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u转座重组技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蹭行运动 (Twitchingmotility)的相关基因。通过转座突变、表型筛选 ,得到 8个Twitchingmotility缺陷或减弱的突变子。经过基因克隆、核苷酸测序研究 ,鉴定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中的位置。结果表明 ,在其中 4个突变子中 ,转座子分别插入到与IV型菌毛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的 3个已知基因中 (其中有两个突变子转座子插入到同一基因的不同位置 ) ,它们是pilV ,pilQ ,algR。另外 4个突变子中 ,有 3个是转座子分别插入到基因pilL基因的前端 ,中部和后端 ,均引起Twitchingmotility功能缺失。另一个突变子中 ,转座子插入到基因PA1 82 1中 ,引起Twitchingmotility功能减弱。PilL和PA1 82 1的编码产物均属于 3 类蛋白质 ,它们的功能是根据其保守的氨基酸基序或基因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的相似性推测得出的。但缺乏详细的试验证据。研究结果为pilL控制Twichingmotility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证实基因PA1 82 1与Twitchingmotility有关。将Mu转座重组技术应用到假单胞菌的研究中 ,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由于该技术具有随机单点插入的优点 ,克服了传统转座子能在染色体上迁移的缺点。保证了表型的改变与转座子插入位点的基因突变的一一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假  相似文献   
102.
灵芝发酵菌丝体中灵芝酸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经甲醇提取得到粗灵芝酸,以甲苯:乙酸乙酯:乙酸(12:4:0.5)为展开剂,通过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三种灵芝酸,命名为M_1,M_2和M_3,其R_f值分别为0.56,0.49,0.17.在优化的硅胶柱层析条件下,即以CH_3OH:CHCl_3=3:97,5:95,1:9为洗脱剂,进行分段洗脱;进样量:硅胶量=1:60;在30m×500mm的层析柱上纯化得到三种灵芝酸.抗菌实验显示,三种四环三萜酸具有抑制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肠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用RAPD_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 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产生多态性,其中一条特异性谱带在A2基因池扩增产物中存在,在A1基因池中不存在。推测这一条谱带可能是与A2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此研究结果不仅为由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担子菌的交配型测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R们技术在异宗结合担子菌极性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外来杂草小花山桃草种子休眠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龙昌  徐蕾  冯佩  董雷鸣  张媛媛 《生态学报》2014,34(24):7338-7349
种子萌发和出苗是植物一生中对环境胁迫最为敏感的阶段,外来植物在这一时期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是决定其入侵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外试验研究了小花山桃草种子休眠特性以及贮藏时间、果皮、温度、p H值、水势、盐分和埋土深度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蒴果中4粒种子的大小差异显著(P0.01),但它们的活力和萌发率差别不大,4粒种子活力均高达96%以上。休眠解除后,萌发率均高达98%以上;坚硬果皮的机械阻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室温储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贮藏1个月,萌发率提高到54%(贮藏前为0)。贮藏3—6个月时,萌发率达最大值(98.5%—99%)。贮藏1a后,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显著下降,但萌发率仍高达90%以上;在室外,有10.5%的蒴果前两粒种子(果实柱头端)同时萌发出苗。室外埋藏1a后,蒴果中未萌发的3粒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45.5%、90.5%和88.5%;小花山桃草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15—25℃最适于种子萌发,25℃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小花山桃草能忍受一定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盐浓度和水势为0.15 mol/L和-0.5 MPa时,种子萌发率分别为33.5%和9%。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50%;小花山桃草对p H值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p H值为5—9范围内均可萌发;小花山桃草种子在土壤表面的出苗率为43%,埋土深度2 cm时,出苗率最高(89.5%),埋土深度大于10 cm时,不再出苗。小花山桃草种子休眠萌发特征以及出苗特点是其快速入侵的基础。研究结果为预测小花山桃草潜在分布范围以及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报道关于一系列pNK289衍生质粒分离稳定性研究结果。这些起源相同的质粒在Baci-llus.subtilisASI.1176中的分离稳定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质粒的大小和复制方式无关,而与质粒的拷贝数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不稳定质粒pNK219在B.Subtilis BD224宿主中能稳定遗传,所以推测宿主的遗传背景可能影响质粒的分离稳定性。这些研究不仅为进一步寻找与PNK289衍生质粒稳定性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在芽孢杆中构建稳定的重组质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 1801)是最具入侵性和分布范围最广的长小蠹。中对长小蠹是一种重要入侵森林害虫,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扩散。本文首次对中国云南和广西橡胶林进行中对长小蠹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在云南省景洪市橡胶林发现中对长小蠹。同时介绍了中对长小蠹的分类地位、寄主和分布、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防治和监测的措施,并探讨中对长小蠹在云南橡胶林的潜在风险,提醒人们要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控,防止扩散并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响应面法对硝化菌——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HDRR2Y的发酵培养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活菌数。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赤红球菌HDRR2Y的最优碳、氮源,并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得到影响活菌数的显著因素,然后进行响应面实验,经最陡爬坡及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培养参数,最后以摇瓶实验检验其合理性。结果显示,赤红球菌HDRR2Y的最优碳、氮源分别为乙酸钠和酵母膏+蛋白胨+氯化铵(1:1:1,质量比),显著影响活菌数的因素有碳、氮源及温度,经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培养参数为乙酸钠5.48 g/L、酵母膏+蛋白胨+氯化铵4.96 g/L、温度29.24℃、pH 7.0、转速200 r/min、MgSO4 0.2 g/L、KH2PO4 0.5 g/L、NaCl 9 g/L、CaCl2 0.5 g/L、MnSO4 0.025 g/L、FeSO4 0.05 g/L、C5H9NO4  相似文献   
108.
木耳交配型混合集群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强  罗信昌 《菌物系统》1999,18(2):192-196
用RAPD-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  相似文献   
109.
微水体系中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无溶剂微水体系中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 (PFL)催化油脂甘油解合成单甘酯的反应因素以及多温程非均相固液反应对单甘酯产率的影响。以初始体系最低共熔点 (PFL)取代临界温度学说中的油脂初熔点 ,通过考察不同IEP体系的甘油解 ,发现PFL酶促油脂甘油解时存在碳链基质特异性的函数关系 ,即反应物油脂中饱和碳残基的质量百分含量 (C16+C18)与单甘酯产率间符合以下多项式:Y =- 0.0006X3 +0.0592X2-0.8909X+26.753(13%<X<76.5%),式中X为C16+C18,Y为40℃时等温反应条件下的单甘酯产率。IEP为40℃时,最适等温反应条件如下:加水量3%~4.5%,加酶量为500μ/g油酯摩尔比1:2.5-5.0(油酯:甘油)反应温度40℃.实验条件下多步等程序降温反应48h后单甘酯最高产率为81.4%.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延长IFNα2b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构建了编码HSA和hIFNα2b的融合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高效表达,工程菌经5L发酵罐培养后获得的含融合蛋白的培养液经超滤浓缩、蓝色葡聚糖凝胶层析、疏水柱层析以及阴离子柱层析,融合蛋白的纯度达到95%以上。该融合蛋白能与干扰素抗体和人血清白蛋白抗体结合,并表现出与重组干扰素α2b相似的抗病毒活性。以猕猴为动物模型,分别从静脉和皮下单剂量给药,给药浓度为90μg/kg时,在336h后血浆中仍可检测到融合蛋白。其静脉注射的血浆半衰期为101h,皮下注射的半衰期为68.2h。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67.9%。IFNα2b与HSA融合后,明显的延长了血浆半衰期,显现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