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黄zhi子花中的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2.
FMP8902是从谷氨酸棒杆菌NO.17-3经人工诱变定向筛选而获得的一株苯丙氨酸产生菌。该菌株在5升罐的发酵中,以水解糖和糖蜜为主要原料,32±1℃,44小时,苯丙氨酸产量可达16.3mg/ml,转化率为12.9%。它的发酵副产物很少,遗传性状稳定。菌体为棒状至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常见“V”形排列。FMP8902具有酪氨酸营养缺陷及四种芳香氨基酸结构类似物[DL-P氟苯丙氨酸、DL P-氯苯丙氨酸、P-氨基DL-苯丙氨酸、β-(2-噻吩)DL-丙氨酸]多重抗性,同时它能够在含利福平(5μg/m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63.
本文对毛霉目中6科16属40个种共60株真菌DNA的G+C含量与分布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提取DNA时选用了Storck等人在Marmur提取细菌DNA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菌DNA提取法,经过一些修改后成功地提取了毛霉目真菌的DNA。经该法提取的DNA片段长、纯度高,在热变性时DNA的增色效应一般都大于35%。各个种的GC含量大致有一固定值。根据所测毛霉目16属各属真菌的平均GC含量,可将它们分为明显的三组:Gongronella, Haplosporangium, MortierellaSyncephalastrum为一组,GC含量最高为46.0-49.8%; Cunninghamella单独成一组,GC含量最低只有28.8%;其他各属包括Absidia, Mucor, Rhizopus等GC含量介乎这两组之间,分布于34.9-41.9%。这一次序除Helicostylum与Circinella的数值低于他人的报道外,其余和文献报道值一致。一般属内GC含量变化小于10%,种内变化小于2%。所测得的G+C mol%对分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和Mortierella ramanniana (Moeller) Linneman的合理归属提供了佐证。对某些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值有出入的原因作了讨论和分析。对采用Mandel等1970年建议的公式GC=(Tm 0.1×SSC/50.2)-0.990来计算GC含量的依据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4.
265.
本工作利用本组构建的含tac启动子(promoter)的载体pTL和人工合成的接头片段,组建了人成熟干扰素αD基因的表达质粒。先从p8218质粒中酶切分离出人干扰素αD基因的Sau3AⅠ-PstⅠ大片段(约780bp),再与人工合成接头EcoRⅠ-Sau3AⅠ(11bp)及pTL的EcoRⅠ-PstⅠ大片段载体混合,用T4DNA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MM294,用氨基苄基青霉素抗性作为筛选克隆的标志,所得质粒命名为pSBM_(22)。经酶谱分析和DNA顺序测定,证明pSBM_(22)中人工接头的连接是正确的,含有人成熟干扰素αD基因。经抗病毒活性检查,每立升大肠杆菌发酵液可获得约5×10~6NIH单位的干扰素。  相似文献   
266.
猕猴(俗称猴子),属于哺乳类,灵长目,狭鼻猴亚目,猴科,猕猴属,最初发现于印度恒河一带,所以又叫恒河猴.学名为Macaca malatta.猕猴属在全世界约有12个种46个亚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南亚、东南亚和我国南部.我国西南和华南各省和浙江、安徽一带均有她的踪迹,尤以广西最多,所以又有广西猴之称.  相似文献   
267.
L-亮氨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68.
郑福中  叶淑铭 《动物学报》1989,35(3):335-336
长爪沙鼠是近年来在实验室中应用颇广的一种啮齿动物,鉴于它可作为包括某些原虫在内的多种一寄生虫的实验宿主,我们自1 984年开始对算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实验感染和继代移种,现已传至第13代。  相似文献   
269.
<正>对霍乱菌苗的研究,始于Koch发现霍乱弧菌的1883年,隔了一年(1885)首次使用霍乱菌苗进行免疫,已经过了100多年。期间包括用遗传工程手段组建的霍乱活菌苗在内,先后推出几个类型的免疫预防制剂供做人体使用和考察,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菌苗,以预防危害严重、流行猖獗的霍乱。世界范围的第七次大流行仍未终止,因此,霍乱免疫问题,不能不说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现在就霍乱菌苗本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一小结,提出愚见,以供抛砖引玉。 霍乱菌苗先后有单纯菌体菌苗、菌体菌苗加毒素衍生物的二价菌苗;有加佐剂的吸附菌苗和亚单位菌苗,有弱毒株活菌苗和遗传工程菌苗等。但均可以归于霍乱死菌苗和霍乱活菌苗两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70.
<正> 含有乙酰—酪氨酸的氨基酸注射液由于乙酰—酪氨酸的存在,在氨基酸分析仪上无法一次将全部组分同时检测出来,而需将样品进行水解反应,将乙酰酪转化成能在氨基酸分析仪上出峰的酪氨酸,这样单独测一个酪氨酸组分在氨基酸分析仪上需1小时方能完成。本文采用HPLC法在常温下只需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