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天然砂与修饰砂对病毒的吸附与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不同pH、含有不同金属阳离子及腐殖酸的脱氯自来水与蒸馏水中,研究了砂与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砂吸附与去除Polivirus 1(PV1)和Bacteroides fragilis phage(B.fp)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天然砂吸附病毒效率随水体pH的降低而增加,但当砂表面经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积修饰后,却在中性pH具有较高的吸附率.金属阳离子可促进天然砂吸附病毒,并随其浓度和价态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修饰砂作用不明显.腐殖酸对砂及修饰砂吸附病毒的影响也不同,修饰砂吸附病毒不受腐殖酸的存在及其浓度影响,而天然砂会因腐殖酸的存在及其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吸附病毒效率.在任一实验条件下,砂与修饰砂在自来水中的吸附病毒效率高于在蒸馏水中的吸附效率,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砂与修饰砂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结构特征,这是两者具有不同吸附效率的基础.从砂与修饰砂吸附PV1的效率高于B.fp的现象说明B.fp是一个更为合适的病毒去除指示生物.本实验结果表明了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砂可为传统的净水工艺提供高效的病毒去除过滤介质与途径.  相似文献   
982.
稻褐飞虱的DNA遗传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生物型差异的研究,过去主要局限于形态学、生物学和细胞学比较及同功酶的多态性分析,对种群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仅仅是进行经典的遗传分析。本文应用RAPD技术对褐飞虱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探讨褐飞虱是否存在明显的生物型分化。1 材料与方法11 虫源试虫采自中国水稻研究所养虫室。分别用品种TN1(无抗虫基因)、Mudgo(携带抗虫基因Bph1)和ASD7(携带抗虫基因bph2)强迫饲养30代以上。以寄主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区分三个不同来源的种群,即T种群、M种群和A种群。采集…  相似文献   
983.
从长春花激素依赖型细胞系(C20D)筛选出一种激素完全适应型的细胞系(C20hi),考察了两种细胞生长、阿玛碱合成和与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的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生长培养基上二者生长无显著差异,而C20hi细胞平均阿玛碱含量是C20D的31.9倍,在生产培养基上C20hi细胞生长较C20D快,C20hi平均阿玛碱含量是C20D的18.4倍.通过比较生产和生长培养基中C20hi细胞的色氨酸脱羧酶、异胡豆苷合酶和牛儿醇-10-脱氢酶活性,发现在生产培养基中培养细胞的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生长培养基,但与阿玛碱积累没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5年的继代培养,激素完全适应型细胞系C20hi的阿玛碱含量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984.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营养态度的关系以及膳食结构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组30名、正常人群组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KAP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结果:慢性疲劳人群组营养知识得分情况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11.30±3.46)vs(14.83±2.17),P<0.01],慢性疲劳人群组营养行为得分情况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12.37±1.97)vs(14.43±1.99),P<0.01],慢性疲劳人群组营养知识、行为、态度之间呈正相关(r=0.328),慢性疲劳人群组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高于正常人群组的脂肪摄入量[(83.63±25.73)vs(51.82±25.47),P<0.01]。结论:提高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知识和饮食结构,确保饮食结构合理、均衡。  相似文献   
985.
本文报道了不同孢子浓度下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易感性和毒力的研究。实验设10.5孢子/mm2,116.7孢子/mm2和1027.1孢子/mm2三种孢子剂量,两种飞虱分为幼龄若虫(1龄和2龄若虫)、高龄若虫(3、4、5龄若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实验发现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三个发育阶段对黄绿绿僵菌的不同浓度的孢子液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幼龄若虫的毒力指标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21、20.82和16.55;对高龄若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7.68、15.49和13.98;而对成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7.10、12.57和9.14。黄绿绿僵菌对白背飞虱幼龄若虫的毒力指标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21、17.29和13.13;对高龄若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6.94、15.02和13.03;而对白背飞虱成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2.78、10.16和7.64。二者的成虫的易感性比若虫的易感性强,高龄若虫的易感性比幼龄若虫的强。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对黄绿绿僵菌更加敏感。二者的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86.
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紫金山 1 975、1 988、2 0 0 2三个年度的森林二类调查资料 ,在ARCGIS支持下 ,对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近 30年来 ,保护区植被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 ,进而向落叶阔叶林的演替。期间 ,针叶林占保护区的面积比例由 38 9%下降为 9 7% ,阔叶林则由 1 2 0 %上升至 4 8 6 %。各景观要素中转移为其它类型概率较小的是水体、苗圃 ,而最高的是未成林地 ,接近 1 0 0 %的转移。在保护区中最易发生变化的地类主要分布在人为干扰比较强烈或者人为活动较少而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1 975~ 2 0 0 2年 ,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由 1 5 74下降至 1 4 6 2 ,而优势度由 0 6 30升高至0 735 ,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 (0 781~ 0 795 ) ,森林覆盖率从 1 96 3年的 5 1 2 %上升到 2 0 0 2年的 70 2 % ,景观总形状系数则相对稳定 ,但各类景观要素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针叶林随着嵌块平均面积的减小 ,破碎度的不断增加 ,形状系数持续变小 ,而阔叶林则嵌块体平均面积不断增加 ,破碎度减少 ,形状系数持续增加。据Malkov链模型预测 ,至 2 0 1 6年 ,阔叶林面积将达保护区总面积的 5 5 2 3% ,森林覆被率将上升至 74 0 9%。  相似文献   
98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长瓣马铃苣苔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81%,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5.49%)、11,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23.06%)和1-烯-3-辛醇(5.58%)。  相似文献   
988.
生物学备考的单元复习要把握知识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高三生物学备考的单元复习把握知识细节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相似文献   
989.
兰属14种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及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RAPD和AFIJP技术分析了14种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RAPD筛选出12个随机引物和AFLP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所得到的RAPD和AFLP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显示建兰与墨兰,寒兰与峨眉春蕙以及大雪兰与独占春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90.
用徒手法、假阴道抽吸法和电刺激法进行小鼠非手术法采精探索 ,结果表明 :假阴道抽吸法和电刺激法可采出精子 ,两者采精成功率、平均精子量和精子活率均差异不显著 ;小鼠不同射精阶段的精子含量不同 ,其中精子主要集中在射精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假阴道抽吸法和电刺激法对小鼠首次采精后 ,用同样的方法对相应的小鼠重复采精 ,成功率、平均精子量和精子活率与首次采精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