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利用Lyapunov泛函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通过引入一系列参数,给出全局指数稳定的平衡点的判别条件和时延的最大上界和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所得结果较之一些文献中的结果简单、实用并且对于具体设计带时延神经网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实例表明给出的判定条件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2.
目的比较国内常用的不同类型导管用于大鼠Yaksh法鞘内置管的差异,探讨理想的鞘内置管材料。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测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TWL)基础值后分别按改良Yaksh法置入Microspinal、PE-0402,PE-0503和改良硬膜外导管。术后第1、2、3天评估运动功能,记录置管并发症情况。术后第3天取运动正常大鼠测TWL,行利多卡因试验验证导管是否在鞘内。显微镜下解剖所有大鼠观察脊髓。结果(1)A、B组脊髓损伤及并发症较C、D组少(P〈0.05)A与B、C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动物利多卡因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2)运动协调能力A、B组恢复较C、D组理想(P〈0.05),A与B、C与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四组动物TWL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导管的外径、材料和形状可能对改良Yaksh法鞘内置管结果产生影响。Microspinal管及PE-0402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大鼠鞘内置管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83.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484.
目的: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导人原代离体成肌细胞,观察该细胞hVEGF分泌情况,探讨成人自体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对成人骨骼肌组织消化获取相对较纯的成肌细胞,通过差速贴壁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hVEGF165导入成肌细胞,通过RT—PCR、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hVEGF165定量检测,MTT测定和Mile’s实验检测VEGF16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转基因细胞经RT—PCR扩增出一条VEGF的特异性泳带,ELISA显示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VEGF浓度分别达到18.92±1.77rig/mL、19.04±2.15ng/mL,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上清均检测到VEGF蛋白特异性的杂交带,MTT显示转基因细胞上清明显促内皮细胞增殖,Mile’s实验显示转基因细胞上清明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质粒pcDNA3.1-hVEGF165能成功转入成人成肌细胞,转基因细胞能分泌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蛋白。  相似文献   
485.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是重要的工具酶。它的提纯方法,以前一般是破碎细胞,超速离心取得酶的粗提液后,先除去核酸,后用硫酸铵部分沉淀除去部分杂蛋白,再用各种柱层析法进一步纯化。Greene等人在1978年建立了直接用酶的粗提液,经过磷酸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两步柱层析提取酶的方法,所得酶制剂中不夹杂其它脱氧核糖核酸酶。此法较简便快速,已为国内外所采用。 Baksi等人报道用一步Cibacron Blue F3GA-琼脂糖亲和层析提取BamHl等酶。George等人报道Pstl的粗提液只经过这一步柱层析  相似文献   
486.
两栖纲是继鱼纲之后的一类开始由水栖转变为陆栖的脊椎动物,对这一纲动物的教学方法,以往已有报道。但笔者在接触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有必要再作些说明和补充。一、关于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类虽然开始由水栖转变为陆栖,但它们还没有完全离开水的环境,其幼体完全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心脏由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无四肢,具有长尾作为运动器官。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用肺呼吸,心脏由二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具四肢作为运动器官。这是两栖类区别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亦是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因此在讲述什么叫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487.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已超过475种,它们都来源于原核生物。限制性内切酶是遗传工程等工作中的重要的工具酶,同时也为研究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要深入开展酶的性质、动力学、化学修饰以及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定量测活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前提。此类酶的定量测活方法已有十余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既准确灵敏、简单方便,又普遍适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48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制备、纯度鉴定和测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主要来源于细菌,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第一个限制酶于1968年问世,迄今已发现了近500种,其中绝大部分是Ⅱ型限制酶。Ⅱ型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酶,被誉为“分子手术刀”;也为研究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Arber、Smith  相似文献   
489.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之鹦鹉螺化石标本为我所李积金、钱义元、张俊明以及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应中锷等同志于1982年夏季采集,化石产于安徽泾县北贡公社南面三华里山冲附近走路岗和鸡笼坑上奥陶统五峰组。上奥陶统五峰组的鹦鹉螺化石曾在我国四川城口、西藏申扎、云南保山以及安徽贵池等地发现,但因多数保存在泥岩和页岩中,一般都成压扁状态,内部构造没有保存。由于壳形细长而直,往往被误认为是小型  相似文献   
490.
花背蟾蜍冬眠期肥满度及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冬眠期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内脏?还是躯体?本文采用整体肥满度(简称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和生殖腺系数等形态生理指标,来了解花背蟾蜍自然冬眠时体躯和某些内脏器官的变化。方法根据当地花背蟾蜍的冬眠期一般始自10月底至翌年4月初,作者于1985年10月7日至11月1日在徐州近郊九里山飞机场附近捕回112只花背蟾蜍(代表开始入眠时的状况);1986年3月24日至4月2日又在上述地区捕回91只花背蟾蜍(代表即将出眠时的状况),对所捕个体的体长、体重和某些内脏器官重量进行了测定。为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