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采用常规的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了纯化的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的缺失信号肽的97kDa营养期杀蚊毒素(Mosquitocidal toxin 1,Mtx1)蛋白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7.3kDa的Cyt1Aa晶体蛋白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Mtx1和Cyt1Aa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比单独毒素蛋白高,经统计分析表明两毒素蛋白对目标蚊幼虫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LC98处理浓度下,Mtx1和Cyt1Aa按3∶1混合的混合物LT50值比单独Mtx1的提前了6.36h。表明Cyt1Aa和Mtx1对致倦库蚊具有协同毒杀作用,提高对目标蚊虫的毒力、缩短半致死时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Mtx1和Cyt1Aa的杀蚊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在蚊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2.
林炽贤  杜宇  邱清波  计翔 《动物学报》2007,53(3):437-445
作者用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为模型动物,检验产卵于温暖且热稳定巢内的蜥蜴应有相对较高但较窄的孵化温度的假设。卵在三个恒定温度(27、30和33℃)、一个波动温度处理下孵化。温度的平均值而非方差影响孵化期,27、30和33℃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101.1、69.6和55.3d。幼体性别不受孵化温度影响。不同处理孵出的幼体仅有稍许形态差异,但运动表现差异显著。27℃孵出幼体在跑道上的表现比其它处理孵出幼体差。卵能在27℃和33℃下孵化,但这两个孵化温度并不适宜。蜡皮蜥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可能处于最频繁的巢温变化范围(28℃-32℃)内。与其它在低温生境或温暖生境但产卵于浅巢的有鳞类爬行动物相比较,蜡皮蜥有相对较高但较窄适宜的卵孵化温度。因此,作者的数据支持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9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γ-六六六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六六六(γ-Hexachlorocyclohexane,γ-HCH)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它具有持久性和很高的毒性,成为顽固性的世界性污染物。目前从世界上不同的受HCH污染的地区中已经分离出许多能够降解HCH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对γ-HCH的降解途径得到了阐明,降解基因/酶也得到了鉴定。综述了γ-HCH降解菌的多样性、降解途径、降解基因和酶,为γ-HCH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
和七一  余晓东  柳建平 《四川动物》2007,26(2):255-257,I0002
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Rha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具有已知蛇类中罕见的颈背腺及其毒液。肉眼观察发现腺体呈珠球状,8~13对腺体呈平行排列,腺体间隔分布;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腺体上无开口,无合成毒液的细胞器;实验表明毒液有神经毒性,对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97.99mg/kg,SDS-PAGE电泳呈现4条蛋白条带。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颈背腺毒液很可能作为一种特殊辅助防御系统,增强DuvemoY腺毒液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遗传分析,构建进化树,对目前所有可得到的HBoV的17个衣壳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HBoV全基因序列与B19关系较远,但衣壳序列遗传关系较近。以有典型性的猫瘟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衣壳蛋白为参照,分析多个HBoV衣壳序列之间的变异情况,显示HBoV衣壳的二级结构基础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之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抗原区域和感染活性区域。衣壳病毒变异情况显示HBoV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以逃避免疫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感染适应力。  相似文献   
96.
隆肛蛙属种群形态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隆肛蛙属Feirana中隆肛蛙F.quadrana和太行隆肛蛙F.taihangnicus的15个种群565只标本的28项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隆肛蛙和隆肛蛙的形态差异明显,形态度量信息支持太行隆肛蛙与隆肛蛙是不同的物种;2)原隆肛蛙河南伏牛山种群和山西中条山种群均为太行隆肛蛙的地理种群;3)隆肛蛙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其中四川安县种群、陕西周至种群和湖北利川种群与模式产地重庆巫山种群的差异可能达到了亚种或亚种以上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97.
双斑恩蚜小蜂和桨角蚜小蜂是华南地区烟粉虱的两种优势种寄生蜂。本文研究了两种寄生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寄主的产卵选择特性。结果表明: 两种寄生蜂均可寄生烟粉虱的1~4龄若虫。当只有1个龄期的烟粉虱若虫存在时,双斑恩蚜小蜂更多地寄生3龄和4龄若虫,较少寄生1龄和2龄若虫;而桨角蚜小蜂则更多地寄生3龄和2龄若虫,较少寄生1龄和4龄若虫。在4个龄期若虫同时存在时,双斑恩蚜小蜂会明显增加对3龄和4龄若虫的产卵寄生,降低对1龄和2龄若虫的寄生;而桨角蚜小蜂则增加对2龄和3龄若虫的寄生,减少对1龄和4龄若虫的寄生。寄主植物的差异不影响这二种蚜小蜂对各龄期烟粉虱若虫的产卵选择倾向。结果提示,烟粉虱若虫3龄和4龄是双斑恩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而桨角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是烟粉虱2龄和3龄若虫。  相似文献   
98.
王凯平  冯悦  邱陈澜  王欣言  马嘉  张云路 《生态学报》2022,42(19):7871-7883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空间单元,在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优质配置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剧烈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会对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破坏,因此开展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研究,进而探索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缺少对城市群尺度和长时间跨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演变与驱动因素探究。为此,选取京津及环京津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总结区域生态问题,构建起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并对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筛选出潜在的驱动因子,并导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进行地理加权回归计算。最后,通过对结果分析,探讨自然和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的发展特征。2)在空间上,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内总体上呈现燕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北部区域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域,坝上区域为低值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生态系统服务演变在空间上呈现以燕山和太行山为界,燕山和太行山区域呈现先减弱后提升的趋势,西北区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东南区域从2015年起逐渐降低的空间演化特征。3)在驱动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降雨量 > 土壤含沙 > 人口密度 > 温度 > 基础设施密度。4)其中,人口密度、土壤含沙量、基础设施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驱动特征,降雨量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驱动特征,温度则呈南部负相关,北部正相关,由东南向西北影响增强的趋势。本研究通过评估环京津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分析演变特征,并探索区域自然、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为环京津城市群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检测 Q 型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体内 Rickettsia 的感染情况,研究分析Rickettsia 共生菌经烟粉虱传入豇豆植物后的分布、转移效率等。【方法】以 Q 型烟粉虱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 PCR 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了烟粉虱体内 Rickettsia 的感染率,以及 Rickettsia 传入豇豆植物体内后的存留情况。【结果】 Q 型烟粉虱可以通过取食将 Rickettsia 传至豇豆植株内;接虫数量与 Rickettsia传入效率及其在取食部位相邻的下部叶片中检测到的起始时间呈负相关;Rickettsia 经烟粉虱取食传入豇豆叶片后,集中分布在叶片的韧皮部筛管中;基于16S rRNA 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Q 型烟粉虱体内的Rickettsia 与经取食传入豇豆叶片的 Rickettsia 高度同源。【结论】 Rickettsia 可以通过烟粉虱的取食传入植物体内,并且可以在相邻叶片之间转移传播,Rickettsia 在由寄主昆虫向植株传播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00.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5 cm和5-10 cm土壤水分符合指数模型,10-15 cm土壤水分和植物群落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密度都符合球状模型;0-5 cm土壤水分、植物群落物种数和植被盖度都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5-10 cm、10-15 cm土壤水分和植被密度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从牛枝子群落到黑沙蒿群落,各层土壤水分与植物群落物种数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0-5 cm土壤水分与植物群落物种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是制约植被物种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