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淋巴细胞表面的TRBC受体不同介导E花结形成的E受体(CD2)和E2分子。CD2的配体,人红细胞表面的CD58(LFA-3)和绵羊红细胞表面的T11 TS,S42,S14及S110-220,与TRBC受体的配体无关,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是通过不同于E花结和人自身玫瑰花结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进一步表明,人和猴T淋巴细胞表面和TRBC表面,可能都有独特的蛋白质分子介导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SCID-hu小鼠:HIV研究的小型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缺乏病毒体内感染的小动物模型是制约HIV-1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者将胎儿的胸腺和胎肝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构建了SCID-hu(Thy/Liv)人鼠嵌合模型。该模型具备正常功能性的人造血器官“Thy/Liv”,较真实地模拟了HIV-1感染人胸腺后的状况,是研究HIV-1体内感染较成功且很有潜力的嵌合鼠模型。SCID-hu(Thy/Liv)模型的构建使得在小型动物体内研究HIV的某些致病机制、临床前评价各种先导药物的体内抗HIV活性、评价新的治疗方案及寻求合适的基因治疗等成为可能,为在体内研究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机能及人干细胞基因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抗HIV-1活性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RIPs类化合物代表了抗HIV/AIDS天然产物或先导化合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介绍RIPs的酶活性及其抗HIV-1活性入手,对RIPs抗HIV-1的可能机制,从与RIPs酶活性的关系、诱导HIV-1感染细胞的凋亡及相应的信号转导、诱发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对HIV-1整合酶的抑制作用等几个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并对RIPs的结构修饰和抗HIV-1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对RIPs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领域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能拓宽其在抗HIV/AIDS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根除HIV/AIDS的药物,也无相关疫苗研制成功。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由于种类丰富、结构多样、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成为艾滋病防治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简要综述了近5年来具有抗HIV活性的植物来源天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期望通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为抗HIV药物开发提供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多糖化合物抗HIV活性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糖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许多多糖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HIV活性 ,多糖能够作用于HIV复制周期的多个环节 ,影响tat、gp1 2 0、RT等多个病毒蛋白的功能。目前 ,已有多糖被用于杀微生物剂、抗病毒辅助治疗、抗机会性感染等临床研究中 ,多糖在临床上存在抗凝血活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但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因其作用多效性仍有广阔的抗HIV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HIV-1IIIB病毒RNA经RT-PCR得到HIV-1蛋白酶编码序列,克隆到pet28a质粒中构建HIV-1蛋白酶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转染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蛋白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0%。包涵体经TritonX-100洗涤后溶解于8M尿素,溶解后的蛋白溶液经sephacyls-200H.R分子筛柱纯化后纯度达到90%以上,收集蛋白酶峰稀释复性并通过超滤进行浓缩。经检测,纯化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活性。用荧光标记的蛋白酶底物检测不同浓度indinavir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AIDS猕猴模型在HIV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HIV疫苗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艾滋病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动物模型则为疫苗研究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IDS疫苗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SIV或SHIV感染的猕猴模型为最常用的AIDS研究模型,受猕猴背景及病毒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以上两种模型在HIV疫苗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猕猴模型在HIV疫苗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开发理想的AIDS猕猴模型已成为目前HIV疫苗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AIDS疫苗的研发策略、研发概况以及SIV/SHIV猕猴模型在HIV疫苗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猕猴结肠镜检及活检取材,对结肠镜检测方法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予以评价。方法实验猴在麻醉状态下接受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和病理切片观察,并对所检猴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各取材点的情况。结果结肠镜下及大体标本观察见猕猴肠壁厚度明显小于人体,活检取材部位见黏膜破损、肠出血,个别部位见肠穿孔。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发现,与人体比较,猕猴大肠腺较小而表浅,固有层内淋巴小结数量较少,肌层、黏膜下层明显较薄。结论对猕猴行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取材是可行的,但因猕猴肠壁较人体薄而极易穿孔,故需尽量应用活检杯小的活检钳,并需要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有经验的肠镜操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假病毒系统对5种具有抗HIV-1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建立了一种可在普通实验室进行抗HIV-1作用机理研究的实验平台。通过构建假病毒系统, 利用定量PCR实验分析感染细胞内病毒生命周期早期的特异性DNA产物, 发现5种化合物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在早期抑制HIV-1复制。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新的作用机制, 如LC-1、LC-2可抑制HIV-1的入核。通过分析药物对2种不同的逆转录病毒(HIV-1和MLV)的感染性, 发现LC-1可特异地阻断HIV-1的复制, 而对MLV无影响。同时为了检测药物是否也会在病毒的生命周期晚期有作用,利用直接转染前病毒质粒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利用以上方法, 初步确定了这几种药物的作用靶点, 构建了一个有效的抗HIV-1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