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记述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蜜蜂9新种,标本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提供。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究StNPR4基因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中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克隆StNPR4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同时构建了由其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tNPR4双元表达载体,转化马铃薯获得了转基因马铃薯,研究转基因马铃薯对水杨酸、致病疫霉和高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tNPR4具有典型的NPR1家族的功能结构域,启动子上具有响应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StNPR4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StNPR4受SA诱导表达,且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诱导表达程度高于对照;转基因马铃薯增强了对致病疫霉的抗性,在高盐胁迫下生根率更高。说明StNPR4不仅在马铃薯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非生物胁迫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3.
本研究探讨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抑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炎症作用及其机制。 12只野生型(wild type, WT)C57BL/6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野生型假手术组(WT Sham)和野生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WT RIRI)组。12只性别、年龄匹配的 CHRFAM7A转基因(transgenic mice, GT)小鼠也随机分组为:转基因型假手术组(GT Sham)和转基因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GT RIRI)组,每组各6只。除WT 和GT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手术外,所有小鼠均夹闭双侧肾蒂40 min,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小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ELISA法检测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胱天蛋白酶7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苏木-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流式检测HK-2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WT Sham组对比,WT RIRI组血清中,BUN、Scr、IL-8和TNF-α含量增加(P<0.0001);肾组织中,胱天蛋白酶7水平增高(P<0.001),HMGB1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0001),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增高(P<0.0001)。与GT Sham组对比, GT RIRI组血清BUN、Scr、IL-8和TNF-α含量增加(P<0.05,P<0.0001, P<0.01, P<0.01);肾组织中,胱天蛋白酶7水平明显增高(P<0.01),HMGB1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0001),肾组织细胞AI%增高(P=0.0005)。与WT RIRI组对比,GT RIRI组血清中的BUN、Scr水平降低(P<0.0001),IL-8、TNF-α、HMGB1和胱天蛋白酶7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 P<0.0001, P<0.0001, P<0.01),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下降(P=0.0003).与pLVX空载质粒+氯化钴组相比,pLVX-CHRFAM7A+氯化钴组的凋亡率(19.31%±1.45 vs 34.92%±4.21, P<0.001)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通过抑制早期的炎症反应,对肾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真菌及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进展,如在真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特殊构型与致病的关系、真菌的染色体倍性与数目,以及其遗传信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5.
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尧东  李键陵  王华  唐湘如  胡飞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41-2548
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4个生育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分别进行5个高温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每个处理为期5d,每天2h,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和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剑叶光合和荧光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因高温处理、生育期、参数的不同而有差异,温度越高影响越大;高温处理后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O2浓度(Ci)上升;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光化学反应(P)下降,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其他热耗散(E)上升;当最高温度大于35℃时,4个生育期的光合和荧光指标大多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最高温度大于38℃时,则大幅下降;抽穗期和乳熟期Pn、Gs下降显著、Ci上升显著,蜡熟期和完熟期SPAD下降显著,但高温下抽穗期、乳熟期水稻剑叶Fv/Fm的下降幅度和Fo的上升幅度比蜡熟期、完熟期大;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Pn的影响比SPAD大,抽穗和乳熟期水稻剑叶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而蜡熟期和完熟期剑叶Pn的下降则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16.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育性转换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小麦温敏不育系YM3314在陕西杨陵秋播(不育环境)和春播(可育环境)幼穗单核期正反交cDNA文库,对获得的136条高质量EST序列采用BLASTx序列比对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利用AmiGo和QuickGo浏览器根据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功能分类,比较两种育性条件下幼穗cDNA文库的表达谱,以探讨YM3314的育性转换机理.结果显示:不育文库(B库)中初级代谢(13.51%)、转运(13.51%)、抗病与防御(8.11%)以及功能未分类(18.92%)的EST序列所占比例均高于可育文库(K库)中对应的EST序列比例,且分别是K库的2.30倍、1.53倍、2.76倍、1.29倍;K库中与信号传递(14.71%)相关的EST序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库,是B库的2.72倍;两个库中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加工/储藏相关的EST序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析表明,两个文库中与初级代谢、信号传递等有关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其育性转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7.
红凤菜和白子菜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凤菜[Gynura bicolor (Willd. ) DC. ]和白子菜[G. divaricata (L. ) DC. ]均为菊三七属(Gynura Cass. )植物~([1]).红凤菜的嫩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作蔬菜食用~([2]);白子菜叶片在民间用于治疗糖尿病,动物实验证明其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3]).  相似文献   
118.
<正>Phyllachora luteomaculata (Schwein.) Orton, J. Dept.Agric. Porto Rico 2: 152, 1918.Fig. 1≡ Sphaeria luteomaculata Schwein., Transactionsof the Amer. Phil. Soc.,  相似文献   
119.
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与生态学有着良好的结合。过去的15年,景观生态学得到迅猛发展。土地利用历史和自然干扰对目前生态系统具有持久影响。格局指标(pattern metrics)的发展已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广泛应用于反映景观格局与生态响应的关系。在研究生物类群的景观格局时,多尺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物种间的空间联系也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干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当前研究注重干扰的相互作用。尽管景观生态学与系统生态学之间的结合仍然面临挑战,但对景观功能的认识仍需要加强。景观生态学应继续立足于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严格验证有关概念的通用性,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景观格局与过程关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0.
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主要麦区的12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其按照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旗叶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室内苗期根系长度等农艺形状的调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显示:(1)参试的124份小麦品种(系)中23份含有Rht-B1b,7份含有Rht-D1b,22份含有Rht8基因,34份同时含有Rht-B1b和Rht8,16份同时含有Rht-D1b和Rht8,可分为6组.(2)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旗叶的长度和苗期叶长,Rht8对株高的影响较弱,对旗叶和苗期叶长的影响也较小;3个矮秆基因对苗期根系长度、小穗数没有显著影响;Rht-D1b和Rht8显著增加穗粒数.研究表明,矮秆基因Rht8对小麦株高以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是小麦矮化育种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