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EcoRI酶解的AsGV-XJ DNA和质粒pUB 110 DNA,经T4 DNA连接酶连接后,转化枯草芽孢杆菌BR 151感受态细胞,涂布在加有新霉素(5,ug/ml)的完全培养基上。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法检测抗新霉素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在388个转化子中得到12个较PuB110 DNA分子量大的重组质粒。所有重组质粒均可与”PdcTP标记的Fco RI酶解AsGV—XJDNA片段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重组质粒中插入AsGV一XJ DNA 片段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2.
43.
盐碱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盐碱地是世界性的低产土壤,有些甚至是不毛之地。但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盐渍地的改良利用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更被世人关注[1]。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我国著名的以商品粮生产和优质农作物育种为主的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有6.67万hm2盐渍化土地。对该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优势菌群及在土壤盐碱化过程中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至今没有系统研  相似文献   
44.
秸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纤维素资源非常丰富,而对它的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若能将这些纤维废弃物转化为简单糖类或蛋白质等产品,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作为饲料,缓解粮食短缺以及能源危机对当前社会的影响,所以国内外对微生物分解转化纤维素的研究极为重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尤以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康氏木霉为典型.但木霉等霉菌类真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酸败霉腐气味,并具有一定毒性,且产酶周期通常都比较长,这使其在食品酿造和饲料发酵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芽孢杆菌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易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而备受欢迎,因此高产降解纤维素芽孢杆菌的获得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菌剂,便于工农业上的应用,对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饲料资源紧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根瘤内生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根瘤中同时定居着许多与根瘤菌不同的内生菌,这些非共生细菌生活在根瘤中,但不引起植物产生明显的病害,为根瘤内生细菌.根瘤内生细菌不仅将植物作为其栖息场所,而且对宿主植物有促生、防病、内生联合固氮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土壤样品中细菌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7):1131-1131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有很小部分的微生物得到了纯培养,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未被开发的和未知的,因此探索和培养那些未知的微生物物种可以发掘微生物新的菌种资源[1-2]。  相似文献   
48.
南极细菌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40-1540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环境特征,形成了一个干燥、酷寒、强辐射的特殊生境,造就了极地微生物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南极不仅是发现微生物新物种的重要资源宝库,也是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资源宝库,这使其将成为研究低温生物学的良好试验材料及新型活性物质的重要潜在来源。极地微生物的资源勘探与代谢活性产物研发,已成为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4]。  相似文献   
49.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6):0882-0882
随着从来源于普通环境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筛选新化合物几率的不断下降,人们已经逐步将注意力转向了特殊生态环境的微生物。红树植物生长于海岸潮间带,其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它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尤其是内生菌资源,其丰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