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评价红松适宜分布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红松的适宜区分布,对于红松种质资源保护和阔叶红松林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软件的ENMeval数据包,通过调整MaxEnt模型的参数(特征组合、调控倍率)来优化模型.基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利用168个红松分布点数据和22个环境因子图层,模拟了红松的分布区域,并分析决定红松适宜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结果表明,当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片段化和乘积型,调控倍率为3时,模型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模型模拟准确性提高,被确定为最终的设置参数.红松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24%;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的28.54%和52.22%.影响红松适宜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是年降雨量、降雨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海拔和年平均温度,其适宜值范围分别是630 ~ 1090 mm、86%~97%、210~1140 m和0.3 ~4.3℃.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以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了涡虫Caspase-7基因,全长935 bp,编码251个氨基酸,5'-UTR和3'-UTR长度分别为86 bp和93 bp。涡虫Caspase-7具有Caspase家族保守而关键的LSHG与QAC(Q/R) G两大结构域。此外,基于SWISS-MODEL同源建模对涡虫Caspase-7蛋白三维结构的预测和分析,发现其包含2个催化单位,且潜在催化位点由4个表面环构成。进化分析也显示,涡虫Caspase-7基因未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物种聚为一支,而与刺胞动物门Cnidaria水螅Hydra vulgar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Caspase-7基因可能发生了趋同进化。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Caspase-7基因在涡虫再生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变化,发现在涡虫切后再生6 h和3 d,Caspase-7基因表达量升高,这2个时间点是涡虫切后凋亡发生的2个高峰期。此外,通过喂食ds RNA干扰涡虫体内Caspase-7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干扰Caspase-7基因并不影响涡虫的再生,但再生完成后或未切割的成体涡虫在饥饿环境下,受Caspase-7基因干扰,虫体逐渐溶解直至死亡,而Djclg-3及PCNA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说明干扰Caspase-7基因表达可能引起涡虫细胞凋亡与增殖减少,涡虫组织重塑失衡,导致虫体溶解并死亡。该结果揭示Caspase-7基因可能在涡虫组织重塑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3.
自2007年Gaynor A M等人通过高通量测序在肺炎患儿呼吸道样本中发现了WU多瘤病毒(Washington University polyomavirus,WUPyV)以来,WUPyV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检出。为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WUPy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收集北京地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共1 276份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使用real time PCR方法对样本进行WUPyV检测,同时对WUPyV阳性样本进行1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筛查。共检出WUPyV阳性样本76份(5.96%,76/1 276),4岁以下儿童居多(92.11%,70/76);WUPyV感染全年可见,无显著季节性;多伴随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60.53%,46/76),最常见混合感染为鼻病毒和A型流感病毒;WUPyV单一感染者与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诊断和表现基本一致;WUPyV感染患儿的常见诊断为支气管炎(68.42%,52/76)和肺炎(30.26%,23/76);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研究结果提示WUPyV是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样本中常见病毒之一,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34.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旅游道路交通导致的两栖类致死效应,于2007~2014年在环绕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环区公路)、头道环区公路以及白山公路分别选取1条样线,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了交通致死的两栖类种类、数量,以及致死个体处于交通路段的位置,共统计257次,累计调查样带总长2 441 km。道路致死两栖类种类有5种,累计致死个体数为7 910只,平均致死率为3.34只/km。最容易致死的两栖类动物是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这3种动物占到致死总数的96.36%;经Moses Test检验,白山公路的致死率、头道公路的致死率及环区公路致死率均与对照土路致死率差异显著(白山公路:n=67,P=0.000;头道公路:n=76,P=0.000;环区公路:n=164,P=0.000)。白山公路与头道公路两栖类致死率差异显著(n=93,P=0.010),白山公路与环区公路的两栖类道路致死率差异显著(n=181,P=0.000);头道公路与环区公路的两栖类道路致死率差异显著(n=190,P=0.000)。两栖类道路致死高峰期在8月份,其次较集中出现在4~6月的繁殖期。从公路年度致死变化来看,2007~2014年期间除了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致死率呈小幅波动外,其他种类致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日本树蟾(Hyla japonica)年度致死率差异显著(Kruskal Wallis Test:χ2=18.031,df=7,P=0.012);不同月份中华蟾蜍(Pearson:R=0.939,n=7,P=0.002)、中国林蛙(Pearson:R=0.912,n=7,P=0.004)、日本树蟾(Pearson:R=0.904,n=7,P=0.005)致死率与交通量显著相关。本研究认为,两栖类的道路致死率与两栖类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生活史及交通量等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各产前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466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后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核型66例,异常率14.16%,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三体综合征22例(21-三体15例、18-三体6例、13-三体1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的33.33%,占染色体数目异常的81.48%;染色体结构异常39例,主要包括染色体多态性、平衡易位、倒位和衍生等,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59.10%。异常核型检出率中血清学筛查高危组(14.44%)要高于高龄妊娠组(10.89%)和有不良孕产史组(11.11%)(P0.05);超声提示胎儿发育异常组(23.26%)要高于血清筛查高危组(P0.05)。结论:血清筛查高危和超声提示胎儿发育异常是黑龙江地区最主要的产前诊断指征,异常核型以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最高。通过对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发现部分染色体疾病,从而避免此类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36.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角倍蚜各蚜型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倍蚜的触角上着生4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原生感觉圈、感觉突及次生感觉圈,它们在各蚜型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有TypeⅠ和TypeⅡ两种类型,各蚜型触角上均有分布;原生感觉圈主要分布于干母、无翅干雌、第三代有翅干雌若蚜以及性蚜的触角上,有两种类型:PrⅠ和PrⅡ,分别位于触角的末节和倒数第二节,其中,第三代有翅干雌若蚜的触角上仅存在PrⅠ,无PrⅡ;感觉突仅出现于第三代有翅干雌若蚜触角的第3~5节;次生感觉圈仅存在于有翅型春迁蚜和秋迁蚜触角的第3~5节,其面积约占触角鞭节面积的2/3。我们认为,各蚜型触角感器的差异可能与蚜虫的生境(瘿内或瘿外)、行为(如取食、交配)以及翅的有无(如寄主选择、迁飞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将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的肾源细胞与人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以3∶3∶2的比例混合,并移植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而构建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方法 (1)体外培养MSCs、HUVECs,同时从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肾源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将上述3种细胞以3∶3∶2的比例混合后与Matrigel基质胶一起注射到NOD-SCID小鼠皮下形成人源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对移植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1)成功地从尿液中分离培养出肾源细胞,并检测鉴定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2)将3种细胞混合后注射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可初步形成小管结构以及与小鼠血管相连通的人源血管结构。结论 具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的肾源细胞与HUVECs和MSCs皮下移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可形成嵌合的人肾血管单位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为肾病个体化治疗和相关病毒感染研究提供一个人源化动物...  相似文献   
138.
王超  侯鹏  刘晓曼  袁静芳  周倩  吕娜 《生态学报》2023,43(21):8903-8916
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双重指示器,如何量化全国尺度植被变化、评估生态修复成效,成为当前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共同的科学问题。利用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数据,采用增幅变化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六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区域的自然植被覆盖度本底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期掌握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家底”。结果表明:(1)2020年,六大区域平均植被覆盖度为27.66%,2000—2020年,黄河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增幅分别为54.4%、34.6%和21.8%,是全国范围平均植被覆盖度增幅的1.04—2.59倍;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增幅分别为18.0%、13.7%和12.9%,均低于全国增幅,我国西北方较南方改善更明显。(2)2000—2020年,六大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黄河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长江重点生态区增加区域面积占比均超过60%,北方防沙带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39.
孙传谆  王梓辰  李景刚  李灿  王超 《生态学报》2023,43(5):2061-2073
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已进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建设阶段。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分区研究,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地域组合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可以为落实系统治理理念提供空间指导。当前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逐渐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但对于生态系统表征维度相对单一,导致对国土空间系统性综合认知受限。基于此,基于生态安全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框架,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多维度指标体系,以提升对国土空间的系统性综合认知。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在评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现状本底和退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聚类方法划分两级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表明:(1)各流域生态现状质量和退化程度空间分异较为明显。生态现状质量呈现出外部高、中部低的圈层式分异特征。而生态退化空间分布则相对分散。(2)以生态现状综合指数与一级分区指标数据的空间异质性为基础,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在空间上连续的生态保护修复一级区。以生态退化综合指数与二级分区指标数据的空间异质性为基础,可在一级区内部划分出11类29个生态保护修复二级区。研究方案可为国土空间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生态分区优化路径。同时也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0.
EG03菌剂由多种抗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拮抗细菌复配而成,田间施用能有效防治辣椒青枯病,平均防效达85.8%.采用稀释平板法、最大或然数(MPN)法以及Biolog微孔板培养系统研究了EG03菌剂对田间辣椒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EG03菌剂对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施用后不同程度提高了真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了自生固氮细菌的数量.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的变化随培养时间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辣椒生长后期根围土壤AWCD值高于前期.6类碳源利用分析表明,EG03菌剂的施用在短期内会降低根围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辣椒生长后期根围土壤中以糖类物质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占主导地位.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EG03菌剂施用前期会不同程度降低根围土壤微生物各项多样性指数,但施用后期会提高各项多样性指数,尤其在Simpson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两项指标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