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 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 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82.
全氟辛酸(PFOA)是一种重要的全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环境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沉积物是PFOA的重要环境储蓄库,被污染后的沉积物可作为长期污染源造成上覆地表水及周边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PFOA的来源、污染现状和界面吸附迁移行为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工业废水排放。全球范围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污染水平普遍为ng·g-1和ng·L-1数量级,且国内部分地区污染形势更为严峻。沉积物组分、水化学条件、有机质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均影响沉积物中PFOA的吸附行为,但目前在吸附主控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沉积物中PFOA迁移行为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报导还较为缺乏,对于迁移机理的认识还很不足,今后需在该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83.
MRSA与VRE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检出率的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由此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迅速隔离带菌者,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能直接从患者的送检原样本中检出MRSA和VRE的快速诊断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冬四季对保安湖进行了水样采集,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 在优化物种鉴定和丰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考察了保安湖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共鉴定到浮游动物OTU 374种, 其中原生动物282个; 枝角类45个; 桡足类26个; 轮虫21个。从季节来看, 夏、秋季保安湖的浮游动物多样性高; 从湖区来看, 肖四海和主湖区浮游动物多样性高。季节因素对保安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湖区影响。保安湖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 水体温度、叶绿素a是影响保安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不同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同, 总体可分为5类。其中原生动物优势类群为混合营养的纤毛虫和丝足虫, 同硝氮、化学需氧量、温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枝角类和桡足类同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相似, 与溶氧、叶绿素a、正磷酸盐存在明显相关。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对保安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开展了研究, 为从浮游动物这一角度来理解保安湖这一江湖阻隔型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HFMD患儿开展本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辅以肠道益生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连续治疗5 d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易惊消失时间、肢体震颤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胺氧化酶(DAO)、D 乳酸(D LA)、内毒素(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的症状消退,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志贺菌CRISPR的检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志贺菌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并分析其与志贺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根据CRISPR DB数据库公布的志贺菌确定的CRISPR结构序列CRISPR-S2、CRISPR-S4和可能的CRISPR结构序列CRISPR-S1、CRISPR-S3设计四对引物,对60株志贺菌进行PCR扩增。采用CRISPR Finder分析CRISPR,采用改良K-B药敏纸片法检测志贺菌耐药情况,并分析CRISPR-S4与耐药的关系。【结果】确定的CRISPR结构的总阳性率为95%,四个CRISPR位点组成12种CRISPR谱型(A-L),除K型外均含确定的CRISPR结构,新发现1种重复序列和12种间隔序列。60株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率为53.33%。CRISPR-S4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之间,耐药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重耐药菌株和耐TE菌株CRISPR-S4的重复序列多为R4.1,其3’末端缺失碱基AC;多重耐药菌株CRISPR-S4的间隔序列多为Sp5.1、Sp6.1和Sp7。【结论】CRISPR在志贺菌中广泛分布。CRISPR重复序列的变异和间隔序列的多样性可能与志贺菌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87.
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乳链球菌是链球菌属的一个种,按Lancefild血清学分类,划归为B群(B群链球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严重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之一,在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是围生儿间接死因的首位。由于该菌是许多妇女阴道的常驻菌群,在阴道和宫颈的定植率也很高,是引起新生儿侵袭性感  相似文献   
88.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雪艳  汪诗平 《生态学报》2009,29(6):2906-2918
以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5a长期放牧样地的7种主要植物(扁蓿豆、冰草、糙隐子草、冷蒿、小叶锦鸡儿、星毛委陵菜、羊草)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放牧率(无牧、轻牧、中牧、重牧)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面积、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中脉厚度)特征以及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植物对长期放牧的适应策略,从而为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植物角质层厚度随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加;而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面积、叶片厚度等指标不同植物的反应不同.植物叶片化学成分(全N、全C、纤维素含量、叶绿素a+b及a/b)随放牧率的变化较小.放牧率对冰草、冷蒿、羊草的全C、全N、叶绿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却显著降低了糙隐子草的比叶面积及星毛委陵菜和小叶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糙隐子草的纤维素含量及扁蓿豆叶片的全N含量(P<0.05).因此,不同植物对放牧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植物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面积、叶片厚度和中脉厚度是植物对放牧响应最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和54个当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发现它们大多是混倍体,但根据其染色体基数的不同,大量的花粉小麦是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同时,我们还首次获得了用花粉培养诱导的小麦5x植株和典型的混倍体植株在花粉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染色体双着丝化现象。 离体培养和花粉的单倍性容易引起植物体细胞的核内有丝分裂,核融合,多极有丝分裂以及染色体断裂等现象。这些有丝分裂的异常过程,是产生染色体加倍、混倍体以及染色体变异的各种新类型的重要原因。 研究花粉发育时期在花药培养中的作用,改进培养条件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诱导花粉植株和提高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同时还可能获得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发生变异的新类型,为研究染色体工程和染色体组工程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RA5 3 8cDNA重组体腺病毒 ,通过转导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系WM 983A ,证实腺病毒可高效转导RA5 3 8基因 ,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其抑制率分别达 85 %和 73 % ;并显著降低两细胞系的集落形成能力 .对两细胞系的裸鼠皮下移植瘤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RA5 3 8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流式细胞计数和DNA片段化分析证实 ,RA5 3 8可引起肿瘤细胞G1期阻滞和 /或凋亡 .对c myc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发现 ,RA5 3 8有明显下调c myc基因表达的作用 .根据这些结果 ,我们认为RA5 3 8重组体腺病毒有可能成为有应用价值的肿瘤基因治疗药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