亦可从滇姜花素A的光敏氧化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6.
鹅观草属五个类群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联炳  冯海生   《广西植物》1998,18(1):35-40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T)+6sm;纤毛鹅观草,核型2n=4x=28=20m+8sm(4SAT);毛盘鹅观草,核型2n=4x=28=18m+6sm(4SAT)+4st。同时,通过核型重要性状的递变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4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可能既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又派生了颖体长大的大颖组和长颖组。  相似文献   
47.
运用定位观察、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试验和重力玻片法等方法,对沙芥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的开花日动态、繁育系统和传粉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沙芥在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开花日高峰分别在19:00和15:00~18:00.沙芥繁育系统为异花授粉植物.沙芥传粉媒介中风的飘移能力非常微弱;沙芥自然居群的访花昆虫有19种,分属于6个目;人工栽培种群的访花昆虫有11种,分属于6个目.意大利蜜蜂、熊蜂、黑带食蚜蝇和拟蜂食蚜蝇是两个居群共有的主要传粉昆虫,在自然居群熊蜂每天的访花频率呈双峰曲线,其中访花最高峰与开花日高峰基本重叠.  相似文献   
48.
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在灾害来临之前,让人们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从而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本文在我国航空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从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两个方面,对基于航空技术的预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给实际的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一种拟马颈鱼虱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马颈鱼虱(Pseudotracheliastes)为锚足鱼虱科(Lernaeopodidae)的寄生桡足类。该属至今仅记录有三种,我国却未曾有过记载。1964年12月7日,我所李炽华同志在四川省屏山县偏崖子金沙江江面调查鲟鱼时,在鲟鱼鳃耙上发现一种拟马颈鱼虱,承赠予标本,最近查阅文献,经鉴定  相似文献   
50.
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细胞,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外套膜内外表皮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的游离ca2+浓度及不同浓度维生素D.(VD.)孵育后的外套膜细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