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温度在塑造大尺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全球不同温度带大尺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目的】明确不同温度带大尺度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变化。【方法】从宏观的角度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温度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细菌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温度带纬度的升高而增多,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在温带最多,在寒带最小且假丝酵母属(Candida)占绝对优势。3个温度带间除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外,微生物群落中物种丰度差异也较大,优势属和特殊属各有不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丰度在不同温度带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温度带纬度的升高而增多,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的丰度随温度带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功能方面,发现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伴侣(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rotein turnover, chap...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法罗培南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率,以确定最佳吸收部位,为制定合理的药物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各肠段区间如下:十二指肠段自幽门1cm处开始;空肠段离幽门15cm处开始;回肠段离盲肠上行20 cm处开始:结肠段从盲肠后段开始.各肠段取10 cm左右,将所取肠段两端开口、插管并结扎,插管与恒流泵连接.形成各自的回路.用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法罗培南的浓度,依据药物在肠段中回流2小时后的减少量来确定各肠段法罗培南的吸收量.结果:法罗培南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率平均值为十二指肠6.91±3.08%;空肠5.66±2.29%;回肠9.62±4.08%;结肠4.65±1.29%.稳定性实验、精密度实验、回收率实验的RSD分别为0.48%、0.234%和2.01%.结论:法罗培南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率按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顺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3.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肺克)是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近年来肺克菌株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使得其感染在临床治疗上更加棘手。目前肺克感染引起化脓性肌炎的罕见病例越来越多,而深层肌肉组织感染可能会形成厌氧环境,钼酸盐转运体ModABC是细菌厌氧硝酸盐呼吸所必需。前期研究发现ModA可能与肺克毒力正相关。【目的】研究钼酸盐转运体ModABC对肺克肌肉感染的作用及钨酸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构建modA无痕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通过检测体外厌氧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小鼠肌肉感染实验分析ModABC对肺克肌肉感染的作用及机制;通过钨酸盐处理(体外、体内)探讨钨酸盐治疗肺克肌肉感染的可能性及疗效。【结果】成功构建了modA无痕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发现modA基因敲除后肺克体外厌氧生长明显被极大地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肌肉脓肿模型显示敲除株ΔmodA感染肌肉脓肿大大消减,并且在肌内生长及侵袭受限;体外钨酸盐处理能够抑制野生株WT厌氧硝酸盐呼吸,在肌肉脓肿模型中也能显著抑制WT生长,但对敲除株ΔmodA无影响。【结论】钼酸盐转运体ModABC通过增强侵袭力和促进厌氧硝酸盐呼吸来提供适应优势而促进肺克肌肉感染,钨酸盐可以降低由ModA赋予的适应优势而对肺克肌肉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钼离子对肺克致病性的作用机制及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深入研究肺克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克感染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王丹  吕瑜良  徐丽  何秀  徐志伟  赵宁  王瑞丽  何念鹏 《生态学报》2013,33(19):6373-6381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碳汇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植被类型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原生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土壤在不同水分(30%、60%和90%土壤饱和含水量(SSM))和不同温度(5、10、15、20、25和30 ℃)下培养,在为期56 d的培养期内分9次测定土壤碳矿化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培养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01)。次生林土壤碳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原生林(P < 0.05),在90% SSM和温度30 ℃培养状况下分别为346.41 μgC/g和241.01 μgC/g。包含温度和水分的双因素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变化,温度和水分可共同解释土壤碳矿化速率的82.7%-95.9%变异。次生林土壤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显著高于原生林;水分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较复杂,次生林在60% SSM最高,而原生林在90% SSM最高。总之,原生林遭砍伐后将会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从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根据Q10值可以预测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对全球变暖反映更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urine foregastric carcinoma,MFC)的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天冬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培养的胃癌细胞,运用细胞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褪黑素在抑制小鼠MFC前胃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对细胞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mmol/L浓度褪黑素干预组的胃癌细胞survivin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褪黑素能够降低胃癌细胞survivin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的活性,是褪黑素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视功能及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VG患者156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和研究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房水炎症因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69/78),高于对照组的67.95%(53/78)(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7%(7/78)低于对照组21.79%(17/78)(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NVG,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及房水炎症因子,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ASCT2)是人类内源性病毒的包膜蛋白合胞素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受体,其最大的胞外结构域存在于C-末端的105个氨基酸(以下简称TAIL)。通过RT-PCR方法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克隆ASCT2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再从中扩增ASCT2的TAIL序列,与pET-41b(克隆位点的N-和C-端分别有谷胱甘肽转移酶和His6标签序列)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免疫印迹显示重组蛋白TAIL在细菌裂解液上清和沉淀(包涵体)中均有表达,可溶性部分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TAIL蛋白,该蛋白可结合在表达合胞素的MCF-7细胞表面,提示其可能具有结合合胞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48.
利钠肽的结构、受体与生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钠肽 (natriureticpeptide ,NP)是近 2 0年才发现的一类多肽 .到目前为止 ,人类共发现了 5种利钠肽 ,即心房利钠肽 (atrialnatriureticpeptide ,ANP )、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 (C typenatriureticpeptide ,CNP)、V型利钠肽 (ventriclenatriureticpeptide,VNP)和D型利钠肽 (dendroaspisnatriureticpeptide ,DNP) .VNP和DNP至今…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 (PDGFRβ)链膜外区与人IgG Fc片段的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sPDGFRβ/Fc,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Bac-to-Bac系统,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sPDGFRβ/Fc,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使目的基因与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获得重组病毒DNA,将其通过脂质体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病毒。将该重组病毒感染Sf9无血清细胞系,在Sf9细胞中表达sPDGFRβ/Fc,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Protein A亲合层析纯化,并进一步通过MTT法检测获得的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后,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约为97 kDa的特异性条带,与目的蛋白大小相符。通过Protein A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度达75%以上,表达量为1 μg/mL细胞培养上清的重组融合蛋白,MTT结果显示该重组融合蛋白sPDGFRβ/Fc具有抑制PDGF刺激的Balb/c 3T3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sPDGFRβ/Fc可在昆虫细胞中成功地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0.
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为供体,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受体,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终萌发率,也明显抑制了黑麦草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处理使黑麦草幼苗叶片的电导率显著增加,但其叶绿素含量却明显降低;喜旱莲子草不同组织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弱不同,表现为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明显强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