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以H5N1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作为抗原,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实验筛选出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抗8H5,单抗8H5经免疫荧光鉴定具有很好的H5特异性.选择33株2002~2006年不同地域,不同宿主中分离的不同遗传变异亚系的H5N1病毒代表株,对单抗8H5分别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及中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单抗8H5对所有H5亚型病毒均有较强反应,而对非H5亚型标准病毒株均不反应,说明8H5是一株广谱性抗H5特异性中和单抗,并提示单抗8H5的HA识别表位可能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中和表位.并且单抗8H5双抗夹心系统的初步评价显示了其在诊断应用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及粘附分子α3β1整合素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α3β1整合素与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型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于第2,4,6,8,12周以肾小球足细胞表面标志物肾母细胞瘤抑制基因(Wilm’Stumorl,WTl)水平检测足细胞密度变化,同时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皮质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从2周起出现明显的足细胞密度减低,24h尿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4周开始出现血尿素氮升高,8周开始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并且随着病程进展,足细胞密度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更加明显。α3β1整合素mRNA水平从第2周起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4周、8周和12周并没有呈现持续的减少。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α3β1整合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足细胞减少和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从而导致了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和肾小球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单核巨噬细胞(MC/MP)浸润,MCP-1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14d分别处死5只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间质ED-1阳性的MC/MP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治疗组肾间质MC/MP细胞浸润数及MCP-1,ColⅠ的表达显著低于UUO组,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 苦参素可下调UUO大鼠肾间质MCP-1的表达,减少MC/MP细胞浸润,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4.
中国农业系统近40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紫月  齐晓波  曾麟岚  吴锋 《生态学报》2022,42(23):9470-9482
基于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包含种植业和牲畜养殖业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系统核算了1980-2020年我国全国尺度上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并在区县级尺度下对1980、2000、2011年的中国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对比不同阶段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时空异质性规律。研究发现:1980-2020年我国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了近46%。CH4是农业系统排放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47.33%。我国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有关,CH4排放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以及旱地作物产区。CO2排放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东北、西北等地区以及华东地区。N2O排放量较高地区主要位于西北的主要畜牧养殖地区,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中南部地区。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特征,现状规律,以及空间差异性特征,从农业减排角度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5.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肠道是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微生态系统,它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人类肠道拥有100万亿近1 000-1 150种细菌,在这个空间中它们与人类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伴随着潜在的威胁。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肠道菌群的最新方法,为我国开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同时让人们更加了解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戊型肝炎通常呈急性感染病程,2008年以来陆续发现器官移植病人等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EV后可能迁延为慢性化。在无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器官移植病人感染HEV后迁延为慢性感染的比例超过60%,其中10%的病人慢性感染HEV后可能出现肝纤维化,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导致死亡。本文简要综述器官移植病人HEV慢性化感染及治疗。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索生物质焦对糠醛的吸附脱除特性,利用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得稻壳焦,研究N2、CO2气氛下高温改性方式对稻壳焦孔隙特征与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稻壳焦对糠醛的吸附脱除特性。采用元素分析、N2等温吸脱附、傅里叶红外、Boehm滴定等方法对稻壳焦的孔隙结构与表面化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始的稻壳焦残留大量有机基团,孔隙结构较差;经N2和CO2高温改性后,稻壳焦表面的含氧酸性官能团大量分解,碱性官能团增加,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得到较好的扩充和优化,稻壳焦与糠醛的π-π色散力作用力增强。综合考虑π-π色散力和表面吸附位点的作用,CO2改性的稻壳焦表现出了最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以左室内压( LVSP)、左室舒末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丹酚酸B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10、5、2.5 mg/L)的丹酚酸B可使LVSP、±dp/dtmax明显升高,同时使HR减慢,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LVEDP无明显作用.结论 丹酚酸B对离体工作心脏有剂量依赖性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烟龄≥15年,日吸烟量≥15支的无症状男性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男性无症状吸烟者190人及非吸烟者180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Tiffeneau 1秒率(FEV1/VC)结果改变不明显,而Gaensler 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无症状吸烟人群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吸烟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经出现了小气道及肺弥散功能的损伤,提醒吸烟者应早期戒烟,关爱自身健康,净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加规范性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方法:将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73例单膝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疏波组、密波组两组,均针刺患侧膝眼穴,疏波组接2Hz连续波治疗,密波组接40Hz连续波治疗,采用WOMAC评分对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判断1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完成第一疗程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说明两组在疼痛疗效上存在差异。而两组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的比较,P>0.05,显示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疗程后,两组WOMAC总分比较,P均<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第3疗程症状积分低于第1疗程,说明第3疗程后症状改善优于第1疗程。结论:电针疏波组在改善疼痛上优于密波组;第3疗程后,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第1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