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000111 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人类神经髓鞘蛋白零家族基因[中]/唐冬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0,32(4).-364-368 为克隆新的髓鞘蛋白相关基因,将MPZ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与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得到与MPZ显著相似的2个EST,构建成801 bp的重叠群.此重叠群与定位在1q24的128kb Gdna的相似性为100%.计算机分析表明801 bp的重叠群可能存在一个435 bp的阅读框架.在重叠群上设计两个引物与文库载体臂上的引物配对,扩增各种Cdna文库DNAW和巢式PCR.  相似文献   
72.
初步研究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原核表达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抗原的抗原性,为开发相应的血清学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并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间接ELISA方法及Western-blotting方法对所获得的兔免疫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检测,确定其抗体ELISA滴度。此外,分别用上述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NP抗原包被ELISA反应板并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病人血清进行间接ELISA检测,确定其血清学交叉反应及IgG抗体滴度。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六种白蛉病毒NP抗原浓度及纯度均达到免疫和检测要求。ELISA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六种病毒NP抗原兔免疫血清中的每种血清与其余五种病毒NP抗原可能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SFTSV病人血清与除SFTSV-NP以外的五种NP抗原亦可能存在部分交叉反应。本研究初步评价了原核表达的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相应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纤维二糖在纤维素生物降解中调控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纤维二糖在真菌纤维素酶类合成中的诱导和阻遏作用机制、水解活性的抑制作用等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评述。根据对纤维素酶分子的纤维结合结构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外切纤维素酶的主要功能是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为β-1,4糖苷键的水解提供条件的论点。提出了经济有效转化纤维性材料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4.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植物不同的适生机制。本研究对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的叶片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二者在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显微结构方面: 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特点, 即叶片为等面叶, 叶肉细胞排列较 为紧密以及叶片维管组织发达等; 而非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为异面叶, 特点为叶肉细胞排列相对疏松, 维管组织不发达。扫描电镜分析显示: 非岩溶区扇叶铁线蕨叶片表面具有很多明显的凹槽状结构, 而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与之有明显不同, 其叶片表面特别是叶脉位置具有明显的刺状结构, 超 薄切片发现这些刺状膨大部分细胞内存在液泡结构, 并且这些刺状结构在叶片抽真空的过程中变瘪, 说明这些刺状结构可能具有储存水分的功能。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特有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保证了该种植物在岩溶干旱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5.
76.
用牛αsl-酪蛋白cDNA作探针,从牛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一段αsl-酪蛋白基因序列。由限制内切酶图谱和souther印迹分析可以确定其中含有完整的αs1-酪蛋白基因的5’调节区。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转染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人脐血CD34+细胞能否同时增强对卡氮芥(BCNU)和MDR1基因靶药的抗性,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组织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cDNA,构建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IRES-MDR1,以电穿孔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采用含BCNU和长春新碱(VCR)的培养基克隆选择后收集重组病毒上清于单向型GP+E86与双嗜型PA317包装细胞行乒乓交互感染,将含MGMT和MDR1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在细胞生长因子刺激下重复感染经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细胞,用PCR,RT-PCR,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FACS和MTT等方法检测外源MGMT与MDR1基因在CD34+细胞中的转移和表达.结果显示,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MGMTcDNA克隆和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正确性,MACS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细胞纯度平均达92%,回收率为75%,含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最高滴度为5.8×105 cfu/ml,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双耐药基因已整合入转染靶细胞中基因组并获得有效表达,同时传递不同的耐药表型,应用集落计数、PCR方法测定基因转导效率分别为18%和20%,巢式PCR及补救分析均未检测到辅助病毒存在,经双耐药基因修饰的脐血CD34+细胞对BCNU的IC50较对照组提高4.5倍,对VCR,柔红霉素(DNR)和秋水仙碱(COL)的IC50较未转染细胞分别高7.8,6.6和5.5倍.本研究对降低联合化疗骨髓毒性作用的肿瘤临床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80.
为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实验室制备的SFTSV在不同介质表面的稳定性以及温度、自然通风干燥和常用酒精消毒剂等因素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时间点收获的病毒样本,通过接种于Vero细胞中传代培养、空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和复制培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室温(约25℃)自然通风干燥条件下,不同介质表面的SFTSV感染性快速下降,在硬币、塑料等介质表面的病毒感染性可维持24 h,但病毒感染性滴度24 h内显著下降分别约104.46倍和104.6倍,在无纺布和纸张表面的病毒感染性滴度在6 h内就下降分别约103.82倍和104.12倍。如果将SFTSV置于密闭湿润环境中,病毒感染性可维持长时间的稳定性,24 h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不明显,1周内下降约101.49倍,在3周时仍可通过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