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黄土丘陵区微地形(阳坡坡上、中、下部,坡顶,阴坡坡上、中、下部)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进行群落组成调查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分析微地形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草地植物群落主要由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组成.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年生长量分别为164.12 g·m-2、1044.87 g·m-2、731.77 g·m-2·a-1.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年生长量在不同坡向的大小均为:阴坡>阳坡>坡顶.在阴坡,群落生物量和根系年生长量的大小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坡顶部,阳坡群落生物量在不同坡位的大小顺序与阴坡不同.根系生长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且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根系周转率的平均值为0.75 a-1,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不同土层内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52.
1mg/mL 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 NaCl、5或10mg/mL MgSO4、5或10mg/mL KCl、10mg/mL H2PO4和1mg/mL 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 0.5mg/mL FeSO4、0.2或0.5mg/mL CoCl2和0.2、0.5或0.8mg/mL 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 CuSO4、0.2或0.5mg/mL MnSO4及0.8或0.2mg/mL 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  相似文献   
53.
郎大田  张亚平  于黎 《遗传》2014,36(4):316-326
核糖核酸酶基因(Ribonuclease A, RNASE A)超家族是进化生物学中研究新基因起源及新功能演变的重要模式系统之一。RNASE A超家族中的很多成员表现出基因复制的进化模式, 而且在适应性(正)选择的驱动下, 发生了功能分化。文章综述了RNASE A超家族成员在不同动物类群中进化模式的研究进展, 包括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的相关研究, 显示该基因超家族可能具有比人们以往认识的更为复杂的基因进化模式。随着越来越多动物基因组数据的产生, 对更多动物代表类群进行RNASE A超家族研究, 将有望揭示新的进化机制和功能分化, 为系统认识动物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及其猎物种群的研究。本研究以珲春保护区春化和马滴达两个区域的监测结果为例, 介绍利用该技术对我国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 包括监测位点的选择、相机的架设方式及参数设置、数据筛选、东北虎和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方法、物种相对丰富度的计算以及捕食者与猎物丰富度关系模型的构建。最后就东北虎、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技术的适用性、红外相机监测与传统调查方法的差异, 相机监测的误差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密度预测以及东北虎、东北豹个体自动识别技术还需继续完善。1对/25 km2的相机架设密度基本上满足对于珲春保护区春化至马滴达区域虎豹的监测强度要求, 但对于有蹄类则需要另外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55.
以往的研究表明GPI-80的表达可能与髓系细胞的分化相关。DMSO及RA是两种不同的中性粒细胞的诱导分化剂,均可刺激HL-60白血病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GPI-80是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糖蛋白,被认为是潜在的β2-黏合素分子依赖的白细胞黏附的调节剂,主要在人中性粒细胞上表达。本研究通过RT—PCR、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blot分析,检测分化细胞的GPI-80表达,并分析GPI-80的表达与CD11b及CD71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PI-80在RA诱导的类中性粒细胞上只有mRNA水平上的微弱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分析均检测不到,且RA可抑制GPI-80的表达;相反GPI-80在DMSO诱导的类中性粒细胞上有明显的表达,且随DMSO的浓度增加及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GPI-80的表达出现在CD11b上调表达及CD71下调表达之后,提示GPI-80表达与DMSO诱导分化的类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密切相关。RA不能明确诱导GPI-80的表达,反而抑制GPI-80的表达,提示可能两者诱导HL-60细胞分化时所激活的信号传递通路不同。  相似文献   
56.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的超微形态。经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该昆虫病原真菌是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57.
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脂肪酶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为对象,考察了起始 pH、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对菌体类胡萝卜素和胞外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脂肪酶活力密切相关.培养基最佳起始pH为7.0,此时类胡萝卜素产量和脂肪酶活力都达到最大.分别考察了Cu2 、Mn2 、Zn2 、Ca2 、Fe2 、Ba2 和Sr2 等金属离子的作用,发现Ca2 的促进作用最大,2×10-3 mol/L Ca2 ,脂肪酶活力为原来的两倍,菌体的类胡萝卜素提高34%.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和Tween-80均促进脂肪酶的活力,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Triton-X 100的最佳浓度为0.75 g/L,脂肪酶的活力和菌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5%和15%;Tween-80的最佳浓度为10 g/L,脂肪酶的活力和菌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5%和53%.  相似文献   
58.
矿质营养与其他生长物质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mg/mL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NaCl、5或10mg/mLMgSO4、5或10mg/mLKCl、10mg/mLH2PO4和1mg/mL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0.5mg/mLFeSO4、0.2或0.5mg/mLCoCl2和0.2、0.5或0.8mg/mL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CuSO4、0.2或0.5mg/mLMnSO4及0.8或0.2mg/mL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PP和维生素B1可促进菌丝生长,在含有10μg/L维生素B6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维生素C试用浓度较低(50μg/L)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奈乙酸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0.1、0.5或1.0μg/L赤霉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
富硒魔芋兼具魔芋和硒的独特生理药理特性。随着全民补硒工程的启动,富硒魔芋市场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富硒魔芋的分布及营养评价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富硒魔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RNase5是RNASE A基因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分子进化研究的理想模型之一。基于基因组水平,我们对啮齿目的3个进化枝10科17个物种开展RNase5的分子进化研究。利用TBlastN及BlastN方法鉴定每个基因组的RNase5基因,发现该基因在啮齿目的Ctenohystrica所有物种发生丢失,时间是在Ctenohystrica形成之后;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RNase5在“与小家鼠相关的进化枝”的小家鼠、褐家鼠和拉布拉多白足鼠发生三次独立基因复制事件;利用PAML软件的枝模型、位点模型及枝-位点模型计算选择压力,均检测到RNase5基因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总之,我们的研究深入系统开展了RNase5在啮齿目中的分子进化,增加了该基因研究的多样性,为进一步系统认识该基因在动物的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