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4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王朝更迭——辽西发现多样化翼龙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立达 《生命世界》2005,(11):14-17
与它们的恐龙亲戚一样,翼龙是演化史上最为成功的物种之一。从2.15亿年前的三叠世出现后,其后的1.6亿年间翼龙家族繁衍兴盛,直到白垩世末期才告灭绝。自从200多年前德国发现翼手龙以来,全世界被正式描述过的翼龙已有近200种之多,五大洲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动物分类学家一般都把它们分成两类,即喙嘴龙类(Rhamphorhynchoidea)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性, 对潮汕地区早、晚两季稻田 0-20 cm 土层的土壤动物进行了采样研究。采用手捡法收集大型土壤动物, 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 采用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结果显示,共检测到大、中型土壤动物 1264 只 , 隶属 11 目 20 科; 分离土壤线虫 5293 条, 隶属 11 科 18属。两季稻田大、中型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个体数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季稻田土壤线虫的个体数、类群数、 Shannon 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 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食细菌线虫在 5-10 cm 及 10-15 cm 土层中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 土壤线虫个体数量在各土层按 0-5 cm>6-10 cm>11 -15 cm>16-20 cm 递减分布。综述研究结果表明 , 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的差异及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的变化, 是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组成及多样性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3.
邢立达 《化石》2005,(2):20-23
北美大陆一直是恐龙研究的科研重镇,其恐龙品种在全球名列前茅,相关研究也常令人惊喜。美国、加拿大的恐龙研究比中国早起步五十年,所以暂居研究上的领先地位。目前,北美的古生物学家不仅孜孜不倦的抠挖、描述着自己土地下的骨骼化石,还致力于世界各地的古生物研究.多支远征队,多个合作课题在持续进行着,不断揭露出恐龙世界的点滴。在该北美篇,我们将到达世界上最宏伟的恐龙遗址参观,感受龙界风云。  相似文献   
154.
Deinococcus属菌株是一类对引起细胞致死效应的辐射有极强抵抗能力的细菌。目前已有23个有效发表种,对Deinococcus属的应用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其分类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5.
中国人eNOS基因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萍  郑晓飞  吕星  吴苏华  邢瑞云  孙琪云  韩莉  蓝红 《遗传学报》2001,28(12):1093-1097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的氧化反应生成L-瓜氨酸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可通过cGMP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介导平滑肌细胞舒张,是调节血管张力的重要信使分子。NO尚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血栓形成起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细胞来源、表达方式和活性调节不同的3种NOS同工酶,分别为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和内皮细胞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人的eNOS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臂(7q36),全长约21kb,含有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eNOS基因存在多个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位于第4内含子的一个以27bp为核心的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位点,已被证实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目前在我国尚缺乏NOS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统计资料。为此,我们从316名健康中国人的基因组DNA检测了eNOS基因第4内含子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鉴定出重复6次、5次和4次的3种等位基因,以及6/5杂合、5/5纯合、5/4杂合和4/4纯合的4种基因型。同时我们将正常中国人eNOS基因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种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人eNOS基因VNTR的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相似,4/4纯合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差异显著,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裔美国人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6.
<正>儒艮(Dugong dugon)隶属海牛目(Sirenia)儒艮科(Dugongidae)。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的大陆沿岸水域和岛屿间(周开亚等,2001),我国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和台湾省南部的沿岸海域,海南记录于东方北黎湾、儋州白马井洋浦港、澄迈东水港等地(王丕烈和孙建运,1986;周开亚等,2003;王丕烈等,2007)。  相似文献   
157.
近年来,中国西北部兰州-民和盆地的中铺地区河口群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中铺地区的蜥脚类与兽脚类足迹组合相对丰富,但大多数标本保存较差。大夏足迹点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类似亚洲足迹的跷脚龙类足迹(Asianopodus-like grallatorid tracks),足迹有着中趾弱前凸(weak mesaxony)。李家沟一号点的足迹组合包括了较大的兽脚类足迹和大型的、非三趾型四足类足迹,后者可能是蜥脚类足迹。李家沟二号点的足迹为多层的蜥脚类足迹,这表明了这类恐龙的活跃性,巨龙类的骨骸也可能来自同一层位。虽然中铺足迹组合不如同属河口群的盐锅峡足迹组合那么具有多样化与得以充分暴露,但依然体现了该地区以及中国早白垩世地层的典型足迹组合。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将新近建立的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single-tube bi-directional 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SB-ASA)方法用于分析近交系小鼠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以5个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A方法对其16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并通过双盲实验和测序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且考察了该方法中PCR反应各成分及扩增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6个SNP位点,SB-ASA都成功地对5个品系小鼠进行了分型,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双盲实验结果显示通过3个SNP位点即可鉴别5个品系。结论SB-ASA方法可用于近交系小鼠SNP的遗传检测,可望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遗传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9.
海南是铁皮石斛主产区之一,为研究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差异性,本文比较了海南八个产区铁皮石斛的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成分,抗氧化性和降血糖活性,并进一步研究该化学成分与对应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海南琼中、三亚、保亭地区铁皮石斛提取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模型中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儋州产区铁皮石斛水提物表现出最高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相关性研究表明酸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上述抗氧化模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醇提物中总多酚表现出相对最高的相关性(r=0.904,P<0.01;r=0.861;P<0.01)。本研究为铁皮石斛在保健食品、药品领域中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0.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 1, SGK1)在神经系统激素释放、神经元兴奋和细胞增殖等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SGK1也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GK1可能作为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性靶点。本文就SGK1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最新发现的以SGK1为干预靶点的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