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因其具有高稳定性、进化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高发,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放疗和化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表明,circRNA作为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鼻咽癌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鼻咽癌中表达异常的circRNA,包括EB病毒编码的circRN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ircRNA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以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仝川  罗敏  陈鹭真  黄佳芳 《生态学报》2023,43(17):6937-6950
滨海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蓝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固碳-储碳能力,准确测定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对于评估滨海湿地碳中和能力、生态恢复新增碳汇规模及碳贸易至关重要。深入思考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定义的内涵,提出狭义碳汇和广义碳汇的概念,介绍沉积物碳累积+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法以及生态系统碳通量收支法2个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方法,特别是深入分析作为开放系统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测定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梳理中国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的测定结果及国家尺度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规模,最后提出中国在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实践中急需加强的基础研究领域,以期为科学地计量中国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与碳汇规模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红树林是潮间带区域的高生产力植物群落.由于生长在淹水、高盐及潮水冲击的潮间带生境,红树植物具有高效利用有限能量以维持生活史的能力.权衡其在繁殖、生存、抵抗胁迫、竞争等过程中的能量需求,是红树植物成功定居的关键.红树植物从幼苗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其能量投资对象也从根系转移到茎干.随着植株生长,叶片生物量占比逐渐下降;但...  相似文献   
94.
高榕,雌雄同株,与其共生的形态高度相似的传粉小蜂Eupristina altissima与非传粉小蜂Eupristina sp.均为果内产卵。利用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法研究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对不同发育期高榕榕果挥发物以及合成信息素混合物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对高榕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具极显著趋向行为,对高榕雄花期榕果挥发物具极显著驱避行为,表明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雌蜂能够敏锐辨别高榕雌花期和雄花期榕果的挥发物,快速远离雄花期榕果,并实现对宿主雌花期榕果的定位。但是,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对其它发育时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具有差异性,前者对雌前期榕果和传粉或产卵后榕果释放的挥发物存在显著的趋避反应,而后者无明显的行为偏向性,表明E.altissima能够识别雌前期榕果和传粉或产卵后榕果,可避免误入其中而无法繁殖后代,Eupristina sp.则不具备这种识别能力。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小蜂对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也高度相似,表现为芳樟醇、苯乙烯,以及苯乙烯和金合欢醇的交互作用对两种小蜂选择行为影响显著,组合A_1B_2C_2(0.5%Linalool+1%Benzyl ethylene+1%Farnesol)的混合信息素对两种小蜂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而组合A_2B_1C_1(1%Linalool+0.5%Benzyl ethylene+0.5%Farnesol),A_2B_1C_2(1%Linalool+0.5%Benzyl ethylene+1%Farnesol),A2B2C1(1%Linalool+1%Benzyl ethylene+0.5%Farnesol)的混合信息素对其具有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但两种小蜂对组合A_1B_1C_1(0.5%Linalool+0.5%Benzyl ethylene+0.5%Farnesol)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异。两种小蜂对榕果挥发物和合成信息素的反应异同,可能与其触角结构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探究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信号传导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惟真 《生命世界》2009,(12):34-37
在我们印象里,一把钥匙一把锁,丢了钥匙,就只能站在门外等开锁公司的到来了。加上每天都咣咣当当地携带一串钥匙真是麻烦,而且由于各种先进的开锁工具层出不穷,开锁技术也更出神入化,使得窃贼出入如同无人之地。与其相比,电子密码锁就简便多了。简单地按几下按钮,随着“嘀呖呖”一声轻快的电子音,门就自动开了。在经典的科幻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  相似文献   
96.
夏日炎炎,不要烦躁,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首美妙的昆虫变奏曲,在人们不经意间演奏着。  相似文献   
97.
细石叶技术是晚更新世晚期东北亚和西北美新的变革性剥坯技术和适应手段。北海道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细石器遗存,相关材料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万年前,持续了约1.2万年。以北海道具有明显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细石器为材料,学者们基于技术式“阅读”和拼合研究划分出一系列细石核工艺类型和剥坯技法;岛内以楔形细石核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传统在不断延续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与气候环境变化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对北海道地区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背景以及细石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厘清北海道细石核工艺类型的划分,并对细石器群的阶段性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我国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8.
以3年生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5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基质最大含水量的90%~100%,70%~80%,50%~60%,30% ~ 40%和10%~20%)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人参榕的株高、冠幅、块根增量均显著下降(P<0.05);人参榕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强,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随浇水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各处理的叶片初始荧光(F0)和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在各处理中,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的处理,其人参榕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保护酶活性最弱,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净光合速率高,从而导致了人参榕具有生长最快、株高、冠幅和最大块根直径增量最大的特点.可见,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为是人参榕种植效果最好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
记载了2011年在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海拔高度在2 700~3 500 m范围内采集的野生食用菌,共9个目25个科35个属115个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ICU患者艰难梭菌的定植和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139例住院时间7d的患者的粪便样本,对其进行选择性厌氧培养和质谱鉴定。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毒素基因(tcdA、tcdB、cdt A、cdtB)的PCR检测以及毒素A、B表型检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7.27%(24/139)。其中,14株艰难梭菌的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阳性,占58.3%(14/24);10株为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阴性,占41.7%(10/24)。所有菌株二元毒素基因(ctdA/ctdB)均未检出。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长时间住院、高淋巴细胞数、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1,P=0.039)。结论我院ICU可能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对具有高龄、长期住院以及使用抗生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艰难梭菌的监测,以防艰难梭菌的传播、感染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