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发现了小麦的一种“黄化类型”病害。病株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有多种形态,大小一般约为0.5—0.8μm,并看到膜有厚薄不均的现象。四环素族抗菌素和青霉素能暂时抑制这种病害的发展。观察结果表明,小麦黄化条纹病的病原体为类立克次氏体(Ricketcslalike organism)。  相似文献   
82.
食品中使用的几种发酵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黄原胶等发酵多糖中一些与食品加工有关的分子结构问题,以及细菌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为考察荭草花有效组分在离体人肠道菌群中的代谢特征。通过在离体培养的人肠道菌液中,加入荭草花有效组分,并在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孵育的代谢产物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运用Metabolite ToolsTM分析平台对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预测分析,结合Mass Defect Filter技术并运用Data Analysis中的Smart Formula功能推测代谢产物化学式。结果表明从药物-肠菌孵育液中共检测出14个代谢产物,主要包括N-p-香豆酰酪胺,N-trans-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的氢化、氢化羟基化、甲基化羟基化代谢产物,山柰酚的双脱氧、C2-C3双键还原、脱氧氢化代谢产物,槲皮素的羟基化、O-C2键开环裂解脱氧化、C2-C3双键还原O-C2键开环裂解代谢产物,儿茶素的氢化代谢产物和没食子酸的脱羧、甲基化代谢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荭草花有效组分在人离体肠道菌群中主要发生还原、氧化、水解Ⅰ相反应和甲基化Ⅱ相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
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应用这一分型系统对我国广东、福建及河南三省分离的549株菌进行血清学定型。蓖株可分为55型。其中的优势型为VBO2、,及9。菌型的分布与分离地区有关。并发现有19个菌型是日本及美国分型系统所未包括的新菌型。血清的分型率为83.79%。对患者分离的菌株有较高的分型率。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铬银染色法用于PAGE分析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结构多肽的方法,并与常规法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进行了比较。前者检出45条多肽带,后者仅能检出28条。这个结果表明,铬银染色法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87.
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羊耳菊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深入研究羊耳菊干燥全草的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1,3,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5)、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化合物1~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6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
目的:近年来,防暴武器的发展迅速,防暴武器伤的救治已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制定了18.4 mm橡皮霰弹的生物学试验模型,即在常温状态下,研究18.4 mm橡皮霰弹对两种试验动物在不同距离、不同防护、不同部位条件下的胸、腹部损伤情况。通过损伤效应研究,判断防暴武器的安全性能及损伤特点,为客观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性能及防暴武器伤的救治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建立可靠的生物学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损伤后X线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利用两种动物、三个距离、三种防护、四个部位定点射击,从临床及X线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统计学结果。结果:两种生物、三种条件、三个距离、四个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橡皮弹损伤,体内出现具有统计学规律的弹丸存留,部分出现贯通伤。结论:18.4 mm橡皮霰弹的损伤程度与距离增加呈负相关,三种距离条件下,5 m对生物的损伤最大。动物种类的不同,射击部位的不同,有着明显的损伤差异,主要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损伤的程度,与防护密切相关,三种防护条件下,棉服防护的损伤效应明显减轻。X线摄片检查可以直观显示弹丸在其体内存留的数量、位置及深度,以及造成的骨折损伤,可以为临床解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为防暴武器生物学试验提供较为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核桃楸青果皮提取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核桃楸青果皮的氯仿、苯、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马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黄瓜子叶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仿、苯提取液抑制供试植物发芽和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显示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从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单一多糖组分APPIIA,采用SYBR Green I指示的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了它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IL-1β,IL-6,TNF-α和一氧化氮(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技术,研究了APPIIA对RAW 264.7细胞生成iNOS蛋白的能力。研究发现,APPIIA能增强IL-1β,IL-6,TNF-α和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的转录水平,并能增加iNOS蛋白的生成。推测APPIIA可能通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IL-1β,IL-6,TNF-α分泌和NO生成,从而实现其抗肿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