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紫花地丁的两种花紫花地丁(Viola spp.)是遍生我国原野上的草花,我国旧文献中已有记载:此花"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本草纲目),又有宿根,"根直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falcarindiol(FAD)制备程序并探讨其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作用与调控细胞周期阻滞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硅胶柱色谱富集及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FAD单体,依据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MTS法检测FAD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毒活性,运用流式细胞术、RT-qPCR以及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FAD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周期影响、周期阻滞基因β-catenin、cyclinD1和c-myc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建立制备HPLC方法可以较快速稳定地得到较高纯度的FAD。FAD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与HCT-116细胞作用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8.1±1.4、4.6±0.5、3.2±0.4μmoL/L。此外,FAD将HCT-116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能够显著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中的β-catenin、cyclinD1和c-myc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据此推断FAD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滞HCT-116细胞生长周期进而抑制其细胞的增殖来产生抗结直肠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塔叶苔属及其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叶苔属为1894年由F;stephani建立的单种属,即塔叶苔。以前该属在我国的分布仅见于台湾,福建,云南和四川,现见于江西省,为该属植物的新记录。塔叶苔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表明,它宜被作为大萼苔科内的一个亚科处理,在亲缘关系上与叉苔目较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真藓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 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 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I,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 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大小,可分3个类群。以上显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及其相似 性,证明真藓属确为一个自然分类群,真藓属孢子的形态比丝瓜藓属Pohlia Hedw.进化。这给苔藓的孢子形态研究及分类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丛藓科六种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高领藓属Glyphomitrium(高领藓科Glyphomitriaceae)一新种——卷尖高领藓G. tortifolium Y. Jia, M. Z. Wang &; Y. Liu。它因体形大,叶片卷曲和雌苞叶具长尾尖而与G. elatum Takaki相似,但是又因它植物体更大,叶片狭披针形,雌苞叶在骤尖基部两侧略凹陷而区别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镜扫描方法,研究了3个属9种的中国叶状体苔类植物:稀枝钱苔(Riccia huebeneriana Lindb.)、宽翅钱苔(R. hantamensis Perold.)、曲脊钱苔(R. cavernosa Hoffm.)、R. warnstorfii Limpr. ex Warnst.、小孢钱苔(R. frostii Aust.)、中华钱苔(R. chinensis Herz.)、东亚花萼苔(Asterella yoshinagana (Horik.) Horik.)、矮网花萼苔(A. sanguinia L. et L.)、背托苔(Preissia quadrata) (Scop.) Nees.).对上述种类的孢子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研究发现,上述3属的孢子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同一属的孢子形态特征也存在差异,甚至可以作为种类划分的依据之一.同时采自不同地点的同一种类其孢子形态有时具微小的差别.这可能是由于生态环境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细疣高山苔Athalamia glauco-virens Shim. & Hatt. 原仅见于日本,在山东省泰山万仙楼石墙上的发现为中国首次记录。该种以孢子的大形乳头突起上具细密疣及弹丝上具细疣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他种。  相似文献   
19.
木毒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1971年以来,连续在福建沿海的木麻黄防护林内大面积发生。该虫一年一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虫一般7龄,幼虫期45—64天。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化蛹,化蛹盛期为5月下旬,蛹期5—14天。羽化盛期为6月上旬。卵产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已知的被害植物有21科39种。嗜食普通木麻黄。主要天敌是核多角体病毒和卵跳小蜂。 可采用人工采卵、喷洒化学农药、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洒多角体病毒悬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高原植被组一行三人,在1973-1976年青藏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于1980年6至9月再次对东喜马拉雅南坡的墨脱县进行广泛的植被调查。墨脱,藏语是“花”的意思。这不但说明该县自然条件的优越独特,更说明这里植物资源丰富,终年花开不断,十分令人神往。墨脱县境内,北部为东喜马拉雅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