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5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具有耐盐碱、高生物量和高光合性能等特性,茎秆富含汁液和糖分,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青贮饲草作物。深入解析甜高粱饲用和耐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改良和培育饲用甜高粱新品种对我国草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我国甜高粱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进展,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未来育种提供了对策,旨在推动我国饲用甜高粱产业发展,保障大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施入不同土层的秸秆腐殖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和秸秆还田是打破犁底层、改善黑土肥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分析了耕作和秸秆还田对秸秆腐殖化系数、总有机质含量(SOC)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秸秆施入20~35 cm(ST+S)能够打破犁底层,与浅耕(TT)、深耕(ST)和浅耕+秸秆还田(TT+S)相比,试验6年间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5.7%、3.3%和5.7%,其中ST和ST+S试验第一年效果最好;试验6年后秸秆腐解率表现为0~20 cm土层(72.0%)>20~35 cm土层(59.2%);0~20和20~35 cm土层秸秆腐殖化系数在试验的第一年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5.9%和12.7%;与初始土壤相比,TT、ST和ST+S处理0~20 cm土层S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TT+S处理分别增加了2.9%和12.4%,ST+S处理20~35 cm土层分别增加了9.2%和9.9%;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现为ST+S>TT+S>ST>TT,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时间效应明显,其中ST处理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持续3年,而ST+S处理可以持续6年.因此,通过耕作的方式将秸秆施入20~35 cm土层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改善黑土质量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河河岸植被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2010年,对黑河流域河岸植被分季节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实地测定各样点环境因子数据,采用PC-ORD和Canoco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与环境因子的指示种分析:(1)黑河河岸带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和6个群系,位于黑河上游的高山苔草+矮嵩草群系植被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草本层盖度最大,也是唯一没有乔木分布的群系;金露梅+沙棘+膜荚黄芪+针茅群系是灌木层密度和盖度最大的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位于湿地的沙枣+水柏枝+芦苇+香蒲群系,土壤养分含量最高;(2)影响黑河河岸带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降水、温度、土壤有机质、含水率以及全氮含量,其中,海拔、降水和温度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土壤影响因子中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而全磷和速效氮没有显著影响;(3)在黑河河岸带共有20种植物是环境因子指示种,柽柳和苦豆子是温度、降水指示种,胡杨对海拔和降水有很强的指示作用,草本植物中没有土壤含水率和海拔指示种,而在乔灌木中没有土壤有机质指示种,这为气候、土壤条件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生与盆腔炎症的相关性,并为相应人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诊治的盆腔炎患者280例及60名健康妇女进行了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比较两组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盆腔炎症组中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58.5%,支原体感染率为26.2%,衣原体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为12.4%。健康妇女组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2%和4.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症患者组中,30岁人群中单纯衣原体感染和单纯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1.3%和26.4%,均要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症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盆腔炎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针对临床上盆腔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仓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华北平原旱作区的主要害鼠大仓鼠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和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仓鼠消化道的长度与重量在性别、年龄及季节中差异明显。说明消化道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调节是消化对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仓鼠有能力满足其高繁殖力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1)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1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初诊患者血清标本,并选择5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TK1浓度,比色法检测LDH浓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分析和比较惰性NHL与侵袭性NHL及各自四类分期之间血清TK1和LDH水平的差异,化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LDH水平以及NHL患者中血清TK1和LDH的阳性率。结果:高度侵袭性NHL患者和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I和LDH水平与惰性NHL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但惰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Ⅰ、Ⅱ期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四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21.05%,部分缓解组为16.66%,病情稳定组血清LDH水平升高至11.54%,三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K1和LDH水平对于NHL患者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田大仓鼠洞巢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86年5-11月,采用有效洞口法和线路计数法调查了河北省饶阳县大仓鼠洞巢分布及变动规律,发现大仓鼠在林地荒地坟地类型中洞口密度为67.732个/ha,农田中为35.607个/ha,沙质土壤中的洞口密度为49.570个/ha;沙壤质土中为27.278个/ha;轻壤质土中为41.910个/ha。大仓鼠洞口密度有季节变动,但比夹捕率曲线后迟近2个月。农事活动和降雨对大仓鼠洞口分布和季节变化有较大影响。这些结果对制定农田鼠害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拟南芥NADPH氧化酶AtrbohD和AtrbohF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抑制主根伸长、ABA诱导气孔关闭以及植物应答干旱、盐及病菌侵染等逆境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2个蛋白亚基缺失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蛋白质组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我们以营养土中生长16 d的野生型及AtrbohD和AtrbohF双基因突变体atrbohD1/F1叶片为材料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可分辨出约1 000个蛋白点,且蛋白表达谱存在差异。选取42个显著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这些蛋白主要与氧化还原、能量代谢、蛋白代谢、转录和信号传导等相关,还有一些蛋白功能未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组织内皮素B受体表达(ETBR)的变化.方法:取体重250±10 g左右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制作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的门静脉压力,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肠系膜组织ETBR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和4周模型组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分别为11.89±1.38 mmHg和16.34±1.63 mmHg.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主要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而模型组大鼠ETBR的表达不仅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细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微动脉表达也很显著.免疫印迹发现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含量很少,模型组大鼠ETBR表达明显增多.结论:正常大鼠肠系膜血管组织ETBR表达较少,随着肝组织损伤加剧和PHT形成,肠系膜组织ETBR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胆汁性肝硬化PHT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