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 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 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92.
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和54个当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发现它们大多是混倍体,但根据其染色体基数的不同,大量的花粉小麦是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同时,我们还首次获得了用花粉培养诱导的小麦5x植株和典型的混倍体植株在花粉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染色体双着丝化现象。 离体培养和花粉的单倍性容易引起植物体细胞的核内有丝分裂,核融合,多极有丝分裂以及染色体断裂等现象。这些有丝分裂的异常过程,是产生染色体加倍、混倍体以及染色体变异的各种新类型的重要原因。 研究花粉发育时期在花药培养中的作用,改进培养条件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诱导花粉植株和提高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同时还可能获得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发生变异的新类型,为研究染色体工程和染色体组工程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RA5 3 8cDNA重组体腺病毒 ,通过转导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系WM 983A ,证实腺病毒可高效转导RA5 3 8基因 ,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其抑制率分别达 85 %和 73 % ;并显著降低两细胞系的集落形成能力 .对两细胞系的裸鼠皮下移植瘤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RA5 3 8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流式细胞计数和DNA片段化分析证实 ,RA5 3 8可引起肿瘤细胞G1期阻滞和 /或凋亡 .对c myc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发现 ,RA5 3 8有明显下调c myc基因表达的作用 .根据这些结果 ,我们认为RA5 3 8重组体腺病毒有可能成为有应用价值的肿瘤基因治疗药物 .  相似文献   
94.
随着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解读大量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模式生物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模式生物。它的显著优势在于:个体小,便于大批量饲养;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和操作;体外发育,发育迅速,2—3天即可完成主要器官的建成;可以方便的进行大规模的诱变和突变型筛选等研  相似文献   
95.
黄芪对豚鼠Ⅰ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黄芪对豚鼠 型超敏反应早、晚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马血清致敏豚鼠作为 型超敏反应的动物模型。结果 :通过病理观察发现 ,中药黄芪既能抑制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等超敏反应的早期病理改变 ,也能抑制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晚期病理改变 ,效果显著。应用 EL ISA检测 IL- 4、IFN- 在豚鼠血清中的含量。致敏组和实验用药组 IL- 4浓度均值为31.2 2 pg/ m l和 14.40 pg/ m l(P<0 .0 5 ) ,而 IFN- 的均值分别为 10 .32 pg/ ml和 2 3.14pg/ m l(P<0 .0 5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黄芪可能是通过调整了 Th1和 Th2的偏移 ,使 IL - 4分泌减少 ,B细胞合成的Ig E也随之明显降低 ,从而阻止了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黄芪对豚鼠Ⅰ型超敏反应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马血清致敏豚鼠1周后,黄芪粉稀释液(2.7×10-2g/kg体重)胃管给药.2周后发敏,出现典型发敏症状者立即麻醉,取十二指肠下段及肺组织作早期反应材料,发敏后5 h仍存活者,取上述同样组织做晚期反应材料.结果:通过透射电镜(TEM)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Ⅰ型超敏反应早期反应中即有典型的平滑肌收缩,腺体分必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等功能性障碍,还伴有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性变;肌丝溶解、空泡变;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肿胀,断裂、丢失等现象;同时早期反应的肠粘膜固有层中有较多的凋亡细胞存在.晚期反应中除有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炎症外,尚有少量纤维渗出及Ⅱ型肺泡细胞的增生,可见Ⅱ型肺泡细胞的的凋亡.黄芪能明显抑制Ⅰ型超敏反应的上述早期反应及晚期反应.结论:Ⅰ型超敏反应的早期反应除有功能障碍外,还有器质性损伤(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黄芪对豚鼠Ⅰ型超敏反应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HFMD患儿开展本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辅以肠道益生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连续治疗5 d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易惊消失时间、肢体震颤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胺氧化酶(DAO)、D 乳酸(D LA)、内毒素(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的症状消退,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8途径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途径,△8-脂肪酸脱氢酶是该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小眼虫藻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结构基因长1 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该基因没有内含子,比已经报道的△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6bp,并且N末端序列也有所不同.利用酿酒酵母的载体pYES2.0构建△8-脂肪酸脱氢酶表达载体pYEFD,并转化到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得到酿酒酵母转化菌株YD8.YD8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底物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并诱导基因表达.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小眼虫藻△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将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分别转化成二高-γ-亚麻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其底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31.2%和46.3%.  相似文献   
99.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雪艳  汪诗平 《生态学报》2009,29(6):2906-2918
以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5a长期放牧样地的7种主要植物(扁蓿豆、冰草、糙隐子草、冷蒿、小叶锦鸡儿、星毛委陵菜、羊草)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放牧率(无牧、轻牧、中牧、重牧)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面积、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中脉厚度)特征以及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植物对长期放牧的适应策略,从而为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植物角质层厚度随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加;而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面积、叶片厚度等指标不同植物的反应不同.植物叶片化学成分(全N、全C、纤维素含量、叶绿素a+b及a/b)随放牧率的变化较小.放牧率对冰草、冷蒿、羊草的全C、全N、叶绿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却显著降低了糙隐子草的比叶面积及星毛委陵菜和小叶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糙隐子草的纤维素含量及扁蓿豆叶片的全N含量(P<0.05).因此,不同植物对放牧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植物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面积、叶片厚度和中脉厚度是植物对放牧响应最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初中植物学教材讲某些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都有繁殖能力。根、茎的繁殖实例较多,但学生对叶的繁殖作用往往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们做了常见的盆栽观赏植物——八宝(景天科)叶的繁殖实验,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从八宝的基部取下叶片数枚,分别平放在备好的花盆内的土面上(以腐殖土为好并有一定湿度),将叶片基部稍微压入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