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在含CdCl2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与摄Cd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皆对CdCl2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是有不同的摄Cd行为.当CdCl2浓度为6~24mg.L-1,培养96h时,两种螺旋藻对Cd的摄取作用主要表现为藻细胞外的表面吸附;培养10d时,钝顶螺旋藻的胞内Cd含量依然甚微,而极大螺旋藻对Cd的细胞内吸附量却明显增加,24mg.L-1CdCl2处理的极大螺旋藻胞内的Cd吸附量为12mg.L-1CdCl2处理的11.6倍,且略超过细胞表面吸附量.表明在高浓度Cd的长时间胁迫下,两种螺旋藻的摄Cd行为和对Cd的耐受机制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钝顶螺旋藻为胞外机制,而极大螺旋藻却为胞内、胞外混合机制,且以胞内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902.
中国人群肤纹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我国学者多将中国人群分为南、北两大类群。作者对我国 5 9个人群的肤纹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肤纹特征 ,可将中国人分为 6个族群 ,除北方族群、南方族群外 ,存在着新疆族群与西藏族群。新疆族群与北方族群相比 ,斗型率低 ,尺箕、桡箕率高 ,小鱼际区与指间区Ⅱ、Ⅲ真实花纹率高。西藏族群斗型率高、尺箕率低。北方族群与南方族群相比 ,指纹嵴线总数、小鱼际区与指间区Ⅲ真实花纹率高。此外 ,还存在南北族群间的过渡族群与南北混合族群。 8个汉族人群未能聚集 ,分散于各族群中。这表明 ,汉族与少数民族间、南北方民族间存在着肤纹基因的交流。将中华民族分为南北两大类群的观点可能过于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903.
内蒙古6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2760例内蒙古中、西部区6个人群(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巴盟汉族)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西部区人群卷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多低于内蒙古东部区人群;2)乌拉特蒙古族分别与另外3个蒙古族人群的叠舌率、尖舌率、三叶舌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5种舌运动类型的百分率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4)卷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叠舌与翻舌、翻舌与尖舌存在着相关。叠舌与尖舌、叠舌与三叶舌、尖舌与三叶舌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04.
达斡尔族学生体表面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1739例(男854例,女885例)达斡尔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值,采用Stevenson公式计算了每位学生的体表面积,并求得6—19岁14个年龄组男女学生的体表面积均数。研究表明:(1)达斡尔族学生体表面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11岁女生体表面积均数超过男生,14岁男生体表面积均数又超过女生。(3)15岁以后,男女学生体表面积值之差加大。  相似文献   
905.
农田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水氮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杨凌红油土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改善,从而使补充灌水的效果相应减小,氮肥的作用更加突出;无覆盖条件下,水氮交互效应均为负值,而秸秆覆盖时水氮有正的交互作用.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更应重视养分的投入.无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取得高产的基础是良好的土壤底墒和充足的氮肥.秸秆覆盖使小麦达到最高产量所需要的灌水量降低,灌水时期后延.不论有无秸秆覆盖,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06.
黄山松年轮硫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山松80年的年轮序列中S及重金属元素Mn、Fe、Zn、Cu和Pb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年轮中S浓度可划分为3个等级:58.5%年轮段,S浓度<2mg·kg-1;24.4%年轮段,S浓度3.65~6.0mg·kg-1;17.1%年轮段,S浓度>11mg·kg-1.年轮序列中S的积累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可分为波动型(1917~1960年)、相对稳定型(1961~1980年)和持续增长型(1981年以后)3种类型;在1935~1938年、1959~1960年以及最近10年的年轮中,S含量均>11mg·kg-1,表明该时段大气中S的浓度较高.统计分析表明,近18年来,旅游人数的增加与年轮中S含量呈显著相关性,一些景点较集中的燃料消耗可能造成局部大气污染,从而影响到树木.年轮序列中Pb的积累浓度低于土壤背景值;Mn、Fe、Zn和Cu在年轮中的积累均有明显的波动性;统计上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4种元素在年轮中的积累是独立的;Zn和Cu在年轮序列中积累的波动与树龄无关;Mn在年轮序列中的浓度随树龄增加而降低,在最新的几个年轮段又略有增加,Fe则相反.  相似文献   
907.
采用砂培研究红树植物秋茄幼苗在含镉0.0025—25ppm海水培养液中对镉的吸收积累、净化作用以及镉对秋茄的毒害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秋茄植物体镉含量大小顺序为:根>胚轴>茎>叶.各器官镉含量(y)随培养液镉浓度(x)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的双对数线性正相关,根与培养液镉含量的回归方程为;logy=1.8039+0.4311logx。在含镉培养液中培养4个星期,不同器官对镉的富集作用明显,镉处理2.5ppb,叶、茎、胚轴、根的富集系数分别为62.4、113.6、187.2、705.2.吸收的镉主要积累于根部。25ppm镉处理组每株幼苗(干重6.18g)吸收镉量为239.47μg,其中根占植物体总镉量的75.6%.在所有浓度处理中,秋茄植物体对镉的吸收量为培养液总加镉量的2.4—36%。2.5ppm镉处理组10个星期内,根部镉积累量为538.74μg/g,未见明显受害,表明秋茄对镉的吸收积累能力和耐性都较强。幼苗受镉的毒害程度主要与根部镉含量有关。从天然条件生长的红树植物器官镉积累量来看,也表明秋茄群落对镉污染的吸收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08.
金牛山人遗址下部地层的热释光断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牛山A点剖面分为8层,曾发现有大量化石.1984年在Ⅶ层底部见到人骨化石,定名为“金牛山人’.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Ⅵ层下部为18.84±1.51万年;Ⅶ层上部为19.70±0.70万年;Ⅶ层下部为19.46±0.34万年;Ⅷ层上部为38.87±5.07万年.地层年代数据与剖面层序一致,与同层中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时代吻合.可以认为,Ⅵ至Ⅶ层堆积连续而迅速,Ⅶ至Ⅷ层堆积有明显间断.20万年前,该处曾是一个长时间稳定的洞穴环境.这与“金牛山人”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相符.  相似文献   
909.
园果种黄麻一些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浩然  郑云雨 《遗传》1979,1(4):14-16
我院黄麻育种研究从1950年开始,1962 年以后,较有计划地把杂交育种研究与遗传研 究结合起来,先后选育出梅峰4号、福麻1号以 及闽麻5号(与原福建农科站合作)等品种,在 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对发展黄麻生产起了一定 作用。结合育种,我们开展黄麻质量性状和数 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本文将几年来对茎色、 叶柄色、腋芽、托叶形状等质量性状研究的一些 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10.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在医药、生态、园林绿化等方面具有较强开发应用潜力。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中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育种及栽培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育种工作进程缓慢、栽培技术未成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下一步应加强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育种群体综合测定、建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中国油橄榄育种及栽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