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7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11种溶原性细菌系统中,以双层琼脂平板-纸片法检测药用植物肿节枫对前噬菌体的诱导作用,表明温和性噬菌体φ52 Ⅰ溶原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009,对肿节枫的诱导反应最为敏感。其它溶原性菌株,包括曾用以筛选抗肿瘤药物的大肠杆菌K_(12)(λ)-K_(12)S系统都呈阴性反应。化学成分的进一步分析说明,仅肿节枫黄酮糖苷组分Ⅰ具有诱导活性。并与丝裂霉素C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杉木、台湾杉、香杉22个种源的叶长、叶宽、叶厚、维管束的宽与厚、栅栏组织厚、机械组织厚、表皮厚和气孔数等9个叶性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选取栅栏组织厚(X_6)、叶长(X_1)和叶厚(X_3)三个重要因子,建立优化判别方程:F_1(台湾杉)=-235.8714+17.3104X_6+26.3587X_1+5.9046X_3F_2(杉木)=-564.9259+78.4254X_6+93.1923X_1+0.6295X_3F_3(香杉)=-349.4205+64.1926X_6+62.6479X_1+0.8969X_3定量地区分这三个树种,旨在对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树种分类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田间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锋  东随练 《昆虫知识》1994,31(2):88-91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三代卵块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3时,n=13.091/+63.878,如果防治指标定为百株虫卵块12块时,则最大抽样数为173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卵块数量界限为:T0(N)=0.12N±0.4735。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The athermal bioeffects caused by nanosecond electromagnetic pulses with body cells was studied by using a broad band transverse EM-wave cell (BTEM CELL).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preliminary mechanism analysis we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
褐稻虱翅型分化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长翅型和短翅型终年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交替发生,借以不断维持种的生存。实践证明,长翅型的大量产生,往往是迁飞(扩散)的征象,短翅型的数量激增,预兆着大发生的到来。说明它们在繁殖为害规律上各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对于这两种翅型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们的繁殖为害习性有何不同,以及如何应用翅型分化规律来提高褐稻虱的测报和防治效果,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翅型分化因子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现将所获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昭通苹果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种群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消长动态是为了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方法】2002—2006年,我们采用盆栽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种群消长开展了研究。【结果】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发生在9—12月,5—7月份为其田间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率可达200%~273%。印度小裂绵蚜无翅蚜种群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占总虫量的49.0%,30~60 cm的占27.0%,>60 cm的占24.0%。无翅蚜的各虫龄全年均有发生,冬季以第4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为主。有翅蚜的发生全年只有1个时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结论】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亦逐渐下降。田间有翅蚜虫量极少,较难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