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6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个抗感杂交组合,采用多世代联合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显示,2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2对等加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I最优模型的主基因遗传率是56.84%~87.16%,多基因遗传率是0~34.93%;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15.191,加性效应较强,显性效应较弱,它们之间的加性与加性和加性与显性上位性效应较强.组合Ⅱ最优模型的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92%和42.11%;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皆为-13.505,显性效性均为0,它们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力较高,但是微效多基因效应也占相当的比重,所以,在霜霉病抗性育种中,要重视主基因,同时兼顾多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512.
目的:探讨75例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75例SSSS患儿的病历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治疗过程。结果:儿童SSSS的发病以婴幼儿为多主,农村的发病率大于城市,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最为多见,临床分型主要为泛发性。加用头孢霉素组的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进展停止时间和红斑消失出现脱屑时间与加青霉素组相比较均明显缩短;加用头孢霉素组的治疗时间为6.61±1.01天,与加青霉素组的7.45±1.22天相比明显缩短;病程与加青霉素组相比亦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SS以婴幼儿为多发,但大儿童亦存在发病的可能。SSSS可能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最为多见。治疗时,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13.
水稻秸秆是生物能源生产的潜在材料,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改变水稻秸秆的量和质,从而改变其生物能源的生产潜力.本试验水稻秸秆来自中国自由大气CO2富集平台(FACE),选取FACE平台(试验组CO2浓度控制在570μmol·mol^-1左右,比对照组高200μmol·mol-1)3种水稻品种‘武运粳27’、‘Y两优900’和‘日本晴N16’,通过对秸秆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探讨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秸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C含量和C/N;增加了秸秆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CO2浓度升高使武运粳27、Y两优900和N16秸秆中释放的总糖分别增加8.8%、6.7%和9.9%;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N16秸秆生物量,但对其他两种水稻秸秆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N16的总糖产量在CO2浓度升高下增加最显著,达到19.2%.表明CO2浓度升高可以改善水稻秸秆质和量,从而提高生物燃料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514.
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东南区域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碳足迹的影响,对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前推广的常规稻‘佳辐占'和杂交中稻‘甬优2640'为材料,构建4种适合福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稻作模式: 1) 双季稻,早稻和晚稻均种植佳辐占(D-J);2) 早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佳辐占(R-J);3) 中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甬优2640(R-Y);4) 单季晚稻,与中熟再生季稻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种植甬优2640(S-Y)。采用密闭静态暗箱观测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收集并检测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借用生命周期法对不同稻作方式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即碳足迹)进行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方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均表现为生育前期排放量较低,到孕穗期前后达到高峰后又下降,即全生育期呈前高后低的双峰曲线,其中早稻或头季稻达到的第1个峰值较相应晚稻或再生季稻的第2个峰值高。不同稻作模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差异显著。各种植模式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现为:R-Y>D-J>S-Y>R-J,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表现为:D-J>S-Y>R-Y>R-J;与双季稻模式相比,佳辐占再生稻模式GWP和GHGI分别降低26.1%和14.1%;与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相比,甬优2640再生季稻稻田GWP和GHGI分别降低74.3%和56.7%。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38~1.08 kg CO2-eq.·kg-1,其中双季稻模式下最高,再生稻模式下甬优2640的单位产量碳足迹最低。不同稻作模式产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CH4,其贡献率高达44.2%~71.5%。可见,再生稻种植模式能显著降低水稻全球增温潜势和碳排放强度。选用高产低碳排放的水稻优良品种并配套科学栽培技术,是有效降低稻田CH4排放量和碳足迹、促进再生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15.
黄颡鱼染色体的C-带、Ag-NORs、荧光带和复制带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 可分为三类, 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 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  相似文献   
516.
急性胰腺炎患者舌苔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舌苔微生物的变化,总结不同舌象、不同病情的AP患者舌苔微生物变化规律。方法将纳入的52例AP患者按分级标准分为轻症(MAP)组(n=33),重症(SAP)组(n=19),分别于治疗前、第3天及第9天清晨观察并采集舌苔,作细菌培养、鉴定、定量,测溶菌酶(LZM)含量。25例健康薄白苔作为对照组。结果AP患者舌苔菌落总数减少。厚苔菌落总数及G-厌氧杆菌多于薄苔,口腔优势菌在厚苔变化表现为厌氧菌检出率增高而需氧菌下降。SAP组肠道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程早期除口腔链球菌、G+厌氧杆菌减少外,SAP组G-厌氧杆菌也减少;病程第9天时,MAP组基本恢复正常,而SAP组各种异常无改变。AP患者舌苔LZM均显著升高。结论AP病程中口腔舌面出现微生态失调现象,严重程度与病情及舌苔的变化有关。AP厚苔菌落总数多于薄苔,主要为G-厌氧杆菌增加。厚苔厌氧菌增加,而需氧菌减少。  相似文献   
517.
以籼稻品系75-1-127作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籼型三系保持系三香B及其不育系三香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InDel标记CoInDF1R1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定向改良三香B和三香A的稻瘟病抗性.以三香B、三香A、75-1-127和感病对照CO39为材料,用来自国内外不...  相似文献   
518.
选择597 nm作为激发波长,探测范围为600~900 nm的荧光特性,分析了天然反应中心和两种去镁叶绿素置换的紫细菌反应中心的荧光发射光谱.借助细菌叶绿素、细菌去镁叶绿素和植物去镁叶绿素的荧光光谱,对相关组分进行了归类.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地置换细菌去镁叶绿素影响了荧光光谱的组成.在天然反应中心、BpheB置换的反应中心和BpheA,B置换的反应中心中可分别解析到4、3和2个荧光发射组分.研究肯定荧光发射组分与去镁叶绿素的结合存在对应关系.实验还分别在686.4、674.1和681.1 nm处测定了不同反应中心内的原初电子供体P的激发态通过荧光衰减的过程,观测到衰减动力学上的差异.说明去镁叶绿素置换影响了细菌反应中心内激发光能传递和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19.
两栖纲是继鱼纲之后的一类开始由水栖转变为陆栖的脊椎动物,对这一纲动物的教学方法,以往已有报道。但笔者在接触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有必要再作些说明和补充。一、关于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类虽然开始由水栖转变为陆栖,但它们还没有完全离开水的环境,其幼体完全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心脏由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无四肢,具有长尾作为运动器官。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用肺呼吸,心脏由二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具四肢作为运动器官。这是两栖类区别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亦是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因此在讲述什么叫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520.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已超过475种,它们都来源于原核生物。限制性内切酶是遗传工程等工作中的重要的工具酶,同时也为研究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要深入开展酶的性质、动力学、化学修饰以及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定量测活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前提。此类酶的定量测活方法已有十余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既准确灵敏、简单方便,又普遍适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