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白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中的高木质素含量严重制约了它作为造纸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白桦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全长ORF序列,并构建了白桦CCoAOM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到白桦中。PCR检测表明反义CCoAOMT基因已整合到白桦的基因组中。对转化植株的半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基因株系的CCoAOMT基因表达量下降;Wiesner染色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对七年生的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对照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白桦的苯醇抽提物和Klason木质素显著减少,聚戊糖含量升高。上述结果暗示BpCCoAOMT基因参与白桦木质素的合成,反义表达该基因后木质素含量减少,更易于去除。白桦CCoAOMT基因对木质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这为培育低木质素含量的制浆新品种白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治疗的2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并且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且比较肺结核组以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FN-γ、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痰菌阴性组(n=14例)以及痰菌阳性组(n=11例)、无空洞组(n=15例)以及有空洞组(n=10例)的血清IFN-γ、Il-1β、TNF-α水平。结果:肺结核组患者的血清IFN-γ、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菌阳性组肺结核患者的血清IFN-γ、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痰菌阴性组患者(P0.05);有空洞组肺结核患者的血清IFN-γ、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空洞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清IFN-γ、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结核病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探明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的空间分布格局, 于2016年5月底至6月初, 分别采用走航观察和水下样方法, 对按离岸距离远近的3条岛礁带上12个岛礁瓦氏马尾藻成藻时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 并从不同空间尺度比较分析了3条岛礁带上瓦氏马尾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 (1)在地区尺度上, 高浊度和高波浪能的水域环境限制了瓦氏马尾藻的分布与生长, 导致浙北近岸的瓦氏马尾藻仅分布在第二条岛礁带这一狭窄的分布带上。依据瓦氏马尾藻最低适宜生长水温要高于10 ℃的特性, 我们可以推断出舟山群岛的绿华岛可能是我国特有种瓦氏马尾藻分布的最北部端线。(2)在站点尺度上, 岛礁东南向瓦氏马尾藻定生密度明显低于西北向, 这与调查站位所受风浪影响的方位和强度相一致。在第二岛礁带上的4个岛礁北向瓦氏马尾藻的平均株高仅为26.3 cm, 说明瓦氏马尾藻不适宜在高波浪能生境中生存。(3)在站点尺度内, 第二岛礁带上浊度最低的北渔山岛瓦氏马尾藻有较大的垂直分布范围, 且定生深度达到了6.4 m, 而浊度高的近岸岛礁瓦氏马尾藻垂直分布范围较小。瓦氏马尾藻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由此推测, 瓦氏马尾藻虽不能耐受强光, 但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的分布生长起重要作用。与同海区铜藻的垂直分布格局相比, 瓦氏马尾藻具有一定适应高浊度、高沉积物环境的能力。因此, 在浙北近岸海域瓦氏马尾藻是较适合进行生态移植修复的种类。  相似文献   
65.
探究从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叶中提取出的不同极性黄酮样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杆菌(Shig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五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五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将不同的黄酮样品滴加在滤纸片上,观察抑菌圈的大小。结果显示,样品Fr1、Fr2、Fr3、Fr4和Fr7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2、Fr3、Fr4、Fr5、Fr7和Fr8对志贺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4和Fr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和Fr4对黄曲霉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对稻瘟病菌有抑菌作用。故不同极性的黄酮样品有良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66.
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67.
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中,表7—1有“营养学热价”的概念,但没有做任何注释,文中也未给出任何解释。笔者对此概念及其出处不甚理解,找到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生理学》教材和7年制规划教材《生理学》做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缓激肽和缓激肽B2受体在肠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缓激肽通常参与肠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这种作用取决于缓激肽诱导前列腺素的形成。环氧合酶1 (COX1)和环氧合酶2 (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缓激肽刺激对豚鼠肠神经前列腺素E2 (p GE2)释放和COX2表达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本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肠神经细胞中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的表达;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条件下缓激肽刺激对COX2表达的影响;使用缓激肽B1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Leu-8和B2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HOE-140,研究缓激肽影响COX2表达的信号机制;利用COX2选择性拮抗剂NS398和COX1拮抗剂FR12207,观察COX2在缓激肽诱导p EG2释放的作用。结果 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在肠神经细胞上共同表达,缓激肽可通过B2受体诱导肠神经细胞COX2的表达。缓激肽刺激引起的肠神经细胞p GE2的释放与COX2表达升高密切相关。结论缓激肽通过B2R影响肠道黏膜下神经丛COX2的表达,肠道缓激肽...  相似文献   
69.
定量评估四川眉山地区6种丛生竹种纤维原料化学组分的造纸应用潜力,提出其原料化学组分利用潜能排序。选取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绵竹(Bambusa intermedia)、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和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6种当地主要丛生竹种,对其竹秆含水率、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戊聚糖及灰分等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运用Matlab对化学组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估各竹种化学组分的造纸应用潜力综合得分值,进行排序。结果表明:6种丛生竹造纸纤维原料化学组分的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7%、23.8%、13.8%和12.0%,其中综纤维素、木质素和1%NaOH提取物是第一主成分的主要载荷贡献因子,戊聚糖和含水率是第二主成分中的关键载荷因子。绵竹为6种丛生竹种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竹种,慈竹、梁山慈竹和甜龙竹三者综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较绵竹和粉单竹含量低;慈竹...  相似文献   
70.
王伟  周越  田瑜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59-451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 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能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然而, 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 还缺少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为此,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成效等近2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以及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开展研究, 致力于探究自然保护地“保护多少” “代表性如何” “在哪儿保护”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同时, 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身演替等发生时空动态变化, 基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 各国学者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并逐渐发展出了自然保护地内外配对分析方法以提升保护成效评估的精度, 进而识别出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出了展望, 主要包括: (1)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状态和变化; (2)开展多目标协同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布局; (3)强化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识别、调查与监测; (4)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质量和连通性; (5)探究自然保护地管理措施与保护成效的关联机制。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