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子。基于生物光学参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化是当前水色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南海北部海区多年航次调查数据,对现有几类反演算法进行了区域性优化和验证评价。根据叶绿素 a 浓度(Chl a)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 (443))的阈值可实现南海北部海区小型(Micro)和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主导的划分,微型(Nano)的判别精度较差。基于归一化吸收光谱提取的粒级指数可定性地表征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综合变化趋势。基于叶绿素 a 浓度的三组分模型,较好地模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变化规律,可实现分粒级叶绿素 a 浓度的定量反演,Pico 粒级的反演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耦合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变化规律和总叶绿素 a 浓度定量反演粒级结构的模型,进一步提高了 Micro 和Nano 粒级的反演精度,且线性相关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912.
目的:研究PTEN与P1K3-Akt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55例)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26例)中PTEN、P13Kp110α及P—AKTSer47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的PTEN表达缺失率,P13Kp110α及p-AKTser47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肌层浸润深度增加,PTEN表达缺失率增加(P〈0.05)。结论:PTEN的表达缺失及P13Kp110α与P-AKTSer473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1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部位,将其分为前循环病灶组(66名)和后循环病灶组(22名)两组进行比较。测定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肝肾功能分析对比,并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中位数是225.90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596.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的中位数是750.95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907.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要显著高于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两个部位间入院时的脑利钠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4)。通过入院时脑利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的ROC曲线,得出截点299.50 pg/mL。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299.50 pg/mL可以作为后循环病灶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72.72%,特异性62.1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区别前后循环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14.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检查结果。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2例,发生肺部感染者2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45.16%。共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株,占67.74%;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9.35%;真菌4株,占12.9%。经药敏试验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呋喃妥因高度敏感。经单因素分析,气管切开操作史、住院天数延长、基础疾病、休克、呼吸机使用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发生率较高,针对病原菌特点采用敏感抗生素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5.
目的:了解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上COPD患者(高龄组)和80岁以下COPD患者(非高龄组)各5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结果。结果:①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延长,因急性发作的入院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总费用均显著增高,喘息、呼吸困难和下肢浮肿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②高龄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更多,以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律失常和脑血管病后遗症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高龄组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前体、肌红蛋白和高敏肌钙蛋白均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④高龄组胸腔积液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降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咳嗽、咳痰、发热及合并呼吸衰竭、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肌酸磷酸激酶、血气分析包括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肺部炎症、肺气肿、肺大泡、陈旧性肺结核、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发生率和心电图检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两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COPD患者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不典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亦不显著,需要重视出现的喘息,呼吸困难和下肢浮肿症状。患者症状隐匿,常因病情突然加重而急诊入院;高龄COPD患者合并症多,基础疾病与COPD急性加重症状易重叠,导致病情复杂、危重使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高龄COPD患者更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其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16.
摘要 目的: 对我院不安全用药行为进行监测与调查, 分析临床用药问题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探讨医疗机构加强药品风险管理的 措施,以减少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部分科室就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 “医院 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 软件对我院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整理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在本次 临床用药风险分析中, 各因素所占比例为: 医生: 30.50%,药师: 9.00%, 护士: 32.00%, 患者: 28.50%。了解临床用药各环节中存在的 临床用药风险的医护人员占 83.3%,但只有 50.6% 的人员采取基本的防范措施。用药风险警示调查显示: PASS 警示有效率为 57.5%; 关联因素评价中人员因素的发生率最高 55.16%;外界因素次之 31.29%; 药物因素发生率为 26.95%。结论: 医疗机构应当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 识别、分析用药风险因素, 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及知识, 努力构建临床用药风险控制系统,为医药护理人员及患 者营造良好的医疗安全氛围, 从而降低用药风险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17.
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与高级别上皮内瘤,目前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是公认的前列腺腺癌的癌前病变,在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上和前列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病因仍不明,临床上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其诊断帮助不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P504S、P63、34βE12有助于和前列腺癌相鉴别。而首次穿刺活检诊断为HGPIN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PSA和定期行增加穿刺针数的活检,是否对HGPIN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文对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1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独特的食肉目Carnivora动物,幼年早期以母乳为食,成年却严格以竹子为食.为探究microRNA(miRNA)对大熊猫幼年早期及成年营养利用及代谢的调控作用,对2只幼年早期和2只成年大熊猫的胰腺组织进行了small RNA测序分析,鉴定了202个保守miRNA和8...  相似文献   
919.
【目的】 探索clpE基因缺失对肺炎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方法】 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式反应(LFH-PCR)方法失活clpE基因,用PCR、测序鉴定缺失菌株,通过动物实验观察clpE基因缺失株毒力改变情况, 同时用细胞实验比较clpE基因缺失株和野生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能力,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自溶素(major autolysin A,lytA)、表面黏附素A(pneumococcal surface adhesion A,psaA)、溶血素(pneumolysin,ply)、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A, psp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nA)的表达。 【结果】小鼠毒力实验表明野生菌株半数致死时间54h,而缺失株半数致死时间为21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l);缺失菌在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低于野生菌株(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lpE缺失株的五个毒力因子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野生菌,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ClpE通过调控肺炎链球菌多种毒力因子表达,而影响其毒力。  相似文献   
920.
为了解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黄艾美耳球虫(Eimeria flavescens)的内生发育史,用不同接种剂量感染20只无球虫兔,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研究。共观察到4代裂殖生殖和1代配子生殖。每一代裂殖生殖阶段都含有2种类型的裂殖体:粗型和细型。第1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60~72h,主要位于空肠的腺上皮;第2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84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腺上皮;第3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96~120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第4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144~153h,位于结肠和盲肠的腺上皮。感染后167h,开始配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出现于感染后215h。本研究中对于裂殖生殖代数划分与文献报道不同,并观察到2种形态的裂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